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和藝術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不交叉的獨立性學科,但實際上,科學思維的運用促進了藝術的發展,藝術的發展又豐富了科學思維的內容,雖然二者在表現形式各有特色,但共同的精神是一致的,融合了“天地大美,殊途同歸”的哲學理念。為了探求科學與藝術發展歷程以及未來,本文將基于“天地大美,殊途同歸”的哲學理念,在分析科學與藝術關系的基礎上,對如何利用科學為藝術事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展開深入探討。
關鍵詞:科學思維;藝術發展;創作藝術
1 科學與藝術之間發展的關系分析
科學與藝術都有各自的獨立性特征,但并非毫不交叉的個體,相反,兩者之間具有辯證統一的關系。
(1)人類文明的兩大形態就是科學和藝術,兩者以人為主體產生能動作用產生內在聯系,但兩者側重點不一樣,科學思維側重于揭示內在規律。從某種程度上講,藝術思維的真高于科學思維的真,形式表現有所差異,但追求的都是“真”的精神。
(2)科學思維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人類,如果沒有這種價值導向,可能會成為禍害人類的工具。藝術作品只有經過藝術的審美處理,才能提煉出作品當中的“真善美”,但需要利用科學思維引出價值導向,實現兩者的相互統一,才能共同構成藝術的價值系統。總而言之,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是具有共同訴求:科技以人為本,藝術為人。
(3)科學發展是追求自然界和諧統一的過程,探索自然界的科學規律,揭示自然界的和諧與美都會令人得到美的體會。自然界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這就為科學活動取得審美價值提供了客觀依據。科學思維是對現場的客觀反應作為人的邏輯力量的展示,必然喚起人的審美感受在美的層面上進行探求。而藝術本身就是對美的追求。美的事物就是符合美的規律的事物,藝術思維在藝術作品的創造中也體現著審美追求。
(4)科學思維的創造性表現于人類通過新的手段與凡是探索客觀世界的本質,從而超越原有的認識,并獲得新的知識;另一方面,科學思維的創造性表現于人類在認識提高與知識增長的基礎上,將新的認識應用于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之中,從而推動了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提升。與此同時,藝術思維也具有創造性的品格,創造性是藝術思維的生命,藝術思維以其獨特的方式創造性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利用科學思維促進藝術發展的建議措施
結合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科學思維是促進藝術發展的關鍵點所在,具體內容如下:
2.1 利用科學思維能夠提升藝術家素養
作為藝術的創造主體,藝術家為了能創作出杰出的藝術作品,要求他們擁有水平較高的藝術素養,其中包括藝術專業創作技巧、藝術表達能力、藝術創新思維等,只有這樣,藝術家們才有可能創作出具有創新性,又不失審美精神的藝術作品,間接推動藝術事業的發展。從這個層面上總結,藝術的發展離不開以藝術家的藝術素養作為基礎,而科學思維在提升藝術家素養方面,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筆者認為,科學理論知識和方法是科學思維的前提,可以幫助藝術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擺脫樸素的自發方式,從而有效地幫助藝術家自覺地學習文化知識,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科學思維為藝術家提供科學的分析方法,幫助他們在藝術積累中,通過鑒別大量原始材料和理清材料之間內在聯系,奠定產生藝術靈感的基礎。通過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的交互作用,共同為藝術家的創作活動提供完整、有序、合理的思維基礎,以便藝術家更加深入到藝術創作的實踐之中。
2.2 利用科學思維加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
藝術創造活動是一個系統和復雜的過程,通過對其階段性進行合理必要的分析,才能清醒的認識和自由把握科學思維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作用。不過,在藝術實踐中這三個階段并非截然分開、先后出現的,我們不能將三個階段作機械的分割和理解,而是要層層了解、環環相扣和相互滲透,總而言之,科學思維在這幾個階段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并推動著藝術的發展。
2.3 將科學思維融入藝術鑒賞活動
作為藝術作品鑒賞的主體,鑒賞者通過感官對藝術作品的意蘊進行思索和想象,最后對作品作出評價。筆者認為藝術鑒賞作為藝術活動的最后環節,鑒賞者的滿意與否,是推動藝術品產量化發展的關鍵,因此鑒賞者作為藝術作品鑒賞地方主體,其科學思維對藝術鑒賞的質量和水平具有很大的影響,從另一方面又會促進藝術工作者素養的提升,為鑒賞者的理解和藝術工作者的再創造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因此我們可以將科學思維融入到藝術鑒賞當中,促進藝術的發展。
2.4 利用科學思維能引導藝術批評活動
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評判和研究等科學認識活動,是需要在一定的理論指導前提下的,對藝術進行批評其實是一種理性的審視,所以他要求批評者具有明晰的理性思維,具有嚴謹的理論性社會科學知識,科學思維具有概括思維、判斷思維和推斷思維,藝術批評需要理性,科學思維正好符合這點要求,因此說科學思維在藝術批評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學思維提升了批評家的理論能力、邏輯能力和推理能力,從而保障了藝術批評的科學性;科學思維的邏輯性與敏銳性幫助批評家及時把握藝術發展的動態,引導藝術的發展;科學思維的客觀性與邏輯性關系到藝術批評的準確性、客觀性、科學性并使批評方法得以科學實施。簡單言之,科學思維與生俱來的邏輯性、理論性、系統性和敏銳性推動了藝術批評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學思維是一門既有思維科學特性和技術科學特性的交叉學科,其具體特點是理性、邏輯性、系統性以及創新性,而藝術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體現出藝術的靈感性特征,以及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等,科學思維對藝術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就是說,科學與藝術是互相影響的學科,兩者的關系與“天地大美,殊途同歸”的哲學理念不謀而合,藝術需要借助科學思維獲得理性發展,從更高層次上提高意識發展主體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肖翼波.藝術思維形態與科學思維形態[J].藝術與設計,2012(8):87.
[2]劉正偉.思維———藝術思維發生機制探析[J].青海社會科學,2011(9):75.
[3]羅蓉試.論科學成果對西方美術發展的推動作用[J].美術研究,2010(12):97.
[4]風里.戰略思維的科學與藝術[J].發現,201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