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長年累月處在基層第一線,直接面向群眾,一舉一動代表政府的形象。其工作的好壞,關乎發展環境優劣,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同時也影響區域的平安穩定。從實際看,過去較長時間對這個群體的獨特性關注不夠,要求其努力工作的同時卻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他們的正當利益訴求。所以,在著力保證和改變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掌握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思想動態,進一步加強對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心理疏導、教育管理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關鍵詞: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思想動態;管窺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228-02
在中國,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長年累月處在基層第一線,他們的工作直接面向群眾,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政府的形象。他們的思想動態不僅直接影響自己的價值觀取舍,還直接影響到其工作的質量和老百姓對政府的看法,所以,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至關重要。
一、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思想狀況
通過對石家莊市、晉州市、鹿泉市、行唐縣等市縣部分鄉鎮(街道)的調研管窺發現,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思想狀況呈現多元化特點。
(一)思想動態的積極表現
第一,在鄉鎮(街道)工作人員中,大部分人員政治方向正確、政治意識明朗,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表示“非常關注”,在心理和行動上都和黨的政策保持一致,能夠很理性地面對各種社會問題。而且,他們敢于思考,善于思考,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能夠積極地思考對策;第二,絕大多數鄉鎮(街道)工作人員都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健康,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對所屬轄區的貧困、孤老、殘障人員很關愛,了解他們的生活訴求,能盡所能地為他們謀福利。對于本轄區的倫理道德問題能夠以身作則,讓老百姓們信服和效仿;第三,絕大多數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感較強,工作業績相對突出,社會評價較優,老百姓擁護、上級領導支持;第四,大多數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生活幸福指數較高。普遍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既注重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努力進取,同時也能較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情,較少攀比吃喝玩樂的不良思想,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工作上盡心盡力。
(二)思想動態的消極表現
第一,信仰不堅定、宗旨觀念淡薄、功利思想泛濫、心態失落浮躁等不同程度存在。工作上存在一方面得過且過,另一方面武斷專斷的現象;生活狀況有隱憂,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第二,心理壓力難以緩釋。鄉鎮處在“上面千根線,下面一針穿”的關鍵層級。每年都要簽定名目繁多的責任狀,而且稍不注意就有“就地免職”、“一票否決”、“末位淘汰”的危險。特別是信訪維穩、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等“一票否決”、“摘帽子”的工作,讓他們普遍感到壓力過大,有時甚至整天提心吊膽,寢食難安,神經緊繃。不少同志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勞”癥狀和“浮躁”、“壓抑”心理,有“焦慮”、“抑郁”等情緒;第三,社會關系難以調和。經常被一些社會關系的“無形大網”弄得精力交瘁。加上一些社會黑惡勢力“摻合”。讓本人和家庭承受了常人難以理解的痛楚;第四,情趣健康難以自恃,稍有不慎就接受低級趣味的東西;第五,部分人員待遇偏低,家人又沒有工作,經濟壓力較大,從而導致思緒低沉,不能安心工作。
二、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思想狀況消極表現的主要原因
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思想狀況積極向上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一定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那些思想狀況消極的工作人員,首先肯定有他們自身的原因,但外部原因也不能忽視,尤其是體制原因更應被關注。傳統教育空洞說教多、照本宣科多。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視。選任機制的不完善對工作積極性的影響,監督管理的漏洞較多。
從現實來看,過去較長時間對這個群體的獨特性關注不夠,要求其努力工作的同時卻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他們的正當利益訴求。為此,有的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戲稱自己“敢怒不敢言”,是體制內的“弱勢群體”。特別是規范公務員津補貼以來,雖然在理順分配關系,調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與現實的博弈中各類矛盾日益突顯,一項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卻無意中“引爆”了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思想中的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掌握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思想動態,進一步加強對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心理疏導和教育管理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三、引導(街道)工作人員呈現健康思想動態的對策建議
