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整個社會對資金的需求也日益膨脹,隨著國家利率政策的調整以及受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難的影響,民間借貸市場變得異常活躍。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日漸加深,引起了社會有關人士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通過民間借貸的發展現狀,對其發展優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然后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及目標為依據,就中國民間借貸的對策建議展開探討。
關鍵詞:民間借貸;私募基金;惡性循環;宏觀調控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107-02
一、民間借貸的發展現狀
(一)民間借貸的小規模萌芽期
民間借貸自產生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在其漫長的發展階段之中,既有過高峰,也經歷過低谷。20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中國的商品經濟的發展,民間經濟開始呈現活躍勢頭,民間借貸也隨之活躍起來了。但是這一時期主要是一些小規模的民間借貸以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借貸,借貸規模小,信用期限長短靈活,適應了當時的經濟發展需要。
(二)中小企業參與的繁榮期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民間借貸越發活躍。一些中小型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見民間借貸利潤可觀,紛紛加入民間借貸中來,在這一時期,民間借貸在中國達到了一個異常繁榮的階段。
(三)20世紀90年代的抑制期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民間借貸行為不規范,風險較大,出現了大量的民事糾紛。同時隨著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化,必須加強金融監管,民間借貸紛紛轉向地下,民間借貸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四)21世紀以來的復蘇期
進入21世紀以后,民間借貸又逐漸復蘇,其規模也呈現不斷上升的勢頭。主要受世界經濟環境的影響,經營實體經濟不如從事民間借貸,使得部分中小企業轉行,尤其是浙江、江蘇這一帶。
二、民間借貸的利弊分析
(一)民間借貸的優勢
近來來,中國的民間借貸一直是廣大農民借貸資金的主要來源。民間借貸的主要形式有三個:一是村民以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借貸,這種情況最普遍,也最簡單。二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中小型企業發展迅猛,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其在向金融機構融資出現困難的情況下,一些中小型企業紛紛轉而向民間籌措資金。三是發放高息借貸。一些個體戶和中小型企業資金相對于比較富裕,在暫時沒有新的資金投向的情況下,為了給閑置資金尋求新的“出路”,向一些資金匱乏且又急需資金的企業及個人提供高息借貸,這些中小企業借這種方式來獲取高額的借款利息。民間借貸不僅形式多樣,其特點也豐富多彩。
1.參與主體的多樣化。民間借貸的參與主體包括城鄉居民、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主、農戶、甚至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中,民間借貸的借款者大多是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放寬者包括資金富裕的工商戶和各中小型企業主。
2.資金來源的廣泛性。由于民間借貸的參與主體多樣化,其資金的來源也具有廣泛性。不但包括城鄉居民、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的自有資金,甚至私募基金、信貸資金等也出現在民間借貸中。
3.借貸方式的靈活性。為了縮短資金到位的時間,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民間借貸以居民喜聞樂見的現金交易為主,而且交易的方式極其靈活,一般沒有抵押物,口頭協定或是打借條,其手續極為簡便和靈活。
4.借款金額的及時性。民間借貸的金額從小額逐漸向大額轉化,一些私營企業特別是規模小的企業,由于達不到銀行貸款的條件,或要等銀行調查、復核、審批等,紛紛采取民間借貸來得快捷、方便,致使借貸的金額在不斷的擴大。
5.借貸期限的可塑性。隨著民間借貸用途的變化,從保障性質的互濟互助轉向商業性質的資金融通,民間借貸的期限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之前的期限較短變為期限較長,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6.借貸利率的市場性。民間借貸除了少部分借款不計息或者僅參照銀行貸款利率之外,其他的利率都是隨行就市,且一般高于銀行的貸款利率,特別是為了投資而產生的民間借貸,利率隨市場供求關系,而水漲船高,甚至是高利貸。
(二)民間借貸存在的主要問題
