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專業是為我國培養未來優秀幼兒教師的主要專業。此專業的學生將來會成為我國幼教事業的主要力量,他們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將來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水平,因此對此專業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要高度重視,不能放松。音樂是一種十分高雅的藝術形式,它具有獨特的魅力,很容易被孩子們接受和喜愛。在幼兒教育中,它迎合了孩子愛唱歌跳舞的天性,滿足了孩子自身成長的需要,成為了幼兒教學中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對于此專業的學生來說,音樂是他們必須掌握的看家本領,然而掌握基本樂理知識又是學好音樂必不可少的條件,所以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樂理課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也是從事此專業學生必學的課程。幼兒教師的音樂水平很大程度取決于基本樂理知識的扎實與否。對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的教學,我們要從教學現狀、教學存在的問題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已達到能夠培養出優秀幼兒教師團體的目標。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地進步。社會分工的細化、科學化使得幼教事業逐漸的走上了專業化、正規劃的道路。社會對從事幼教事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逐漸提高。在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寧愿花更多的錢也要為孩子找一個優秀的學前教育班,讓孩子享受到高標準的學前教育,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水平的好壞對該專業學生自身音樂素質的高低有著很大影響。基本樂理知識不扎實會導致此專業的學生在幼兒教學實踐中出現許多問題。本文將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怎么樣搞好樂理課教學等方面對此課程教學進行深入的探討分析。
1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各種專業的設立也逐漸完善,許多大中專院校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來培養從事幼教事業的高素質人才。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開設使得學習音樂的學生人數逐漸增多,這種由少到多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教學方式的改變,因此,樂理課的教學模式就必須隨之發生轉變,做出與之相對應的調整。音樂基本樂理課是一門十分基礎的課程,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它主要包括音樂技術理論知識和音樂基礎知識兩個方面。學生通過此課程的學習能了解到音樂創作的基本方式,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形成最初級的音樂鑒賞能力,并且能夠對國內外的音樂發展有大概的了解。所以,此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此專業學生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
目前,由于我國的音樂教育不夠完善,配套的硬件設施還不夠健全,沒有十分明確的課程標準,使得許多中學音樂課教學不規范,甚至有些中學根本就沒有開設音樂課。雖然每年都有許多中學生報考與音樂相關的專業,這其中并不乏有大批的學生會選擇學前教育專業并順利被錄取,但是這些學生大多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這就使得各院校招來的學生音樂水平參差不齊、相差甚遠。這其中還有一大批學生是因為上強化突擊班而通過考試的,這樣的學生雖然考試成績優秀,但其在音樂理解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等方面都是十分欠缺的。在這種嚴峻的客觀形式下,積極地開展音樂基本樂理教育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對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可以使此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有一個顯著地提升。
雖然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大發展,但是部分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基本樂理課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誤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此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夠重視。此課程是相對比較基礎的課程,這就使得許多老師和學生對其產生了懈怠心理,把基本樂理課看成“小兒科”,不去認真的學習和鉆研,最終使得許多學生的音樂功底十分薄弱。還有許多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整個過程中更注重樂器演奏等實踐活動。他們即使學習音樂理論,也只是學習配樂、和聲、節奏等難度較大的音樂理論知識,對于最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根本就置之不理。教師的講課也存在著以理論知識來講述理論知識的情況,這就使得課堂十分枯燥,學生們沒有心思去學習,對音樂的興趣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然而,實踐證明基礎并不代表簡單,只有對最基本的樂理知識有深入的了解和學習,才能真正懂得欣賞音樂、評價音樂和創造音樂,最終具備從事與音樂相關工作的基本能力。第二,音樂基本樂理課的教學內容抽象難懂。在音樂教學中,許多大中專院校的教師不能夠生動形象把樂理知識講述出來。這就使學生感覺學習樂理知識十分困難。基本樂理知識是指音樂的基本語法和基本理論,它是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對構成音樂的各種最基本的要素進行深入的分析,總結出隱含在其中的深奧規律,并且用于指導人們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學生學習基本樂理知識的目的就要掌握隱藏在音樂中的一些深奧的規律,讓這些規律能夠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克服這些規律的抽象性是學生掌握樂理知識的必要手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能夠化抽象為具體。
2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的實質就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目前許多大中專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樂理課教學都已經脫離了審美教育的主旨,沒有起到為學生塑造審美觀的作用,給學生的音樂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基本樂理課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已經十分明確的出現在現實當中,所以要實現此課程教學的更好發展就必須明確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2.1 樂理課的教學內容過于注重理論