(一)要注重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在思想政治領域的必然要求。鄉鎮(街道)工作是很繁雜的,他們面對的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大小事情都要關心到。但是在鄉鎮(街道)的工作人員本身就需要人文關懷,只有他們自己作為人的訴求得到了支持和保護,才可以要求他們為工作盡職盡責。所以,方針和政策要以人為本為核心,以人文關懷為準則,把充分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要義,尊重在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合理訴求,不能光把責任往下面壓,更要注意到對他們的生活和思想上的關懷,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和要求。
(二)要加強思想引導,強化“五個意識”
還要緊密聯系鄉鎮(街道)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引導他們切實強化“五個意識”。即強化宗旨意識,著力解決群眾觀念淡薄的問題。因為這些工作人員是和普通老百姓打交道的,平時雞毛蒜皮的都不算小事,所以必須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地為群眾服務;強化民主意識,著力解決決策脫離實際的問題。鄉鎮(街道)制定決策的時候,必須經過實際調研和走訪,明確群眾的訴求,不能脫離實際;強化責任意識,著力解決工作作風不實的問題。什么時候都要抓好工作作風問題,不能讓群眾因為某個人的工作作風問題而質疑政府的公信力;強化法治意識,著力解決違紀違規辦事的問題。我們是法治國家,必須依法辦事,不能超越法律而搞地方特權,像私自關押、軟禁群眾的情況要堅決杜絕;強化廉政意識,著力解決以權謀取私利的問題。鄉鎮(街道)工作人員也會面對很多誘惑,所以必須強化廉政意識,不能顧小家舍大家,避免因為不公而導致的群體性事件發生。
(三)要形成終身學習理念,要端正用人導向,重發展、重實干、重創新
用好一個干部,就會溫暖一片人心,激發一方干部更加積極工作的熱情,所以,政府要建立正確的用人機制,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讓想做事的有機會,能做事的有平臺,要用良好的作風選人、用科學的導向選人、用健全的制度管人、用正面的形象帶動人,只有形成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才會培養出好的干部。
我們更要重視基層的用人導向,重視基層工作人員自身價值的實現。一方面,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基層領導干部,努力得到群眾的認可。我們的用人導向應該側重選拔那些政治堅定、品德高尚的人才。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所作所為必須得到群眾擁護,并且要敢于創新和思考,切切實實為群眾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創新考核評價機制,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政績觀要求,完善干部考核體系,著力解決鄉鎮(街道)工作人員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現象,建立和完善領導干部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制度;更要加大對干部監督力度,嚴肅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一句話,一定要形成終身學習理念,端正用人導向,重發展、重實干、重創新的用人導向。
(四)要強化管理監督,要嚴加管理、嚴格考核、嚴密監督
對于鄉鎮(街道)工作人員的工作,要強化管理監督,要嚴加管理、嚴格考核、嚴密監督。
一是考核指標要緊緊圍繞鄉鎮(街道)的工作中心,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以切實解決轄區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二是有效激發各領導班子成員的主觀能動性,使每位工作人員都知道怎么做出成績,應該怎么做才能讓群眾滿意,而不要追求表面的政績和風光;三是每一個單位都要形成良好的、公平的競爭氛圍,要做到“人心齊”、“作風正”、“導向明”,而不能形成違背黨章甚至違法的惡性競爭;四是要以群眾能否滿意為第一標準,以群眾的需要為第一選擇,可以通過問卷調研,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據;五是倡導積極向上的政績觀,所有工作都要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而不能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讓老百姓的期望落空。
總之,對于工作在鄉鎮(街道)的工作人員,首先要做到人文關懷,理解和支持他們的合理訴求;其次要不斷激發隊伍的活力,要表彰一批、重用一批、交流一批、提拔一批,更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和薪酬獎勵制度。這樣,才能保證鄉鎮(街道)的工作人員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呈現積極向上思想動態,為保證做好基層工作打下穩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陶淑艷.基層領導工作方法與創新——新時期基層領導干部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教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
[2] 趙樹凱.鄉鎮治理與政府制度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3] 葉貴仁.鄉鎮領導人的權力與責任研究[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4] 李軍,龔益.科學發展與和諧鄉鎮[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