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個完整會計年度過去,喧囂漸遠,第一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們要比較的,就只有最實在的業績指標了。
在開板上市的首批創業板公司中,紅日藥業(300026.SZ)與神州泰岳(300002.SZ)一度比高股價,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雖然,紅日藥業上市首日留下的145.5元的股價最高值,很快就被神州泰岳刷新,甚至被其237.99元的股價最高值拋在身后,但三年之后,紅日藥業復權后的股價卻在創下249.55元的新高。
支撐紅日藥業股價持續走高的,其實是公司的業績。《英才》記者整理的榜單中(參閱2013年6月刊《英才》:“C36誰在悶聲發大財”),紅日藥業2010-2012年三年的平均每股收益率為52.15%。
紅日藥業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在許多紅極一時的創業板公司陷入低迷時,它是如何保持高增長的?《英才》記者對話紅日藥業董事長姚小青,試圖從企業核心人物身上,找尋答案。
創業板的創業家
“紅日的業績之所以能在上市后保持高速增長,這是與企業長期的準備和儲備密不可分的。”姚小青直奔主題,當年的上市路至今令他回味。
實際上,早在2000年時,紅日藥業就在備戰沖擊創業板,但由于當時條件不成熟,創業板沒有如期推出。而這一推就是九年,癡心不改的姚小青卻始終沒有放棄,紅日藥業的那九年時間,也始終在為登陸創業板夯實基礎。
這種堅持在姚小青看來,是那個年代創業者的一種縮影。
曾是天津三院醫師的姚小青當年看到許多病人都因服用四環素、土霉素等一些國外早就不用的藥品,而出現了“四環素牙”,便萌生了“什么時候,我們也能生產出和進口藥品一樣高品質的藥物”的念頭。
當然,在那個創業氛圍并不如現在這么熱烈的年代,姚小青的“下海”卻更多像是個意外。“我1988年參加工作,當時工資是54塊錢,第二年漲到了72塊錢,當時很想給家里裝一部電話。”但3500元的初裝費,讓姚小青不由感慨:“這得干多少年才能裝上電話啊”。
于是,姚小青便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去出診。后來,等他的工資漲到150塊錢的時候,他每月的出診卻能夠賺到3000塊錢。就這樣,姚小青下海了,雖然是出于改善生活的考慮創業,但做了企業之后,“創業的目的和思想就完全不同了,升華了。”
1996年,紅日藥業注冊成立,4年之后,天津市政府批復了紅日藥業的股改方案,姚小青帶領他的團隊一面在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上高歌猛進;另一面醞釀如何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持續做大。
“我們的藥現在有2000家醫院在用,而我們的目標是4000家,所以現在關鍵還是新市場的開拓。”姚小青告訴《英才》記者,上市之后紅日藥業借勢做大,現在仍在市場擴張階段。
怕賺快錢
其實,快速成長,快速擴張,也會引發投資者的擔憂:還能維持多久?
“這不是該擔心的問題,我們還在不斷拓展市場,整合渠道。”姚小青認為,目前行業仍然處于跑馬圈地的階段,紅日藥業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壟斷的藥品上加大力度推品牌,在競爭性藥品上則以渠道建設下功夫。
談及公司股價,姚小青表示一度也曾感到很大的壓力,現在紅日藥業股價復權后已經超過了200元。
一個藥品,研發周期快則8-10年,見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市場上,又存在一些賺快錢的機會,紅日藥業也是經歷了房地產等其他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誘惑何其多。
“我怕快錢賺多了,心就靜不下來了”,眼看著一些同行靠房地產輕松賺得盆滿缽滿,姚小青不斷提醒自己和團隊,堅守創業時的夢想,“要做百年老店”。
對于未來,有短期內需要調整和改善的,如解決應收賬款等問題;有長期可能存在的政策面風險,如類似“限抗令”(限制抗生素使用)的影響。“但從根本上,打鐵還需自身硬”。姚小青認為,紅日藥業需要繼續做好手頭在產的藥品,同時利用經濟波動的機會,“每年會做一點兒并購,收購海外企業也是有可能的。”
難搞的是人
一個公司能否持續成長,人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創業板公司的創始人之間的內訌爭斗、高管套現離職事件頻繁上演,傷害了投資者,也傷害了上市公司本身。
在創業板開板上市的公司中,除寶德股份承諾所有股份鎖定期為三年外,其他上市公司有11.99億股鎖定期一年的原始股解禁,是這些公司當前流通股本的1.17倍,市值超過300億元。而在解禁前的半年多時間里,多達40余位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其中不乏企業創始團隊的人。
然而,這樣的事件始終遠離紅日藥業。“薪酬、福利一定是要跟上的,但光有物質吸引還不夠,做企業就得有抱負,紅日要進藥企的第一梯隊,要走出國門。”
“在我們這里,誰做什么,不是領導說了算,而是要競聘上崗。我們專門有一個委員會,對競聘者綜合能力評估打分。”姚小青對《英才》記者說,紅日藥業就是一個簡單的企業,公平、公正、公開的管理環境,在這個越來越浮躁的行業里顯得非常重要。
當年,紅日藥業還未上市,一次開會,工程部的一名工程師因為技術方面的問題和姚小青吵了起來,事后這位工程師非常后怕,覺得和董事長吵架肯定沒好事。但他沒想到的是,姚小青直言開會就是應該熱烈討論,一言堂要不得。很快,這名工程師得到了提拔。
中國藥企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例基本在5%以下 ,而美國的大型藥企在15%以上;在國內,科研院所與藥企脫節,導致科研成果很難向市場轉化。
上市之后,紅日藥業組建并不斷擴大研發團隊,現在已有80多人,紅日還成立了技術轉化中心,院士工作站,在研發的藥物30個左右。姚小青很清楚的是,支撐未來紅日藥業繼續高速成長的關鍵因素,仍然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