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蔗新品成為全國選推良種
記者近日從云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聯系電話:0873-7227007 郵編:661600)獲悉,云蔗01-1413和云蔗03-194等新的甘蔗品種,已成為我國甘蔗新品種選育推廣良種。
近年來,在國家農業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甘蔗研究所不斷加大甘蔗新品種的選育力度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力度,每年選育3~5個較好的品種。新推出的云蔗01-1413品種,已成為當地政府和周邊地區制糖企業主推的優勢品種。全國各地的30余家制糖企業前來參觀學習考察,廣西、貴州、四川等地8家制糖企業訂購了云南甘蔗新品種。
據甘蔗研究所所長張躍彬介紹,研究所在不斷選育高糖、高產、抗病性能好的新品種基礎上,正在向選育抗旱、抗澇品種的方向邁進。
(云南 吳文濤)
雜交晚稻新組合“榮優225”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
江西省超級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顏龍安院士和蔡耀輝研究員等選育的雜交晚稻新組合榮優225,于2012年通過了國家新品種審定(審定編號: 國審稻2012029),這是該團隊選育的第三個國審品種。該組合已于2009年通過江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贛審稻2009017),2010年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公告號,同年獲國家科技部成果轉化項目資助。
該組合矮稈抗倒、高產優質,自審定以來一直列為江西省主導品種和超級稻推廣品種。據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年推廣面積2.67萬公頃,2010年年推廣面積6萬公頃,2011年年年推廣面積達到7.33萬公頃,成為江西省年推廣面積超“百萬畝”的4個組合之一。
(江西 蔡濤)
吉林育出非林地栽培人參新品種
在吉林省原有3個人參品種的基礎上,吉林農業大學(聯系電話:0431-84533358)新選育出“康美一號”和“中農洋參一號”兩個人參(西洋參)新品種,建立了良種繁育基地近80萬平方米。“康美一號”是我國第一個適合非林地栽培的人參新品種。該品種的審定,結束了我國沒有非林地栽培人參品種的歷史。“中農洋參一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選育并通過審定的西洋參品種。該品種的培育成功,結束了我國引種西洋參的歷史。
(吉林 李一文)
福建兩個薄皮甜瓜品種首次通過國家新品種鑒定
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確定福建省農業生物資源所等培育的甜瓜“麗玉”、“新盛玉”,可以在福建、安徽、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種植,并頒發農作物新品種鑒定證書。
據專家介紹,這是福建首次通過國家新品種鑒定的兩個薄皮甜瓜品種,而全國通過國家鑒定的薄皮甜瓜品種至今只有4個。鑒定證書確認,2009~2011年麗玉、新盛玉參加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組織的全國甜瓜品種試驗,2011年春通過福建省農作物新品種認定,同年10月經全國西瓜甜瓜鑒定委員會鑒定通過,同意在福建、安徽、湖南、湖北、河南等適合地區作露地種植。
麗玉、新盛玉都是早熟的薄皮甜瓜雜交新品種,經福州、寧德等地多年多點試種示范,春季栽培全生育期分別為75~95天和80~100天,果肉綠白色和淡綠色,香味濃、甜脆、品質優,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產量1600~1800公斤。
(福建 李明玉)
廣西新增蔬菜豐產抗病新品種
近日,由廣西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承擔的“優質豐產抗病新品種‘桂蔬1號’黑皮冬瓜和‘瑞豐2號’紫長茄中試與示范”項目,通過了專家組的驗收。
桂蔬1號黑皮冬瓜和瑞豐2號紫長茄是廣西農科院專家選育的優質豐產抗病蔬菜新品種。新品種選育出來后,科技人員開展了進一步的中試與示范研究。通過3年探索,項目組的科研人員摸清了這兩個蔬菜品種的區域適應性、抗病抗逆性、豐產性和商品性;熟化并總結出配套的高產制種技術和高產栽培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冬瓜制種技術規程》、《茄子制種生產技術規程》和《綠色食品茄子生產技術規程》三個廣西地方標準。項目還建立了10個核心示范區,推廣種植面積達5469.6公頃,新增社會產值6614.82萬元;制種面積15.75公頃,生產優質種子4336.6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89.41萬元;新增就業人數5476人,帶動農民增收1.4662億元。
(廣西 陸建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