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內銀行的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傳統的存貸息差經營模式受到挑戰,各家商業銀行都在積極發展中間業務,但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多以傳統型中間業務為主,中間業務收入結構仍較為落后。本文以13家上市商業銀行的中期報告為例,深入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經營現狀、特點和問題,并就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中間業務收入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3)06-0085-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6.19
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企業直接融資方式的不斷改進給銀行所帶來的競爭,都讓商業銀行意識到發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性。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雖然發展較快、增幅較大,但其中間業務轉型任務仍很艱巨。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
13家上市商業銀行①已公布的2012年度中期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各家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表現平平,其對營業收入的帶動作用較去年有所減弱。
(一)中間業務增長情況
2012年上半年,12家商業銀行(除中國銀行外)的中間業務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相對于2011年同期的雙位數高增長、2012年上半年的中間業務收入尤其五大國有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降至個位數低值增長。平安銀行由于合并因素的影響以及銀行規模和客戶的擴大,銀行卡業務的快速發展、理財產品創新、服務質量提升等原因,其中間業務收入整體同比上漲133.08%,增速位居第一。興業銀行由于其公司服務能力提升、銀行卡類、支付結算類收入和托管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1.86%,增速位居第二位。
2012年上半年,五大國有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規模仍處于領先地位。其中,工商銀行以588.36億元的收入穩居第一,其次是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在剩下的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民生銀行中間業務收入107.08億元,處于第一位;華夏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以22.07億元居于末尾。通過對表1數據的處理可知,2011年上半年,13家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為50.18%,營業收入平均增長34.67%。2012年上半年13家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平均增長29.18%,略高于其營業收入的平均增長27.12%。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速度對商業銀行整體營業收入的增速具有推動作用,但2012年上半年中間業務收入對營業收入的帶動作用整體沒有去年同期影響大。
其中,五大國有銀行201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平均增長28.38%,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平均增長42.19%;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2011年同期營業收入同比平均增長38.60%,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平均增長55.18%[1]。而2012年上半年,五大國有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平均增長14.16%,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平均增長4.49%;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平均增長35.18%,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4.63%。雖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整體中間業務收入比五大行的中間業務收入總額要低,但其營業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均高于五大行。
從表2可看出,13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各項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銀行卡業務收入平均增長63.46%,資產管理類和代理類平均分別增長51.36%和44.07%,擔保及承諾類和支付結算類收入平均增長22.84%和22.14%,咨詢顧問業務收入平均減少16.78%。
(二)中間業務收入與營業收入占比分析
從圖1可知,除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外,其余9家商業銀行2012年上半年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都較2011年同期有所下降。2012年上半年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為17.19%,同比下降1.92%,這顯示2012年上半年的中間業務收入對營業收入的帶動作用有所減小。2012年上半年,五大行的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平均為20.18%,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為15.32%,低于五大行的平均比值。從中間業務收入與其營業收入的占比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占比與五大行的占比相差雖不是特別大,但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特點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主要集中在支付結算類、銀行卡、代理類、資產托管、投資銀行擔保及承諾六大類,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中間業務發展多樣化
13家上市商業銀行除都經營上述六大類業務外,還根據其特點,發展體現其特色的中間業務。興業銀行開展了交易類中間業務,中國銀行繼續將外匯買賣價差計入中間業務收入。建設銀行與農業銀行則將電子銀行計入中間業務收入。光大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都將理財服務記為中間業務一部分,工商銀行還將理財業務詳細分為對公理財和個人理財及私人銀行兩方面。平安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計入了賬戶管理費收入,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還包括融資租賃手續費收入。
(二)中間業務仍以傳統型為主,新型為輔
13家上市商業銀行銀行卡業務收入為479.71億元,支付結算類收入為442.74億元,代理類業務收入為315.34億元,這三項傳統型中間業務合計共占中間業務收入50.15%,傳統型中間業務仍處于主導地位。在資產托管、咨詢顧問、擔保及承諾三種新型中間業務方面,咨詢顧問業務整體收入為461.13億元,占中間業務收入的18.68%,僅次于銀行卡業務收入,其次是擔保及承諾類收入和資產管理收入。
13家商業銀行支付類收入、銀行卡業務收入、代理類收入、咨詢顧問業務收入、資產管理類收入的平均分別增長21.14%、63.46%、44.07%、22.84%、-16.78%和52.13%,傳統型中間業務收入平均增幅明顯大于新型中間業務收入平均增幅,傳統型中間業務的影響要強于新型中間業務[2]。
(三)中間業務收入結構的差異性
五大國有銀行由于其規模大、網點多等特點,除交通銀行外,其中間業務的主要構成基本類似,都集中于支付結算類、銀行卡業務。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的咨詢顧問類收入占比較高,超過20%的比例;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代理類收入的占比也較大,其中農業銀行居于首位,占比為24.20%。交通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主要以銀行卡業務、咨詢顧問類和擔保或承諾類業務為主。
