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潛移默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卻越來越明顯。加強對大一新生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已日漸成為對大一新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一新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274-02
一、加強大一新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1.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所謂實效性,是指事物經過某種活動過程后,產生的客觀結果與預期的目標相比較,所達到的真實有效的程度或狀態。而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后,所達到的真實有效的結果。以往,人們總是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但是,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網絡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變遷,因循守舊的傳統方法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潛移默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卻越來越明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隱藏教育主題,將教育內容滲透到受教育者所處的場景,所接受的文化,所參加的活動,所接受的管理形式與手段中,以間接的方式,引導受教育者自覺地去感知和理解教育內容,使他們在無意識中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2.促進大一新生的環境適應與心理接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顯著優勢就是教育內容是隱藏的,教育形式是間接的,教育方式是迂回的,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受教育者接觸的場景、活動、管理、網絡甚至規章制度,無時無刻、無言無形的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使大一新生無論是漫步于校園,還是苦讀于教室,無論是參加軍訓,還是聆聽入學教育,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愉快地接受大學的教育,這種滲透式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將會有效地縮短大一新生適應大學新生活的時間,使他們盡快地投入到大學的學習與生活中。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指能被利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來的各種要素的總和。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托就是課堂教學中的“兩課”,雖然“兩課”教育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硬性教育隨著大學生思想越來越復雜,個人意識越來越強的變化,其效果也越來越不明顯。很多學生敷衍了事,甚至只是為了考試成績,去死背書本知識,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不能入心,更不能轉化為實際行動。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一定程度地彌補兩課的不足。如以校園環境為主的物質資源,以教風、學風、校風為主的精神資源,以各項規章制度為主的制度資源都將會對學生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這不僅充分地利用了高校的各種教育資源,也進一步拓寬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二、加強大一新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所應遵循的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以人為本思想體現在高校大一新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在實施教育時必須以大一新生為主體,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關心他們的利益訴求,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首先,必須充分發揮大一新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地去選擇新信息,主動地去認識新環境,主動地去接受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其次,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借助的各種載體,所傳遞的各種教育信息,所運用的各種教育方法,也都必須貼近大一新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和學習生活實際,給予大一新生特殊的人文關懷,讓他們消除陌生和孤獨無助感。
2.創新性原則。“90后”的大一新生,有著他們自己與以往大學生不同的特點,他們個性張揚,但又希望別人的充分肯定,他們的獨立意識強,但又耐挫能力差,他們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很多學生思想復雜化,行為社會化,對于他們,仍然采取傳統的老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要善于創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方法更加靈活,途徑更加廣泛,寓教育于日常管理中,溶教育于生活實踐中,巧妙地對他們進行施教。
3.系統性原則。所謂系統性,就是指在對大一新生進行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各種教育力量,各種教育資源,各種教育因素,都應有機地協調配合,相互聯系,形成整體合力,避免只單純地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唱獨角戲,而其他因素卻起反面作用,這樣即達到教育效果,有時可能會更大的引起學生非主流思想的產生。所以,要充分發揮校園內各種教育載體,如物質載體、精神載體、制度載體、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的正面教育作用,形成一股合力,全方位、多角度的影響和教育大一新生。
三、大一新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開發和利用
(一)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的講話中曾經指出,作為大學教師在講授任何專業知識的同時,都不應忘記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修養教育,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發揮全體教師的共同作用。
1.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的自身素質。在大學四年中,大一新生對教師的依賴和敬畏心理最強,要充分利用這特殊的時機,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為大一新生今后的學習開啟一個良好的開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就要求高校教師提高職業道德,培養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有方法、講效率地做好各項工作;提高教師自律意識,時刻率先垂范。
2.切實提高輔導員的自身素質。輔導員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是大一新生的導航人。學校所有規章制度的執行,所有對學生的管理與要求,最后幾乎都要靠輔導員去落實。學生最常見到的是輔導員,依賴感最強的也是輔導員,尤其是大一新生,長期對中學班主任老師的依賴會轉化成對輔導員老師的依賴。所以,輔導員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舉止,其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都會對新生產生直接的影響。第一,輔導員要與新生建立起充分的信任關系,真心誠意地去關愛他們,切實有效地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和感召他們。第二,輔導員要尊重和關愛每一位同學,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新生。關愛那些本來就很優秀的學生,會減少他們初入大學,感覺人才濟濟不像以前那么突顯自己的失落感;關愛那些曾經表現相對比較差的同學,會讓他們找回信心,鼓起從頭開始的勇氣。尤其是這部分同學,在以分衡量好壞的高中時代,有時很少得到老師的賞識,如果在此時輔導員老師能給他們更多的關注,發掘他們的優勢,這對他們今后大學生活的影響至關重要。第三,輔導員要加強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現在的大學生,知識面廣,思想活躍,輔導員必須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作為底蘊,才能折服他們。所以,做為一名合格的輔導員,不僅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知識,還應掌握教育與心理知識、社會文化知識和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
(二)發揮老生的引領與幫帶作用
1.開展“我為新生做榜樣”活動。首先,可以在老生同學中開展“我為新生做榜樣”活動,讓他們有意識地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為新生同學樹立學習的模范。其次,召開新老生經驗交流會,如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對2012級新生開展的“發揮老生引領作用,共同創造美好明天”入學教育系列活動。活動中,老生同學刻苦的學習精神,嚴謹的求知態度,靈活的學習方法,使新生同學受益匪淺。同時,在與朝氣蓬勃的新生同學的相處中,也使很多老生同學找回了自己曾經的激情與夢想,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2.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對于問題表現比較突出的一些新生,如學習積極性比較差的,心理落差比較大的,適應能力比較弱的一些同學,為他們選擇一些表現優秀的老生同學結成“一幫一”對子,使他們盡快地調整心態,積極地投身于大學生活中,奮發有為,立志成才。
(三)發揮校風校訓的感召與滲透作用
一所歷史傳統悠久、辦學理念先進、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學,長期的積淀,會形成優良的教風、學風和校風,這些精神和理念,會直接通過校訓、校歌、校徽等載體表現出來。良好的校風能對受教育者產生一種無形的約束力,良好的校訓能對受教育者產生一種巨大的鞭策和激勵作用。所以,對大一新生可以通過戴校徽儀式、唱校歌比賽、背校訓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這些長期形成的優良傳統內化為學生的信念,外化為學生的行為。
(四)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潛隱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是對大一新生進行教育的有效方式,如開展活潑健康的文藝、體育、科技、學術和娛樂活動,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使大一新生即充實了精神生活,又提升了道德水平,還能進一步培養他們與新同學的團結協作意識和對新班級的集體主義情懷。
(五)發揮章程制度的規范與約束作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對師生的言行舉止能起到規范與約束作用,是高校保證良好秩序的基礎。首先,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要合理合法,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既要考慮國家和學校的共性要求,又要考慮大學生的個體發展,充分體現科學性、政策性、教育性、發展性及以人為本的思想。其次,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要公平公正,很多高校在制度的執行過程中,不能一視同仁,存在著差別對待現象,這不僅不能保證制度的嚴肅性,而且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當然,我們不排除在制度執行過程中的靈活性,但靈活性一定要與原則性相結合,使大家發自內心的認同,進而達到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越.論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10.
[2] 鄧姍.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及開展途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2).
[3] 葛立東.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