民間借貸是廣大民眾或者個體工商戶和一些中小型企業自發的一種信用交易平臺,有助于拓展企業融資渠道,緩解銀行借貸資金不足和審批環節過長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民間借貸沒有固定的格式,做法參差不齊,再加上中國金融市場發育不足,金融監管體制不完善以及借貸雙方法律意識淡薄等方面的原因,民間借貸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1.利率的隨意性,干擾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民間借貸是一種游離于正規金融之外的信用行為,是一種民間自發的金融行為,它不受有關管理部門的強力監督和約束,其經營活動相當隨意,缺乏相關法規和制度的規范、約束,產生了民間借貸中的“高利貸”、“高息集資”現象,沖擊了經濟金融發展的正常秩序,存在著較大的隱形風險和危害。
2.借貸的高成本,加重了借款人的經濟負擔。民間借貸的利率普遍不受約束,其利率一般較高,有的甚至高出同期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的一倍至幾倍,一些中小型企業高息負債后,財務支出進一步增大,使本來效益就不好的企業雪上加霜。雖然當時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是受企業所吸收的高息負債帶來的有限效益制約,往往得不償失。有的時候企業難以支付到期的債務,通過吸收新的高息本金來償還到期的高息負債,拆東墻補西墻,這樣,企業的資產被挖空并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3.借貸的盲目性,帶來了眾多不安定因素。民間借貸是自發產生的一種融資方式,其手續極為簡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規的支持和保護,具有盲目性、不規范性和不穩定性,很容易引起借貸雙方的糾紛,一旦發生糾紛,將會對社會安定產生負面的影響。
4.借貸的體外循環,影響了國家經濟的宏觀調控。一方面,一般正規的金融機構的資金價格由國家來確定,而民間借貸的利率是根據資金的市場供求關系,由借貸雙方自定的。且民間借貸的大部分都是在資金需求緊張、迫切、而又無法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解決的情況下發生的,所以利率水平通常要比銀行同期利率高很多。另一方面,民間借貸活動在金融機構之外進行,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資金在金融機構體系之外循環,嚴重干擾了金融機構業務的正常運轉,給國家的貨幣政策造成沖擊,這毫無疑問影響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三、民間借貸的對策建議
總的來說,民間借貸是種復雜的金融現象,既包括直接融資類型的活動,也包括保障性質的互濟互助,還包括金融中介活動;既是一種提供資金融通的經濟制度,又是一種促進社會進步的社會制度。
1.正確、科學地認識民間借貸,使之揚長避短。長期以來,民間借貸雖然是一種不正規的融資行為,但又確實取締不了,屢禁不止,而且民間借貸發展迅猛,所以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但同時,民間借貸出現的一些問題也說明了現有的民間借貸形式在其設計等形式上也確實有缺陷。我們不能全部地否定民間借貸,應該適當干預,加強管理,使之揚長避短,健康成長。所以,我們必須端正態度,對民間借貸的存在有一個科學的、客觀的認識。
2.積極引導與規范,防范風險,促其健康發展。對民間借貸進行積極引導與規范,減少民間借貸糾紛的發生。民間借貸發自民間,長期處在地下狀態,沒有得到規范和引導,所以在設計形式上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如果對民間借貸一味地采取取締態度,也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因為取締的機會成本很高。因此要采取疏堵并舉的策略,政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應法律法規,保護合法的民間借貸活動,引導民間融資規范合規經營,有關方面也應通過多種渠道大力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引導他們按照國家的政策法規辦事,做到誠信借貸,防范風險和減少糾紛,從而使得民間借貸健康穩定的發展。
3.加大金融監管力度,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雖然民間借貸在中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民間借貸也有著自身難以克服的弱點,而民間借貸的自發產生和無序發展,決定了政府對民間借貸的態度必須由默許轉變為管理。這就要求政府平時要加強調查研究,切實加強民間借貸的管理,讓民間借貸浮出水面。對具有一定規模的放貸組織和個人,要給予跟蹤,一旦發現問題,就嚴厲打擊,堅決取締。
4.切實改善投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政府應鼓勵引導民間資金直接投資,要加大投資體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儲蓄投資轉化核心機制,加快資本市場發展速度,積極為民間社會資金順利進入投資領域拓寬渠道、掃除障礙。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積極發揮民間借貸的作用,為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 廖婧安.民間借貸發展現狀與對策[J].河北金融,2012,(6).
[2] 王春宇.中國民間借貸發展研究[M].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出版社,2010.
[3] 石丹林,歐陽姝.中國農村民間借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武漢金融,2006,(6).
[4] 黎燕.對民間借貸問題的幾點思考[J].金融與經濟,2006,(1).
[5] 方伶俐,李文芳,王亞鵬.淺談中國農村民間借貸[J].安徽農業科學,2005,(7).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