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7月,胡錦濤同志在云南考察時作出“把云南建成我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重大決策部署。201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把德宏州的瑞麗確定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戰略的實施和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以下簡稱“區岸”)建設的全面啟動,歷史性地把地處邊陲一隅的德宏從開放的末梢推到了橋頭堡戰略的前沿。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德宏州人行在人行昆明中支的正確領導下,科學引領全州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中緬金融合作”為著力點和突破口,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卓有成效地支持了德宏州“區岸”建設的發展。
以文輔政,為“區岸”建設出謀劃策
緬甸國情特殊,推進中緬金融合作既無現成經驗,也無現成政策依據。作為德宏州政府指定的《德宏州橋頭堡黃金口岸建設方案》和《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金融改革策劃單位,“區岸”概念提出來之后,德宏州人行組織全州金融機構圍繞“開發什么,開放什么,試驗什么”這個主題,結合德宏金融實際進行積極探索,在深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緬金融合作、搭建投融資平臺等業務上深入調研,先后形成了《搭建金融服務平臺促進德宏橋頭堡黃金口岸建設》、《瑞麗人民幣和小幣種跨境流動情況及緬幣掛牌交易模式》等數十篇調研報告和數十稿金融支持“區岸”建設方案。其中《中國參與緬甸建立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時機已相對成熟》一文,得到了人總行副行長劉士余批示,《面對緬甸開放提速中國與緬甸金融合作應轉變合作模式》一文,得到了人總行副行長易綱批示,很多建議還被國務院吸納到《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當中。這些調研為開展中緬金融合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也促使“試點跨境人民幣結算”、“緬籍存款人賬戶管理”、“緬幣匯率掛牌交易”、“一般貿易邊貿專戶結算”等特殊政策率先落戶德宏,為“區岸”建設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
主動作為,為“區岸”建設搭建金融合作平臺
中緬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妥善處理體制、機制差異帶來的問題,確保雙邊銀行溝通順暢,德宏州人行積極與地方政府協調,促成德宏州政府與緬甸地方官員建立了金融合作會晤機制,并將中緬金融合作列為“德宏州政府20項重點工作之一”逐年推進。在取得政府支持的同時,德宏人行積極組織雙邊銀行建立了定期不定期的會商和學習培訓機制,成立了“中緬銀行結算工作領導小組”、“瑞麗市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領導小組”等組織機構,并促成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與緬甸經濟銀行分別于2009年和2012年建立了合作關系,簽署了《人民幣代理結算協議》,為“區岸”建設提供了跨境金融合作平臺。
審時度勢,為“區岸”建設找準金融發力點
德宏橋頭堡黃金口岸是云南省橋頭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定位在全國只有三個,在云南更是唯一。為此,德宏州人行緊緊圍繞“試驗、突破、創新、落實”的總體要求,一手抓任務完成,一手抓工作創新,明確了大干快上的工作思路。在開發方面,注重產業項目與金融政策的對接,積極引導地方政府合理規避高耗能、重污染項目,努力開創多方“共贏”局面;在開放方面,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框架協議為背景,以中緬傳統友誼為基礎,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全面發揮金融服務的窗口作用,積極謀劃建設瑞麗次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和中緬瑞麗—木姐跨境金融合作區,實現了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有機結合和聯動發展;在試驗方面,針對現行落后的結算模式,向上要政策,向下抓落實,多次與緬甸銀行機構接洽,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符合德宏實際的合作途徑。人民幣代理結算(清算)賬戶的開立、個人本外幣特許業務代兌機構的設立和人民幣與緬幣實現掛牌直兌等等,都是德宏州人行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努力的成果。
開源引流,為“區岸”建設多方籌措資金
