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插水稻是采用中小苗移栽,與常規手插秧比,其秧齡短,抗逆性較弱。但機插水稻的寬行淺栽,為低節位分蘗發生創造了有利環境,具有分蘗爆發性、分蘗期較長、夠苗期提前、高腳苗容易偏多、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的特點。針對上述情況,可采取前穩、中控、后促的肥水管理措施,前期要穩定,保證早返青、早分蘗;分蘗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嚴格水層管理,促進大穗形成。
1.科學管水。機插時做到薄水栽插,機插結束后,要及時灌水護苗(陰雨天除外),灌水深以不淹沒秧心為宜。插后3~4天進入薄水層管理,切忌長時間深水,以免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秧苗根系下扎后即進入分蘗期,應實行淺水勤灌,灌水時以水深達3厘米左右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復,從而達到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氣促根、水氣協調的目的,促分蘗早生快發、植株嫩壯、根系發達。實施薄水分蘗后,苗夠曬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3厘米左右水層。灌漿期間采用干濕交替灌溉,一直保持田間濕潤,后期不能斷水。
2.配方追肥。追肥要早, 爭取于插秧后1周內施完, 用量占總施氮量的30%左右;抽穗期應視葉色施穗粒肥,穗粒肥施用量應占總施氮量的10%左右。在抽穗揚花后,進行葉面肥噴施,可收到養根保葉、防病、防早衰的效果,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用1.5~2.5公斤尿素加磷酸二氫鉀0.1~0.15公斤兌水50公斤均勻噴施。
3.綜合防治病蟲。水稻主要病蟲有稻瘟病、紋枯病、赤枯病、螟蟲、稻飛虱、葉蟬和稻縱卷葉螟等。一是通過選用良種,培育壯秧,抓好健身栽培來預防和減輕病蟲的危害。二是根據植保站預測預報和結合田間調查進行及時防治。
(重慶市墊江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蔣澤國 郵編:40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