摘 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走自主創新之路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是推動創新的必由之路。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家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從青年企業家的成長環境入手分析影響他們成長的因素。
關鍵詞:青年企業家;成長發展;企業家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156-02
建設創新型國家走自主創新之路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戰略舉措就是要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家隊伍建設是關鍵因素,而青年企業家的成長顯得尤為重要。嘗試把青年企業家成長障礙劃分為外部環境障礙和自我內在障礙兩個方面。
一、青年企業家成長的外部環境障礙
外部環境障礙包括社會環境障礙和企業文化環境障礙兩個方面。
1.傳統的人文環境對企業家的認可、鼓勵、支持程度還有待于加強,市場交易中相互信任的文化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社會信用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2.企業家市場評價機制還沒有形成,企業家的價值還有待于社會公眾的充分認可,企業家人力資本的產權制度和其他相關制度建設還沒得到高度重視,非制度因素和制度因素仍然制約著企業家成長和發育。
3.學校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應加強創業和創新教育。學校教育應幫助年輕人形成正確的商業態度,培養年輕人具備批判性的觀察事物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與人文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代社會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對一個地區的民風民俗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教育應與實際社會緊密聯系,才能使市場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商業態度和工商精神。教育改革中尤其要注重學生現代工商精神的培養和傳承,注重創業和企業創新教育。
4.企業內部缺乏不斷創新的文化氛圍。企業內部管理者安于現狀的心理有可能影響到企業家放棄尋求更多可能的創新方案,各個部門之間互不信任,造成內耗影響了企業的效率和效益,員工職業道德問題會使市場環境受到破壞。所有這些表現都與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和創新意識難以契合,這樣的企業文化環境難以成為企業家追求進取與創新的精神源泉。
影響青年企業家進取與發展的社會環境障礙因素,不是單一的一種因素,而是一種多線式的、交叉網絡式的復雜機制所造成的。對青年企業家構成影響的既有間接的滲透式的影響因素,如地域人文傳統對青年企業家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影響;同時也有對青年企業家構成直接影響的制度因素和環境因素,如社會體制、法律法規及其價值取向、私人權益和財產保護制度、人力資本的產權制度、市場體系和市場規則、現代企業制度、充分競爭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企業家人才市場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對企業家的成長和青年企業家的創新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二、青年企業家成長的自身障礙
1.缺乏不斷的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創新是企業經營者的重要素質之一。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把企業家稱為“屬于敢于冒險和承擔風險的有高度技能的社會職業階層”。“鼓勵個性”、“充滿好奇”這兩項正是創新精神所必須的品質。
2.更注重眼前利益,創業精神不足。理性主義是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特征,韋伯的理性主義精神可以概括為是一種在嚴格的簿記和核算的基礎上的對金錢的追求,新教倫理造就了美國移民的勤勉刻苦,把創造財富視為一樁嚴肅事業的資本主義精神,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上海,歷史上也是一座移民城市,世界各地、中國各地的冒險家們紛紛涌入上海的十里洋場,為生活、為未來而打拼、奮斗,富有遠見和小心勤奮地做著發財夢。激烈的競爭促使人們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中去,松懈和倦怠者將很快被社會淘汰。青年企業家在奮斗精神、創業精神方面還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反映到思維觀念上,是一種保守的、封閉的思維方式。一部分青年企業家還缺少那種刻苦勤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創業意識和敬業意識。
3.對金錢和財富以及行政權力的青睞程度較高。很多人認為 “金錢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幸福”、認為“有物質享樂生命才有意義”、 “人活著就是為了掙更多的錢”,一些青年企業家對行政權力的青睞程度較高,認為“有權就有一切”,這樣的價值取向嚴重制約了企業家的成長和發育,說明了市場機制的建構和政府改革還任重而道遠,同時也能夠從社會心理層面反映青年企業家受“官本位”影響的經營價值取向以及與政府權力之間存在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4.對群體主義與責任意識的概念認識不清。公與私,在有些人的觀念中,并不是指集體與個人的關系,而是指公家與自家的關系。自家是指以己為中心構成的一個家庭,這個家庭又可以擴大到由單位而形成的社區。自家不是指個人,而是指包括個人在內的一個群體。正是由于這樣來劃定群己、人我邊界,當人們認同一個“私”的單位(自家)時,他不會問為什么,會下意識地將個人與自家聯系起來,他認同自家就是自己。雖然這些人也可以把自家擴大到所在的社區,但在對自家認同基礎上的行動,不需要也不會進行理性算計,而是依據個人的本能來盡義務,而對于自家以外的事情,則一定會精于理性算計,以從中謀取所有可能的好處。這就是所謂的群體主義的負面效應。相比較來說,把金錢、家庭等放到了較次要的位置,以企業生存與發展為重,把個人的利益放到企業生存與發展之中的價值觀念是當代優秀青年企業家所必備的素質。
