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對公司自身的長期穩定發展以及證券市場的健康有效運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鑒于此,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進而分析了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問題的不良影響,最后提出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9-0098-02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指股票上市公司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將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及其他相關會計資料向證券監管部門報告,并向社會公眾公告的一種行為。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對行業監管、公司自身的長期穩定發展以及證券市場的健康有效運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正處于逐步發展完善階段,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也在慢慢提高,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還依然不少。本文針對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治理建議,以期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
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可靠性關系到整個證券市場的有效運行和健康發展,是會計信息的基礎,是會計的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一些上市公司為了順利取得上市資格和配股資格,或為了不被特別處理而退市,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常采取各種手段發布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如證監會查處公布的“瓊民源”、“紅光實業”、“銀廣夏”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違規事件。
(二)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
由于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以自身利益為中心,采用避重就輕的手法,對有利于公司的財務信息過量披露,而對不利于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不夠充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企業償債能力的揭示不夠充分,對關聯方及關聯交易信息披露不夠充分,或者對企業的對外擔保情況、或有負債的具體內容進行隱瞞等等。
(三)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
和任何其他信息一樣,會計信息也具有時效性,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降低。這就要求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都必須滿足及時性的要求,在經濟業務發生后,及時地收集處理會計信息,把會計資料及時地傳送出去,將財務報告及時報出,以便于使用者及時使用和決策。但目前上市公司中不按法定時間正式披露會計信息的行為時有發生,這就為內幕人員利用時間差進行內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時規避風險提供了條件,但對廣大的中小投資者而言卻是極不公平的。
(四)會計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
根據現行會計準則、制度規定,同一項業務通常有幾種會計方法可供上市公司選用,其結果不僅造成各個公司的會計處理方法不同,致使同類報表數據在各個上市公司之間缺乏可比性,而且,為上市公司中的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同時,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
(五)會計信息披露缺乏主動性
一些上市公司把會計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種被強制要求的額外的負擔,而不是應盡的義務和投資者應獲得的權利。如果不做強制要求就不主動披露會計信息,或是抱著能不披露就不披露的態度,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就使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上缺乏主動性。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問題的不良影響分析
(一)造成會計信息質量下降,影響相關利益者的決策準確性
會計的目標是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各種會計信息,以幫助其作出正確的決策,因此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兩個根本特征,其中可靠性是基礎,是會計的生命力之所在。披露的會計信息對于投資者、債權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等信息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如果上市公司披露不真實財務信息,或者財務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就會影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決策,加大中小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二)不利于公司自身的長期發展
部分上市公司受到利益的驅使,人為虛增利潤、粉飾財務報表、披露不真實的財務信息,以達到上市或獲得配股資格等目的。但是,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一經發現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并將嚴重影響公司的聲譽和形象,很可能會導致公司被市場所淘汰,進而會對公司的長期發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三)不利于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的違規行為使證券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受到損害,從而損害了整個社會的效率。而當投資者依據會計信息做出錯誤決策時,會使投資者對會計信息失去信賴,甚至直接導致對整個資本市場財務信息可靠性的質疑,進而對整個資本市場失去信心,不利于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治理對策分析
(一)完善會計準則體系,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
會計準則本身具有不完全性和可選擇性,因此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不斷地修訂和完善會計準則,盡量地縮減準則中的“真空地帶”,縮小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和范圍。在不斷完善會計準則體系的同時,要規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在公司披露各項信息的基礎上要求他們披露更多的作出職業判斷和會計估計的理由及其對報表中信息的影響,在公司改變會計方法和原則時,應盡可能詳細地披露其改變對利潤的影響。為了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可比性,這就要求,一方面,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要盡量減少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余地;另一方面,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選擇會計政策。
(二)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目前,中國上市公司經常會出現內部人控制的局面,易導致會計信息披露的不真實,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首先,優化股權結構,杜絕“一股獨大”的現象發生,從根本上減持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改變股權結構嚴重失衡的局面;其次,完善監事會監督制度,在現實中監事會往往無法約束董事會的決定,因此應賦予監事會獨立的監督權,使其發揮真正的作用;最后,健全董事會,中國的法律雖已規定了上市公司必須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來加強對公司的監督管理,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獨立董事基本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要進一步規范獨立董事在中國的適用。總之,要通過完善股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形成利益者相互制衡機制,以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
(三)強化道德約束機制
由于會計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完備,既有立法的不完備也有執法的不完善,使其不能夠達到法律的應有效果,因此,引入道德約束機制是非常必要的。這可以從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職業道德教育入手,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增強責任感,使其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從而及時地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有用的會計信息,并向社會和政府負責。
(四)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主動性
要加大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違規成本,鼓勵和推動其信息披露方式朝著強制性與自愿性披露相結合的方向發展,提高其信息披露的主動性。
(五)加快證券市場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
應加快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各類企業和個人的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包括行政處罰、民事處罰和刑事處罰,真正堅持做到 “立法必執、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確保證券市場有效運行。
(六)加強外部監督,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
一方面,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應從企業信息披露的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以及披露的信息含量上加強監督與管理,并對違規的公司進行嚴懲,加大其違規成本。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和執業水平,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審計,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齊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會計之友,2009,(10).
[2] 張功富.中國上市公司信息不對稱狀況分析[J].會計師,2009,(9).
[3] 于向輝,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研究[J].會計之友,2009,(10).
[4] 趙瑞雪,等.中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與對策[J].西華大學學報,2008,(12).
[5] 田世忠.淺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7).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