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傳統型的中間業務不如五大國有銀行有優勢,除華夏銀行外,其余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銀行卡業務收入都在其中間業務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支付結算方面,中信銀行的占比完全超過五大行;在代理類收入方面,浦發銀行占比為19.33%,位居第一;在擔保及承諾類收入方面,浦發銀行和華夏銀行占比分別為32.33%、30.18%,超過五大行占比,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為12.78%和12.30%,超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在咨詢顧問與中間業務收入方面,興業銀行以33.42%的高數值居于13家商業銀行首位。在資產管理收入方面,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占比不僅多超出五大行,也超出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
三、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2012年上半年表現平平原因分析
首先,2012年上半年監管部門加強了監管力度,實施“七不準、四原則”,使得大部分商業銀行在周期性和信貸相關的顧問咨詢類業務方面采取審慎原則,降低或限制該方面收費。如工商銀行根據當時金融監管要求,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停止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嚴格限制收取財務顧問費和咨詢費。同時,最近幾年銀行在經營中對傳統貸款和中間業務進行模糊處理,將部分利息收入以顧問咨詢費的名義轉移到了中間業務收入中,使中間業務存在虛增的“水分”。銀監會自2012年年初以來實施的相關規定,各銀行積極進行整改,將這部分處于模糊區間的費用劃清,從而使顧問和咨詢費收入下降,進而引起中間業務收入下降。
其次,國內外經濟發展下行。2012年經濟整體增速回落,一季度GDP增速較上年四季度降低了0.8個百分點,而二季度GDP增長率則降到7.5%以下,三年來首次破八。經濟的不景氣使得企業降低其金融服務的需求,進而引起相關中間業務收入下降。同時,由于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歐債危機的潛在威脅增大以及美國經濟一些深層矛盾和問題遠未解決等原因,導致我國出口增長大幅回落,從而引起人民幣結算業務、國際結算業務都出現行業性增速明顯放緩。
最后,資本市場低迷,造成股票傭金、基金代銷手續費、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代理保險等收入大幅下降。如:交通銀行因為證券市場低迷,基金代銷手續費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其代理類手續費比上年同期減少人民幣1.48億元,降幅16.23%;工商銀行受資本市場震蕩調整影響,其基金銷售及托管、第三方存管等業務收入同比減少。
四、關于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對策
盡管2012年上半年的表現不如去年同期搶眼,但與國際先進銀行中間業務占其營業收入的40%比例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潛力巨大。
(一)改善經營理念,促進中間業務結構轉型
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多以國際先進銀行作為“標桿”,認為中間業務收入占比高就是國際銀行所謂的“先進”水平,然而卻不能清楚認識到國際先進銀行高占比的中間業務收入是建立在以新型中間業務為主導的經營結構上,不同于我國商業銀行以傳統型中間業務為主的中間業務結構[3]。因此,商業銀行要先不斷改進經營理念,才能有效促進中間業務結構的轉型。一是要明確中間業務的地位。中間業務的開展關系到商業銀行的生存與發展,不能將中間業務視為資產與負債業務的次優選擇,需重視其對銀行整體營業收入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新型中間業務。二是要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來發展中間業務。商業銀行要想在眾多競爭者中獲得客戶的青睞,需要細分客戶和市場,根據客戶的不同金融服務需求,創新服務內容,設計有特色、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來吸引并穩定客戶、開拓市場。三是改進營銷模式。中間業務產品的營銷模式不能再僅僅依靠銀行工作人員或廣告來進行營銷,而是要通過真實有效的金融服務使客戶信服來推動該產品的銷售,如產業鏈、產品鏈為基礎來進行營銷。
(二)大力推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實現創新
我國商業銀行千余種中間業務產品還不能與擁有萬種的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相比擬,商業銀行要推動其中間業務的轉型,須不斷實現中間業務產品的創新,構建以新型中間業務為主的業務體系來完善金融服務。一是大力發展租賃。13家上市商業銀行中,只有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明確包含該服務,其余銀行沒有對該服務進行具體披露,意味著當前我國租賃供給市場明顯不足。根據國際金融租賃發展的趨勢、我國經濟的發展形勢以及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創新需求來看,大力發展租賃業務是大勢所趨。二是將中間業務與現代通訊技術相結合,不斷完善網上銀行的功能,使客戶可選擇并通過任何移動通訊來完成相關的金融交易與獲得更優質的金融服務[4]。三是創新各具特色理財業務。我國居民對理財的認識不斷加深,從而對理財服務的需求也不斷增強。股份制商業銀行可分層次、分方向、多角度的創新理財業務,通過樹立品牌形象,讓更多的客戶更加全面的了解其金融產品。
(三)加強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風險的防范
傳統中間業務風險較低,且容易估算,而新型的中間業務不僅品種個性差異大,風險類型也呈現多樣化。特別中間業務屬于表外業務,財務報表不能真實的反映中間業務的質量,低透明度又使金融監管部門無法全面了解中間業務的全部范圍,從而無法實行有效的監管。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間業務的危險性難以被發現,也表明了中間業務的風險不可忽視。因此,商業銀行需合理劃分各部門職責,有效落實銀行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監督業務的操作流程,制定科學的決策制度、完備的資料保護制度、及時的信息反饋制度以及分明的獎懲制度等來完善內部控制,使自身可從內部有效的防范或控制中間業務風險的發生,從而來保證中間業務健康、穩健的發展。同時,加強對客戶信用的調查和評級,將客戶的信譽與中間業務費用進行掛鉤,減少信用風險的發生。同時還需有效發揮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作用,營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來督促中間業務的發展[5]。
(四)加快建立中間業務專業能力強的人才隊伍
中間業務涉及的范圍廣,品種多,因此需要銀行工作人員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適應多種業務需求的工作能力。商業銀行可對現有的專業型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制定相關的培訓規劃,根據業務創新和產品研發的不同特點,分層次、分步驟、分類型、多角度的進行培訓。可采取脫產培訓、優化增量等方式來建立人才隊伍,也可以通過引進精通各種投資策略,熟悉國內外金融經濟形勢,具備銀行、保險、證券等多方面金融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營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來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高、質量好的人才隊伍。
(責任編輯:湯戈于)
參考文獻:
[1]蔣波.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研究——基于2010年半年報數據[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5):32-35.
[2]陳胡青.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研究——基于2010年——2011年我國14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2(6):74-77.
[3]程鳳朝,崔宏.理性看待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J].中國金融,2011(9):51-52.
[4]李志成.商業銀行中間業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5]雷婷.推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