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謀變
如果以四季為喻,你認為你的企業當前正運轉于產業的哪個季節?
奚國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實際上,到中國移動后我覺得壓力非常大,因為中國移動開始步入冬季。在外界看來,ICT(信息、通信和技術)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很多人羨慕我們。可是我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當前ICT行業正醞釀著一場顛覆性的革命。
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競爭壓力很大。具體來說,現在至少面臨著兩個層面的競爭:第一個是三個運營商之間的競爭;第二個競爭是互聯網對通信行業的競爭。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智能手機、云計算,包括互聯網的發展,對我們傳統電信業的沖擊和影響非常之大。由于這兩個層面的競爭,所以我說這個行業開始步入冬季。
胡懷邦(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從銀行業的現狀看,我選擇秋天。為什么呢?縱觀國內外大勢,中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從交通銀行來講,我們總資產跨過了5萬億臺階,規模經濟開始顯現,是收獲的季節;從企業家來講,從賺錢到做企業,到做品牌,到創造商業模式,交通銀行目前處于品牌建設階段,也是上升階段。
當然,選擇秋天也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因為,銀行業還沒有完全渡過完整的經濟周期的考驗。現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導致銀行主營業務發展速度在放慢,又由于利率市場化的實質性推進,導致息差水平降低,這些都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很大影響。此外,金融“脫媒”正在加速推進,銀行傳統業務空間在收窄。同時,下行期是風險的顯現期,銀行的信貸成本在提高。再加上競爭的白熱化,所以中國銀行業也面臨新的考驗,需要我們用智慧來應對。
熊群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全球的經濟都步入了冬天。但電子信息產業仍然是戰略性、基礎性的新興產業,不光對世界,對中國尤為如此。我們集團尤其今年,很重要的一點是利用戰略轉型來適應電子信息產業的新發展機遇。
今天的主題是“變”,而我們今年最重要的戰略就是轉型。以自身為例:我們以前僅僅是一個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提供商,今后則要變成一個系統方案的集成解決方和信息系統的服務商。而且在經濟再一次探底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保持了17%左右的增長速度。所以,我認為我們即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春天。
朱永芃(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總經理):我認為目前的發電行業正處于秋季。為什么這么說?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市場化改革十年來,發電企業轉型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國電力裝機規模由3.6億千瓦快速攀升至10.5億千瓦,發電量躍居全球第一,實現了大發展、大跨越。
秋天要為過冬做好準備。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環境多變,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呈現長期化的趨勢,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困難較多,電力行業也受到很大的沖擊,煤電價格矛盾突出,火電經營仍然困難,電力市場的建設滯后,新能源發展也受到一定的制衡,發電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企,經營發展形勢嚴峻,這種局面短期內難以扭轉。
模式轉變
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個人,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滿分是100分,你給自己的個人健康指數和企業健康指數分別打多少分?
王昌順(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至于個人健康指數和企業健康指數,我給自己打92分,因為我還應該減肥。我給自己的企業打96分。打高了怕不合適,打低了我自己不滿意。
王會生(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我給自己的身體健康指數打85分。給企業健康指數打分分為兩部分。自己和自己比,我打95分;如果跟別的企業比,我打90分,因為很多企業比我們干得好,我們還要向他們學習。
孫兆學(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總經理):今天我特別高興,因為今天正好是我履職中國黃金6周年的日子。說起個人健康指數,我就比王總高一點吧,因為我年齡小一點,88分。如果我們企業跟自己比,我打98分;要和在座的優秀企業比,我打90分;要和國際優秀企業比,我們只能打80分,恐怕還高了一點。
沈浩(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對個人健康指數,我打80分就行了。雖說各項指標沒有超標,但都接近上限,還是少打一點。我給我的企業打95分。因為延長石油雖然是一家百年老店,但是這幾年由于及時調整了結構、轉變了方式,每年的增長速度都在30%,而且利稅今年能突破650億元,在地方企業里,上繳財政應該是全國第一。所以我對我的企業充滿信心。
請對大企業健康發展給出幾點建議。
邵寧(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幾位企業家講得都很好,但總體感覺打分還是偏高了一點。因為整個的中國企業和真正的國際先進企業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如果說平均分,也就是70、80分的樣子。
說到企業的健康發展,我覺得有一點最重要,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公司治理。如果企業的發展僅靠個人,企業那么大、環境那么復雜,靠個人的風險太大。所以這幾年,我們力推董事會建設還是深有收獲的,即要把企業的發展建立在制度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依靠某一個個人的能力上,這一點很重要。
觀念蛻變
如何用一道中國菜來詮釋你的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滋味?
