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要幫股民打官司?
2012年12月7日,郭樹清表示,證監會正在研究,能不能成立一家或幾家機構,由其出面購買上市公司的股份,數量不一定多,但是可以代理投資者參加股東大會、提起訴訟、參與治理。
如果此舉最終變成現實,那么將是中國證券史上的一大創舉。
2012年,證監會在保護投資者上可謂不遺余力。證監會12月7日發布了《關于加強對利用“薦股軟件”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監管的暫行規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劍指利用“薦股軟件”蒙騙股民的亂象。
此外,郭樹清多次強調對內幕交易“零容忍”,截至2012年12月12日,證監會已調查案件135起,正式立案103起,移送公安機關27起,分別比2011年同期增長26%、27%、68%。證監會在日常監管中還依法對各類監管對象采取監管措施232起,涉及201個機構,173位個人。
無論是醞釀成立機構以幫助投資者提起訴訟,還是整頓“薦股軟件”、嚴打內幕交易,證監會的初衷都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那么這些新政措施,在業內人士看來,其可行性與效果如何呢?
幫股民打官司
數據顯示,從2001年起至2012年12月,超過1.2萬名投資者就上市公司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問題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涉及的起訴標的金額約在12億元左右,其中,涉及約70多家因虛假陳述被處罰或被制裁的上市公司。然而,由于民事賠償制度尚不完善,民事賠償的賠付率普遍不高。
事實上,自A股市場創立以來,股民狀告上市公司的新聞一直不斷,也有諸如瓊民源等一些影響較大的案件。但普通投資者獲勝訴的寥寥無幾。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認為即便是現在,證券民事賠償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新形勢下面臨司法解釋的修訂、下級法院不執行上級法院的裁定、某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某些地方政法委的司法地方保護主義以及宣傳部門某些不利于股民維權的宣傳政策限制等。
郭樹清所言中的“可以代理投資者參加股東大會、提起訴訟、參與治理”的機構,倘若實現,又是否會在幫助普通投資者維權方面實現突破?法律界人士卻有著不同的評論。
雖然證監會加快投資者代表訴訟機制的實施進度受到不少肯定,但有律師認為,證監會的這一設想比較適用于股東代表訴訟、短線交易訴訟,而非所有類型的證券欺詐案件。此外,成立專門的投資者代表訴訟機制其實并不難,但股民維權的困難并不僅在于證監會,跟司法部門也有關系。
此外,成立機構幫股民打官司一事在實際操作層面也有不小的爭論,比如證監會打算設立的“代理機構”是盈利性的還是非盈利的?如果是非盈利的,那么訴訟過程中產生的相關費用來源將成為一大問題,而且代理律師的起訴動力也相對不會那么足。
國金通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唐澍明告訴《英才》記者:“如果真的成立這樣的‘代理機構’,那么這種機構購買股票的錢從哪里來?如果此類機構買股票之后出現了虧損,誰來承擔損失?這些問題都是需要仔細研究的。”
整頓“薦股軟件”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服務功能的所謂“薦股軟件”,暴露出誤導或欺詐投資者、非法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活動等問題。2013年1月1日,證監會對于“薦股軟件”的整風運動,正式開啟。
證監會發布的暫行規定明確了“薦股軟件”的界定標準:明確向投資者銷售或者提供“薦股軟件”,并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經濟利益的,屬于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必須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未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利用“薦股軟件”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
“成熟的股民基本很少有相信‘薦股軟件’的,不過中國的散戶人數眾多,即使只有很少比例的股民聽信了‘薦股軟件’而造成虧損,受害的總人數也不會少,因此對‘薦股軟件’加強監管是很有必要的。”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投資顧問張曉翀告訴《英才》記者。
深交所法律部相關人士認為,市場上保證包賺不賠的“薦股軟件”,實際上都是騙人的把戲。一些“薦股軟件”夸大軟件功能,稱股民只要按照軟件的操盤提示就能輕松炒股,包賺不賠,而實際上推出此類產品的一些公司,根本就沒有薦股資格。而且,等到投資者發現“薦股軟件”效果不佳甚至錯誤百出而要求退款時,這些公司都會百般推脫。
針對此類情況,暫行規定中具體要求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加強對業務資格、產品類別、收費方式等的信息公示;了解客戶,揭示產品的特點和風險,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適當的客戶;規范營銷服務環節,實行全面留痕管理,禁止不當營銷宣傳。
內幕交易繼續嚴打
郭樹清多次強調對內幕交易“零容忍”,強調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打擊力度時指出,不管涉及到什么機構,什么個人,都不容許手下留情、法外開恩。
包括曾任海通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葉志剛、曾任華鑫證券投行部高級副總裁岳遠斌、原國信證券保代李紹武、原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委員吳建敏在內的多位在業內有重大影響力的從業人員被證監會查處。
不過,唐澍明告訴《英才》記者:“無論是國際上比較成熟的證券市場,還是我國當前的證券市場,都存在著內幕交易,而且內幕交易會長期存在,因此對內幕交易的打擊,不是一項短期的‘運動’,而應該是一個長期的行為。”
證監會似乎也做好了與內幕交易“打持久戰”的準備。2012年12月8日,郭樹清強調,將切實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打擊力度。資本市場違法違規嚴重破壞市場公平,投資者深惡痛絕,必須毫不留情地給予打擊。
“證券市場就像人類社會一樣,有好人也有壞人,但肯定不能讓壞人占多數,否則人類早就滅亡了。證券市場要想長期健康發展,證監會對違法違規的打擊就必須‘長抓不懈’。”唐澍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