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月8日《新京報》報道,近期,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已開展個人人民幣銀行存款賬戶身份信息核實工作,重點核查2007年6月30日之前的賬戶和非居民身份證開立的銀行賬戶。據了解,目前不同銀行對賬戶采取的措施不同,部分銀行將對未核實身份的賬戶暫停服務。
點評:銀行核查個人人民幣存款賬戶的法律依據是2000年4月1日起實施的《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按照該規定要求,居民在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開立存款賬戶,都必須使用法定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及號碼。而核查的依據則是2007年6月,央行和公安部正式建成啟動的“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
也就是說,2007年特別是2000年以前個人開通的銀行賬號,有可能存在不是實名制,或者個人身份信息虛假等情況。這部分賬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以及潛在風險。核查個人存款賬戶非常必要,但具體核查對象、核查工作量等無疑都是非常龐大的。特別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對如何核查,那些賬戶是2007年6月30日開通的,那些信息變更需要到銀行登記等問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記得或者非常清楚。如果因為忽略或者不知情等原因而影響了賬戶的正常使用,顯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很明顯,銀行很有必要將相關核查要求和相關信息,完全公開與公布,并有必要主動聯系每一個待核查的客戶,遇聯系不上者,也不能以暫停服務甚至凍結賬戶了事,有必要在媒體上、銀行網點等地方,做出通知與通告。特別是對哪些信息要核實、如何核實等,有必要清清楚楚地告訴客戶。比如有人遷移了戶口,相關身份信息已經變更,是否在核查之列?比如賬戶雖是2007年6月30日之前所開,但當時也是使用了合法有效的身份證件,是否不用客戶再次到銀行出示身份證,而由銀行單獨進行核查與核實等等。
核查存款賬戶有利于存款管理,征信系統建設,打擊詐騙、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甚至是預防、追查、懲治腐敗的好事,但核查個人身份等信息時,還希望銀行能夠在查誰、怎么查、查哪些信息等方面,把工作做細、做到位,服務到每一個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