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6月16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簡稱五礦)以13.8億美元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OZ礦產公司的大部分資產,并成立了在澳的另一個子公司,MMG。
相對于其他中國企業在澳的并購模式,五礦的收購及整合與眾不同。如果說中信泰富是“出海造船”,兗州煤礦是“造船出海”,海信是“租船出海”,五礦的模式則是“買船出海”,即是收購海外成熟的礦業集團,并將所收購的企業當作是海外發展的平臺,從而實現公司的國際發展戰略。對于五礦來說,收購OZ公司資產,不僅是買下了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及老撾等國的優質礦產資源,而且,還留聘了原來OZ公司的一支高素質,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包括原OZ公司的CEO米安卓。
自2009年MMG成立三年多來,其表現如何?收益又如何呢?
我們的研究表明,五礦收購OZ公司資產是近十多年來,中國企業在澳礦山行業投資中收益最好的一個投資。
僅2009年6-12月這七個月中,MMG的盈利是1.725億美元,當年七個月的投資回報率為12.5%。在2010年中,MMG凈盈利為4億美元,投資回報率為29%。MMG于2010年12月30日被五礦在香港的子公司五礦資源以18.5億美元收購,比2009年的收購值溢價3.6億美元。可以說,五礦大概在兩年多的時間內收回了對MMG的全部投資。
影響并購業績的因素很多。一個并購過程,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并購前準備,并購交易,以及并購后的整合及管理。這三個階段對于并購業績都有影響。
五礦“買船出海”的模式對我們的啟示,可以從這幾方面來討論。
一、知己知彼,有形無形
五礦對OZ公司的礦產資源及管理團隊都有全面以及深入的了解。在2009年收購OZ公司資產之前,五礦曾兩次試圖收購該公司的資產,但都遭到澳方非正式的拒絕。值得提出的是,五礦幾乎是免費獲得OZ公司絕大部分寶貴的無形資產和能力,包括OZ公司的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制度以及企業文化。從五礦的發展戰略來看,也許OZ公司的管理能力比其礦業資源更重要和更有價值。
二、時機速度,兩者皆備
五礦是金融危機發生后不久就提出對OZ公司的收購,這是一個千載難逢之機。然而,并購速度也非常重要。五礦收購OZ公司的速度,也是近期中國對外大額度投資史上空前的。這個13.8億美元的收購案,前后只用了121天時間。通過了與此收購案有關的各政府部門及企業股東的批準,包括澳洲政府外資審查委員會兩個多月的審批。這主要歸因于五礦的政府溝通能力以及提出和修改收購方案的組織能力。
三、戰略整合,貴在實施
收購后整合有四種方式:共生,吸收,持股以及自治。選用哪種整合方式,主要取決于所收購子公司對母公司業務互相依賴程度以及獨立的必要性。五礦所采用的是自治方式。主要強調在財務,報表及投資決策方面的整合,而在運營及其他的戰略決策上主要由MMG的高管決定。收購MMG后,五礦只各派一名高層管理人員到MMG,但強調子母公司的溝通及信息共享。這種整合方式有效地保護了MMG的競爭能力。
四、治理為主,信賴管理
五礦收購MMG后,按上市公司的形式設立了董事會。五礦集團周中樞總裁擔任首任董事長。五礦對MMG的控制,主要是通過董事會的作用及公司治理來實施的。董事會決定MMG的戰略發展目的,CEO的薪酬以及負責與五礦總部和國資委的溝通與協調。五礦總部方面非常信賴和尊重MMG管理層的決策。
五、揚長避短,強化發展
五礦為MMG設定的戰略愿景是將MMG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型礦產公司(市值200億美元左右)。所以,并購將是MMG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主要手段。在過去不長的三年多中,MMG已發起兩次十億美元以上的收購。在這兩次收購過程中,可以清楚看到既利用了五礦集團作為一個特大型中國國資企業在融資及政府溝通方面的優勢,又能看到MMG管理團隊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競爭能力,包括豐富的專業知識,長期累積的運作和并購經驗,以及靈活及迅猛的行動方式。
(本文作者黃學禮博士系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管理系博導、武漢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著有《中國在澳投資:來自礦山行業的獨特見解》(2011)(Chinese investment in Australia: Uniqueinsights from the mining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