陳黎明(BP中國區總裁):我想用西紅柿雞蛋湯作為我的選擇,非常大眾化,但是很能說明問題。西紅柿源自于南美洲,家雞源自中國云南,順理成章雞蛋也是源自于中國。把西紅柿跟雞蛋放在一起,添上水,用火來燒,就能使雞蛋和西紅柿變成一道西紅柿雞蛋湯。它既不是西紅柿,也不是雞蛋,它是雞蛋湯。它寓意著東方的文化、西方的文化經過火的熬制是可以融合的,可以形成一道美味佳肴。
蘇孝世(杜邦公司大中國區總裁):除了尺寸不太對,我是道道地地的山東人。從小我是吃媽媽包的大白菜豬肉水餃長大的,所以我用餃子來比喻企業。其實,餃子的變化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傳統的豬肉水餃,還有羊肉水餃、牛肉水餃、魚肉水餃、三鮮水餃,不同的菜可以做成不同風味的水餃。它的拌料更是不得了的多。此外,每一個餐館對餃子的呈現方法也不一樣,比如蒸餃。但是最終,餃子就是餃子。所以說,一個成功的外企,隨著環境的改變、經濟的發展,必須要跟本土企業一起協力創新,一起推陳出新。一個成功的企業可以做很多的改善,但咱們中國的原汁原味是不能變的。
楊敘(英特爾公司中國區總裁):我是重慶人,所以第一個想到的是家鄉菜——四川火鍋。四川火鍋很有特色,都是就地取材。各種原材料、各種食材、各種伴味配料放在一起,依靠集體的作用能發揮出非常好的味道。而且四川火鍋火火辣辣的,比較有激情,跟我的管理風格類似:把眾多的人才放在一起,各司其能,組合到一塊兒發揮集體的力量,最后達到最好的效果。
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生存也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提供了經驗。那么你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有什么建議?
高虎城(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談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建議,有這么幾點供大家參考。首先,我覺得要抓住時機。當前,國際形勢還沒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世界經濟的復蘇還很緩慢,很多的國家和地區都希望中國和中國企業去投資。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中國的企業應當抓住這個機會,擴大和整合自己的產業鏈,提高自己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第二是融入當地,就像外企融入到中國一樣。中國企業不僅要嚴格按照當地的法律、法規經營,而且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做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法人,得到當地民眾的尊重和支持,樹立中國企業的形象。
再者,還應該規避風險。應該選擇好自己投資和合作的對象,從政治、經濟、社會、安全等各個方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估,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確保中國的海外資產、企業的海外資產和人員的安全。
路徑演變
現在,2012的末世浩劫已過,三位企業家剛剛走下諾亞方舟,眼前是一片混沌的新紀元。給你們每人一天掌控世界的時間,這一天你會做些什么,會如何開創新天地?
王健林(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我想創造一種新的娛樂模式,又便宜、又舒服,讓大家玩兒得痛快。現在大家知道的3D、IMAX,其實早在1963年就研發成功了,更先進的4D、5D技術也早就有了。為什么不能普及?就是太貴了,無法商用。我一直在琢磨,如果能夠有技術把成本壓低,還能不失原有效果,那全世界幾十億人都可以有更好的享受。
王玉鎖(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很高興有這么一個管理世界的機會,就是時間短了點兒。我想我會充分利用這一天,建立一個現代能源體系。這個現代能源體系的特點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為輔;以分布式能源為主,集中能源為輔;以技術為資源,以自然資源為配合。
這里面需要兩個關鍵技術。一個是新動力技術。我們都知道,歐洲是因為蒸汽機的發明帶動了歐洲的工業文明。美國是因為燃氣機的發明帶動了美國的發展。那么下一個動力,應該是靠新材料,通過溫差的方式來推動社會發展。我相信這個機器應該在中國產生。第二是智能技術。可以用已形成的智能網絡來形成新的能源體系。
李河君(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作為一個民營企業,漢能18年來就干了一件事兒,清潔能源。既然一天根本沒辦法改變整個世界,與其這樣,還不如在一天內執著地堅持我們的理念:以清潔能源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