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它是一大群處于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度的人共同的智慧結晶。早在19世紀時,人們就開始討論和探索將圖像轉變成電子信號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詞就已經出現了。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貝爾德因此被稱做“電視之父”。
貝爾德還不到20歲的時候,無線電技術就已經廣泛運用于通訊、廣播了。世界上許多發明家,其中有最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大師,都想發明能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但都沒有成功。貝爾德卻立志要發明電視機。
貝爾德在英格蘭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個簡陋的實驗室。但他沒有實驗經費,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破茶葉箱相連,箱上安裝了一只從廢物堆里撿來的電動機,它可轉動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掃描圓盆”,此外,還有裝在舊餅干箱里的投影燈、幾塊透鏡以及從報廢的軍用設備上拆下來的部件等等。這些凌亂的東西被貝爾德用膠水、細繩及電線串連在一起,成了他發明電視機的實驗裝置。貝爾德知道電視機的原理:應該把要發送的場景分成許多或明或暗的小點兒,再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端讓它重現出來。
貝爾德在他簡陋的實驗室里年復一年地實驗,實驗裝置被裝了又拆,拆了又裝。經過十八年的努力,1924年春天貝爾德成功地發射了一朵十字花。但發射的距離只有3米,圖像也忽有忽無,只是一個輪廓。
為了找到圖像不清晰的原因,貝爾德又開始了新一輪試驗。他想也許是因為電壓不足,于是他把好幾百節干電池連接起來。他接通了電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連接線,高達2000伏的電壓立即把他擊倒在地,他昏迷了過去。第二天的倫敦《每日快報》馬上用大字標題報道了貝爾德觸電的消息。貝爾德一時間成了英國的新聞人物。
貝爾德靈機一動,決定利用報紙來籌集資金。他設法為記者們做了一次實物表演,一家小報做了通訊報道。倫敦的一家無線電老板聞訊趕來,表示愿意提供經費,但要收取發明收益的一半份額。貝爾德同意了這樣苛刻的要求。他的實驗裝置從黑斯廷斯運到了倫敦。
但經費很快又用盡了,他的試驗似無重大突破。一家百貨店的老板又來同他訂了合同:每周付他25英鎊,免費提供一切材料,但貝爾德必須在他商店門前操作表演。
現場表演又是失敗。貝爾德的生活日漸艱難,沒錢吃飯,沒錢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設備的零件賣掉,以維持生活。他家鄉的兩個堂兄弟得知貝爾德陷入絕境后,給他寄來了500英鎊。貝爾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試驗中。
成功的日子終于來到了。終日陪伴他的木偶“比爾”的臉部特征終于清晰地顯現在接收機上了。這一天是1925年10月2日。
“成功了!成功了!”貝爾德興奮地喊叫著沖下樓,一把抓住店堂里的一個小伙子,拽他上樓,把他按在“比爾”的位置上。小伙子嚇得直打哆嗦,但幾秒鐘后,他也吃驚地喊叫起來:“真是奇跡!真是奇跡!”因為貝爾德的“魔鏡”里映出了他的臉。
貝爾德終于震驚英國,資助他的人紛紛涌來。貝爾德更新了設備,開始了更大規模的試驗。1928年,貝爾德把倫敦傳播室的人像傳送到了紐約的一部接收機上。不久,又出現了新的奇跡:貝爾德把倫敦一位姑娘的圖像傳送給了她正在遠洋航行的未婚夫。
貝爾德的名字在全世界傳開了。他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卻沒有得到批準,但要求進行電視廣播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問題提交給議會,經過激烈的長時間的辯論,議會決定開展電視廣播。
1936年秋,英國廣播公司正式在倫敦播送電視節目。此時的貝爾德又開始埋頭研究彩色電視。
1941年12月,貝爾德傳送的首批完美的彩色圖像獲得成功。可惜的是他的實驗室被希特勒的飛彈擊毀了,但貝爾德重新開始研究。1946年6月的一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播送彩色電視節目,但勞累過度的貝爾德卻在這一天病倒了,沒能收看自己的研究結果。6天后,他離開了人世,終年58歲。
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里,游人能看到貝爾德發明的第一臺電視機,還有陪伴他多年的木偶比爾。比爾咧嘴笑著,仿佛在向游人訴說貝爾德艱苦發明電視機的故事,又好像在為貝爾德的成功而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