在基本樂理課上,許多教師知識的講解偏重于理論,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賞析能力和音樂創新能力,更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內心真實感受。這種過于注重理論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違背了音樂藝術應該給人帶來的美的感受,使原本生動、美好的音樂藝術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純理論教學。例如:在節奏節拍這個章節的授課中,大部分教師僅僅是理論的講解,照本宣科。教師只是很淺顯的告訴學生“節奏是用強弱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轉調則是從一個調轉到另一個調。”這就使得學生只是從知識的角度在理論層面上懂得了音樂理論的基本知識,這既不深刻,也不實用。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則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他們根本不能把老師所講授的基本樂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不能使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得到真正的運用,這就使得教學的有效性不高,教學計劃難以完成。
2.2 基本樂理課教學方式單調,缺乏新意
音樂基本樂理教學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由于樂理課的理論性和抽象性比較強,這就使得上課的知識內容不容易被學生記住,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為現有的教學模式更多的是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而沒有太多的動手環節,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一般也很難生動有趣的講解,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下,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途徑也只是能通過完成老師布置作業的方式來實現。教師布置的作業也只是對上課內容的簡單復習與鞏固,許多學生因為上課學習效率不高,課下獨立完成作業存在很大的困難。這種課上教學和課下復習效率雙低的尷尬局面使得樂理教學步履維艱。
2.3 各相關的學科缺乏有效的知識交流
基本樂理課并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它是許多與音樂相關專業的基礎課。學生對許多與音樂相關專業的學習都是以樂理知識的學習為起點,只有樂理知識掌握的扎實,最終才能具備從事與音樂相關的工作的能力。目前,許多大中專院校都是采用專人教授專課的教學方法,這就使得相關的課程之間缺乏相應的穿插滲透,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致使它們之間不能相互促進,相互發展。例如:轉調、音程、節奏等相關的課程在視唱練耳課上也會講到,但是這就出現了課程相互重疊的現象。這樣不但沒有使課堂效果提高,反而因為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加厭煩。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科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耽誤了學生們的學習時間。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各學科之間缺乏知識交流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樂理課知識沒有為該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知識做好鋪墊,減少學習音樂的難度,而是出現了一種脫節的狀態,使得樂理知識的基礎作用在學生學習中不能充分發揮。
3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的建議
3.1 要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的教育目標
音樂基本樂理教學與其他的教學具有一樣的終極教學目標,那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是中國從古至今文化的傳承,是中國所有教育的根基所在。課堂是教師接觸學生的最佳場所,教學過程也是教師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藝術觀的最佳時刻。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本樂理教學應該始終堅持以教書育人為目標來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上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如果一個學生對自己專業所學知識的態度不夠端正,那么這個學生在學前教育這條路上也很難取得重大成就。
3.2 改變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觀念
在已往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基本樂理課的教學不受重視,這就導致了此專業的學生音樂基礎較差,在音樂造詣上很難有重大的突破。為了幫此專業的學生把基礎打好,教師必須重視樂理課的教學,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不能對最基本的樂理知識持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改變了教師的觀念,學生的觀念才可能得到改變。音樂是具有形象生動的感染力的,要想改變教育觀念,就必須把基本理論教學與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幸福。只有這樣,學生對樂理知識的學習才能感興趣,實現樂理知識水平的逐漸提高。在教學上,我們還要努力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成功經驗,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教學手段,使樂理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使教師由單一的教授音樂理論向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轉變,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效果的提高。
3.3 整合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內容
