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重慶市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出現了不平衡的態勢。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反映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12項指標來研究渝東兩翼各區縣的綜合經濟實力。通過研究結果來反映各個區縣經濟發展的差異和不平衡的原因,并找出其中的問題對其加以解決,使得重慶市整體的經濟能快速均衡的發展。
關鍵詞:渝東兩翼;綜合經濟實力;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166-02
一、渝東兩翼的經濟現狀
自重慶構建“一圈兩翼”的經濟發展格局以來,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的各地區綜合經濟實力明顯顯著提升,與此同時也帶動了兩翼地區的發展。2011年渝東兩翼的GDP為2 248.44億,相對2010年同比增長了17.2%。雖然近幾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由于“兩翼”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發展相對緩慢,和“一圈”的經濟水平明顯還存在巨大的差異。在傳統農業方面,主導產業鏈條短并且利潤較低,對經濟的推動力不足;在工業方面,產業規模較小、不成熟、市場占有率低,還不足以成為區域現代化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二、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是將多變量化簡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主成份分析的推廣。它的目的是分解原始變量,從所研究的變量內部相關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然后再將觀測變量進行分類,將相關性較高分在同一類中,而不同類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則較低,那么每一類變量實際上就代表了一個基本結構,即公共因子。最后通過統計軟件計算出每個研究對象的各個因子的得分,然后計算出因子綜合得分。
這種分析方法也就是將原來提出的原始變量合成盡可能少地幾個綜合性的指標變量,這幾個綜合變量不僅要能充分反映原來所有的變量所能反映的信息,又能使少數變量之間互不相關。
三、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了《中國年鑒重慶統計年鑒(2011)》中關于重慶市渝東兩翼經濟發展狀況的一些指標數據,這些指標數據包括,地區生產總值、農林漁牧總產值、農林漁牧總產值的增長率、工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增長率、工業占第二產業的比重、總資產貢獻率、城鎮化率、公路里程、固定投資、財政收入、對外貿易、衛生機構數。
選取的這些指標數據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衡量了區域的經濟實力,即經濟規模、經濟結構、人民生活水平、開放程度。
然后對此進行因子分析。
由SPSS軟件進行分析得KMO 和 Bartlett 的檢驗結果:
由檢驗的結果得知,在本次分析中,由表1知Bartlett檢驗的χ2值為273.633(自由度為91),說明拒絕原假設而接受備擇假設,即相關關系矩陣不是單位矩陣:另外KMO值為0.627,由KMO的度量標準可知故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然后再進行因為分析,由相關系數矩陣計算得到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積貢獻率,由表2可知,前4個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并且累計超過80%,由此可知選取4個主成分是合理的。
最后計算因子得分,對各區縣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根據回歸法估計的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四個個因子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即:
F=(47.705×Factor1+13.830×Factor2+12.304×Factor3+
9.242×Factor4)/83.081
得出各區縣綜合經濟實力的綜合得分及排名,即表3。
由上表各區縣綜合經濟實力的綜合得分及排名可知,以萬州、開縣、黔江為代表的第一組綜合經濟實力最強。這與事實也基本相符合,萬州、黔江分別作為渝東南翼和渝東北翼的中心區縣,在綜合經歷實力上肯定要略優其他各個區縣一籌。作為帶動其他區縣發展的核心區縣,仍可以看出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以梁平、云陽、奉節為代表的第二組綜合經濟實力次之,這些地區在工業和農業上雖然有部分亮點之處,但總體工業相對落后,不足以支撐地區的快速發展,產業發展也不平衡。以石柱、巫山、城口為代表的第三組綜合經濟實力較差,這些地區產業結構不太明確,又缺乏高收入的支柱性及特色性產業,加之市里的不重視和天然的地理劣勢,經濟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從而導致了這些地區在總體的經濟實力上相對較差。
在渝東兩翼工業不強、農業無特色、三產不靈活的情況下,只有在先鞏固好基礎的條件下,再實施重點突擊,以其強大的帶動作用帶動其他產業及地區的發展。具體主要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優化統籌規劃并加強招商引資。遵循重慶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規劃,尤其是城鎮體系建設、重點產業發展和農戶萬元增收規劃。在此基礎上要因地制宜做好項目策劃,找準區域發展的有效載體和突破口,針對性地進行發展。另外,通過招商引資籌措建設資金,要努力承接各類產業轉移,著力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配套型產業,與現代農業基地、加工業級次配套,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民充分轉移就業。使其發揮最大效益,支撐或引領區域經濟發展。其次,加強科技創新并努力改革試驗。要敢于打破傳統,破除束縛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土地改革試驗,激發廣大農民的創造力,樹立規模經營、流轉多贏意識,大膽突破性試驗,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土地規模經營占比。建立體制健全、產業互助、務實管用的渝東兩翼經濟社會發展協作機制。最后,全力發展產業。以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為核心點,統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做大做特主導產業,做成拳頭和龍頭。集中發展各個地區的特色產業,最終形成整合資源、集約經營,優勢互補、整體競爭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工業要園區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環保型產業,科學論證產業方向和布局,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土地和造成地質災害等遺留問題為代價。此外,旅游產業也是兩翼地區的一大主要產業,要整合旅游資源,整體打造渝東兩翼旅游品牌,設計精品路線,對接一流景點,打造無障礙旅游通道,實現跨區域聯動發展。
參考文獻:
[1] 薛薇.基于SPSS的數據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 夏怡凡.SPSS統計分析精要與實例詳解[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3] 黃可.重慶統計年鑒(2012)[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