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宏觀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保持增長?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國投)用漂亮的成績單,給出答案。
根據國資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7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4593.8億元,同比下降16.1%。同期,國投完成經營收入429億元,實現利潤50億元,同比均增長14%;實現經濟增加值(EVA)13億元,同比增加2.2億元。國投已連續8年在國資委業績考核中獲評A級。
在業績創下新高的同時,國投亦頻頻出手。2012年4月初,隨著官地水電站首臺機組的投產,國投在雅礱江全流域的3900億元水電投建,宣告進入“收獲季”;兩個月之后,國投又與重慶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投資300億元在渝開發頁巖氣等項目。
但作為國投掌門人的王會生卻沒有一絲懈怠:“國投還必須緊密跟蹤經營形勢的變化,準確把握研判,做好應對預案。市場環境惡化,其實也是企業結構調整的難得機遇。”
實際上,順應市場需求轉變,從一般產業向獨特產業轉變、從資產經營向資本經營轉變。“調整”一直以來就是國投發展的主旋律。
就產業結構而言,國投“重資產”的電力板塊,近兩年來調整的幅度最大。雖然在國投整個電力板塊中,火電資產比重仍在50%左右,但水電卻是未來國投的重頭戲。“光雅礱江的這批項目,到2014年利潤就能突破20億元。”王會生說。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國投重要的調整舉措。近幾年,國投實施歸核戰略,逐漸收縮戰線、聚合資源,使公司力量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資源性領域集中,向重點區域集中。
王會生對《英才》記者透底國投是“緊緊跟隨國家戰略而調整自身投資方向,干的都是涉及國計民生和戰略性資源的大事。”這也就是國投不盲目做大,關注利潤率等質量指標的真正動因。事實上,在央企序列中,盡管國投的銷售規模并不敢稱大,但在利潤率排名上,國投卻是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