基本樂理課教育教學內容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工作能力的好壞。因此,為了更好地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培養出合格人才,各院校應當針對自身院校教學內容的薄弱點和欠缺點進行教育內容的必要整合,使得此課程的教育內容能夠完備、合理。在此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教材是知識的承載體,也是學生學習樂理知識最基本的工具。教材內容應該同時照顧到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體驗這三個方面。只有包含這三方面的教材,才能稱之為優秀的音樂基本樂理教學教材。但是,目前這樣的教材還是十分少有的,這就導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據實際的情況,學校應該積極尋找相關的專家學者編著更加符合音樂樂理教學教材,幫助此專業的學生學習樂理知識,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第二,教學內容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的興趣。只有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深入地去學習樂理知識,并且將樂理知識轉化為自己學習音樂的能力、鑒賞音樂的能力、創作音樂的能力。因此,各院校對教材和教育內容進行切合實際的整合將是學生學習進步和成功的重要保障。
3.4 改進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方法
教師在上樂理課的過程中應該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實現理性教學和感性教學的充分結合,這樣就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第一,教師可以采取肢體教學法來實現樂理教學的生動和形象,避免教學過程的過度枯燥。例如:教師可采用著名音樂家柯達伊的手勢教學法,在教學中不再總是枯燥的用嘴去說,在講解的同時,用手做出高低起伏的手勢表現出音樂的節奏變化,讓學生既可以從聽覺知曉音樂節奏的變化,又能從視覺的角度獲得音樂節奏的變化狀況。聽覺感受與視覺感受的結合就提高了樂理教學的效果,降低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音樂基本樂理知識的難度。第二,隨著國家對音樂教育和音樂人才培養的越來越重視,各個院校一般都為音樂相關專業的學習配備了鋼琴或者電子琴等硬件設備。教師在樂理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抽選一些音樂片段聲情并茂的為學生演奏出來,這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課上更加的專注聽講,掌握課上教師所講解的樂理知識,降低以后學習音樂的難度。第三,大部分院校都為教室配備了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經典的音樂片段,課上播放給學生聽,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把五線譜和鍵盤圖投放到屏幕上,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一目了然,跟隨教師的講解學習樂理知識。以上僅僅是實現生動教學的三個簡單的切入點,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去完善,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3.5 注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已往的樂理課堂上,樂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過于偏向理論的教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會成為我國幼教事業中的主要力量去教授幼兒相關的音樂知識,培養孩子們的音樂感知能力,這就要求此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會音樂知識還要掌握必要的音樂自學能力、音樂教學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幾種能力的形成既要靠學生的自身努力,也要靠教學方式的不斷轉變。樂理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提升到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高度上來,實現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提高。同時,樂理課教學也是十分忌諱空談樂理的教學模式,教學需要和實際音樂作品的賞析結合起來,教師應通過音樂作品的賞析,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樂理知識,使學生既學到音樂知識,又增加了對音樂作品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知識從實踐中來,運用到實踐中去。
3.6 挖掘音樂樂理知識和其他學科之間的互相促進作用
相關學科知識的相互穿插滲透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既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其他學科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減少了重復教學的現象,節約了教育資源。例如:基本樂理可以與和聲學實現穿插講解。和聲學是一門需要基本樂理為基礎的學科,樂理知識學不好的學生,學習和聲學是十分困難的。兩者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基本樂理知識有的放矢,同樣又降低了學生學習和聲學的難度。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關學科教學知識的穿插講解能夠實現教學的雙贏。
4 結束語
目前音樂基本樂理知識的教學還存在著種種問題,我們必須努力去發現并解決。各院校應當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把音樂基本樂理知識掌握好、使用好,以便他們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水平,提高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水平,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突出貢獻。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專業的設立逐步完善,像學前教育這樣的與音樂相關的專業還會不斷地出現,基本樂理知識成為更多的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基礎課程,所以,音樂基本樂理的合理教學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參考文獻:
[1]李重光.基本樂理簡明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2]孫從,馬東風.音樂基本樂科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
[3]彭叔芝.基礎音樂理論綱要及習題[M].湖南文藝出版社.
[4]王曉燕.樂理教材編排與認知心理學的關聯探微[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2008.
[5]李曉曄.對樂理課程體系設置及教學的一些思考[J].音樂生活,2010.
作者簡介:周麗娜(1986—),女,寧夏銀川人,本科,銀川能源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有關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