5.親情主義價值觀念泛化。臺灣學者楊國樞等人認為,華人在家族中所集聚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對其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以至于他們在參與家族以外的組織活動時,往往會自然而然地將家族中的結構形態、關系模式及處事方式推廣、泛化或帶入這些非家族性的團體或組織。待人接物時以特殊主義而不是普遍主義為基礎行事,對圈里人和圈外人的態度截然不同。把這種價值觀念泛化到商業伙伴上,反映到企業經營活動中,便是毫無原則的互信、互助、互諒、互讓等品格特征。
青年企業家自身存在的創新障礙,如理性主義與創業精神、對金錢財富和行政權力的態度、群體主義和責任意識、法律規范意識與親情主義等問題和中國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學校教育不能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工商精神和經濟倫理,缺少創業教育等問題,尤其應該得到高度關注。也就是說包括青年企業家群體在內的所有企業家應該注重自身修養,自覺克服創新障礙,而所有的學校教育都應該成為培養工商精神和企業家創新精神的搖籃。
青年企業家成長的自身障礙主要體現在他們的創新特質及其所構成的主要要素諸方面,主要包括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問題、理性主義與創業精神、對金錢、財富和行政權力的態度、群體主義與責任意識及法律規范意識與親情主義五個方面。尤其應該得到高度關注的是青年企業家自身存在的障礙,如理性主義與創業精神、對金錢財富和行政權力的態度、群體主義和責任意識、法律規范意識與親情主義等問題和中國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學校教育不能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工商精神和經濟倫理,缺少創業教育等問題。
三、優化青年企業家成長環境的對策思考
1.發揮各級政府的積極作用,推動青年企業家成長的環境建設。各級政府要加快職能轉型步伐,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區域文化創新的自覺意識,在人文環境優化過程中積極發揮領導和引導作用。推進企業家人力資本的產權改革,健全各類法規制度,保護企業家的私有財產和合法權益,為企業家創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秩序和外部環境,加大企業家人才市場建設工作力度,建立良好的經濟環境,營造健全的企業生態,加強創業的宣傳教育。
2.區域文化創新,營造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文化理念。要進行區域文化創新,必須要實現文化觀念和文化精神的七大轉變:一是要弘揚創業文化,實現從官本位思維向商本位思維轉變。二是要弘揚創新文化,實現從墨守成規、小富即安向勇于創新、大富思進的轉變。三是要弘揚合作文化,實現從利己獨贏向合作共贏轉變。四是要弘揚信用文化,實現從重即期利益向重長遠效應的轉變、從守財向守信的轉變,提高信任度。五是要倡導開放思維與流動意識,實現從靜態封閉向動態開放轉變。六是要倡導精細意識,實現從浮躁盲從向務實堅定轉變。七是要有良好的社會制度文化,政府應著力打造重商、親商文化,培育創新、創業精神,構建合理的政商關系。
3.積極培養青年企業家的“商性”觀念。所謂“商性”即重視“工商”的市場經濟文化精神,體現了人們在市場經濟規范中注重功利,細心經營,以最大化為價值取向的思想觀念,從廣義來看也可以說是與市場和商品交易相關的沿襲著理性主義、功利主義和世俗主義的文化精神傳統。從“商性”視角來培育企業家乃至青年企業家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更能體現企業經濟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的功能和目的。
4.加快人文科學的建設,提高青年企業家的人文素養。加強人文科學的建設和普及應從三個方面做起:(1)要從思想上重視人文科學的發展,全社會都來關注人文科學的發展,(2)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人文科學的建設和發展,應該鼓勵高等學校發展人文學科,加大對人文學科的投入,促進人文科學成果的呈現;(3)采取各種方式在企業家和企業管理人員中做好人文科學的普及與傳播工作。
5.塑造企業家的社會形象,形成良好的企業家成長的社會環境。大力宣傳企業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企業家對國家和企業所作的貢獻,突出企業家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引導各級政府把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作為抓先進生產力的具體措施,創造有利于優秀企業家脫穎而出的良好社會基礎和輿論環境。
6.充分發揮青年企業家協會的作用。青年企業家協會的發展需要在職能定位、職能開放等方面作積極的探索,進而提升整個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戰斗力。組織領導青企協工作,需要對宏觀經濟環境、整體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律進行深入的研究,實現整體工作格局、工作節奏系統項目的創新發展。要嚴格按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實現健康發展,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強化服務手段,進一步營造有利于青年企業家健康成長和建功立業的輿論環境、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為廣大青年企業家鋪路搭橋,真正把青年企業家協會辦成會員之家,做到既重視青年企業家的作用,又關心青年企業家的成長,更能幫助青年企業家創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嚴浩仁.企業家成長環境和培育機制研究[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2]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企業家看社會責任——2007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報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李蘭.中國企業家成長十五年——1993—2008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報告(上)、(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 林新奇.中國企業家成長的文化生態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5).[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