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家調控政策的雙重影響,德宏州銀行信貸規模明顯萎縮,銀行存款更是多年來首現個位數增長,全州資金供求矛盾空前突出。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德宏州人行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為“區岸”建設籌措資金。對內,一是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通過開展“小微企業融資超市”、“金融支持德宏暨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戰略合作”等系列活動,幫助企業與金融機構現場簽訂融資協議7650萬元,達成意向性融資12.6億元。二是積極向人行昆明中支爭取到新增貸款指標12億元,調增瑞麗市農村信用社信貸指標2億元,投放支農再貸款指標1.05億元,用足用活用好規模管理政策;三是嚴格按照《關于鼓勵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當地貸款的考核辦法》,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嚴格進行存貸比考核,給予可貸資金比例大于70%的瑞麗、隴川、盈江3縣市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浮1個百分點的利率優惠,進一步釋放可貸資金,促使全州銀行信貸投放逆勢實現“兩位數”增長。截止2012年末,全州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382.83億元,較年初增加30.32億元,增長8.6%。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238.23億元,較年初增加43.11億元,增長22.09%。其中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貸款增幅達50.52%,高于全州貸款增幅28.43%。對外,充分利用貿易便利化改革政策,不斷提高服務外商投資工作水平,促使全州外資流入大幅度增長。截止2012年末,全州在冊外商投資企業達41家,企業投資總額達99243萬美元,流入資本金29330萬美元,為“區岸”建設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支持。
攻堅克難,為“區岸”建設暢通資金跨境運轉渠道
中國現代化清算體系是全社會資金往來的核心通道,也是中緬金融合作的基礎,更是“區岸”建設的重要保障。據亞行調查顯示,緬甸大多數銀行至今仍無法實現網絡化匯兌,因此長期以來雙邊銀行無法實現業務對接,嚴重阻礙了中緬經貿往來的深入發展。為此,德宏人行在兩國央行未建立合作關系的背景下,按照“自下而上”的推動模式,組織全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努力探索跨境結算“德宏模式”,經過長期的談判與努力,最終促成緬甸經濟銀行分別在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開立了同業往來賬戶。建立并通過“綠色通道”調回在緬沉淀人民幣現金1.15億元。創新推出了“不可背書銀行匯票”、“銀關通”、“邊貿網銀”、“網銀支付”等業務和工具,大大提高和豐富了中緬銀行跨境業務的發展。截止2012年末,中緬跨境銀行結算年業務量突破20億元大關,位列云南州市之首,為“區岸”建設提供了高效的資金跨境運轉通道。
開拓創新,為“區岸”建設提供金融安全保障
德宏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南、西、西北與緬甸接壤,在503.8公里的邊境線上,分布著2個國家級口岸、2個省級口岸、20多個邊民互市點和上百條便民通道,可謂“有邊難防”。長期以來,由于兩國貨幣無法實現正常兌換,雙邊貿易項下的貨幣兌換只能通過“地攤銀行”實現,而特殊的區域特點又使得治理“地攤銀行”困難重重,久而久之給雙邊正常貿易帶來了一定的貨幣兌換風險。為解決久而存之的非正常局面,2009年德宏州人行率先推進特許業務工作,經過近3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12月26日瑞麗市獲批為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試點城市,瑞麗大通和臺麗兩家公司獲得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經營權。2012年6月26日,緬幣匯率在大通、臺麗公司兩家特許機構正式掛牌交易,結束了我國無正規緬幣兌換渠道的歷史,為“區岸”建設提供了安全的金融服務保障。
先行先試,為“區岸”建設提供跨境結算支持
邊貿是德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同時也是“區岸”建設的主要內容。自2010年取得試點資格以來,德宏人行按照“立足政策,不斷延伸;吃透政策,不斷創新”的工作原則,科學引領全州銀行機構先行先試國家政策,全州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實現以每年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速度快速增長。2009年結算量為32.43億元,2010年升至44.02億元,2011年突破59億元大關,2012年再創新高,突破80億元大關,達86.69億元,比2011年增長44.81%,業務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位列云南省州市中支第一,大幅超額完成了德宏州政府2012年下達的“40億元”目標任務的同時,促使全州進出口總值首破百億元大關,為“區岸”建設提供了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務。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德宏州中心支行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