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銀行業的利潤仍足以秒殺制造業,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金融脫媒讓更多人相信,這匹駱駝終將越來越瘦,銀行業坐地收錢的好日子終將一去不復返。
“銀行業要增強憂患意識,”交通銀行董事長胡懷邦在第十二屆中國年度管理大會上表示,仍對中國銀行業的總體發展充滿信心。
始建于1908年的交通銀行是中國金融史的締造者和見證者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家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的大型商業銀行,也是第一家成功境外上市的內地商業銀行。
可以看出,有著諸多“第一”的交行是在不斷變化與調整中,逐步壯大的。2012年11月1日,交通銀行剛剛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人民幣30.34億元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這是自當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財政部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后,首單由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證券化項目,交行再“吃螃蟹”。
信貸資產證券化不僅有助于商業銀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信貸管理水平、緩解資本補充壓力,對促進商業銀行的業務轉型,加快資產流速,走低資本消耗、集約化發展道路都具有重要意義。
縱使2012年商業銀行整體所處經營環境更加復雜,胡懷邦依然樂觀認為銀行業仍處于發展戰略機遇期。接下來,交行要“打贏經營戰略轉型這場硬仗”。
第一次股份制改革實現了交通銀行體制的轉變,現在胡懷邦提出了交通銀行的“二次改革”,目標是打造交行既有較大規模又有靈活機智的雙重優勢。
支撐交行“二次改革”目標實現的,是一個“新”字:“考核方面的新機制,板塊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機構布局方面的新打算,網店經營模式方面的新探索,運營方面的新格局。“尤其是,我們要打造信息科技新優勢,使交行的IT系統保持領先地位。”胡懷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