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六種效應”引發(fā)思考,結(jié)合當前高校音樂教學實際和特點,探究經(jīng)典法則對音樂教學的啟示,為音樂教師強化自身素質(zhì)、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六種效應;音樂教師;啟示
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高校音樂教師的職業(yè)操守、敬業(yè)精神、專業(yè)水平和人文素養(yǎng)等都對教育對象和教育效果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習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要求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已在全國上下取得顯著成效。作為高校藝術教育的主導力量,音樂教師要善于從經(jīng)典的法則定律中得到啟示,著力強化素質(zhì),改進作風,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一、“青蛙效應”———要有本領恐慌感。十九世紀,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實驗”。將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立即跳開,而將青蛙放進涼水大鍋里,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沒有了危機意識,它覺得這一溫度正合適,然而當它感覺到危機時,已經(jīng)沒有能力從水里跳出來了?!扒嗤苄眴⑹靖咝R魳方處熞形C意識,居安思危、防微杜漸。音樂教學不是隨意教唱幾首歌、教彈幾首樂曲,而是一門科學,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研究不透的學問。進入二十一世紀,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我國的文化與教育已與國際接軌,各類學科知識包括音樂學知識更新較快,表演技巧、教學方式等等都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具有本領恐慌感和學習進取心,牢記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能沉湎于取得的成績、不能固化于陳舊的教學思路,而是開闊視野,積極思考,勇于鉆研,始終以學習者的姿態(tài)投入音樂教學實踐,不斷充實提高。
二、“南風效應”———要矢志服務學生。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的故事,就是看誰有辦法使行人把大衣脫掉。北風不假思索首先來了一陣冷風,凜凜刺骨。行人為了抵御北風,便把大衣裹得嚴嚴實實,毫無脫意。而南風則不然,它徐徐吹動,使人暖意漸生,行人在不知不覺中先解開了紐扣,繼而脫掉了大衣?!澳巷L效應”啟示高校音樂教師要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強化“公仆”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主體作用,認真聽取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意見、建議和要求,采取研討式教學模式,與學生形成互動,保證授課質(zhì)量;要經(jīng)常深入到學生中去,采取談心、游戲互動等形式,加強情感溝通,增進學生對音樂學習和音樂教師個人的認同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了解掌握學生學習、生活、家庭困難,主動與學校相關部門和人員聯(lián)系,合力為學生排憂解難,引導其卸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學習。
三、“鯰魚效應”———要有強烈競爭意識。挪威一家遠洋捕撈公司一直無法解決冷凍沙丁魚魚肉的味感問題,消費者抱怨公司出品的魚罐頭毫無鮮味。公司知道這是冷凍魚的通病,于是添置水槽存放捕撈的魚,保持它們活著上岸直到制罐為止,可是市場反應仍然不佳。公司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存放在水槽中的魚不喜歡游泳,而半死不活的魚和冷凍魚一樣喪失了鮮味。專家想盡各種辦法,攪動槽水,注入氧氣,多加餌料,強光刺激等,都沒法使魚歡游起來,一個教授幾年后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辦法很簡單:他建議在每個水槽中放進一條小鯰魚。原來懶洋洋的魚一見鯰魚的威脅立即迅速游動起來,只要游得比自己的同伴快,就能避免被鯰魚擄掠,這個魚槽被搞“活”了,相關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蚌T魚效應”生動地向人們展示了競爭對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啟示高校音樂教師既要用一種“爭第一”,不甘落伍、不甘人后的精神面貌對待每一項工作、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始終保持一種拼勁、韌勁和闖勁,為學生樹立榜樣;又要引導學生尋找并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鼓勵并指導學生參與各類專業(yè)比賽、參加各類社團競賽,引導他們豐富學習實踐,增強競爭意識,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破窗效應”———要有高度責任心。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兩輛一模一樣的小轎車一前一后放在一個相對雜亂的社區(qū),把后面這輛車的車牌摘掉,并把車頂打開,結(jié)果不到一天,這輛車就被人偷走了,而前面的車擺在那里一周也安然無恙。后來,這位心理學家又把前面一輛車的玻璃砸了一個大洞,結(jié)果僅僅幾個小時后,車子就不見了。可見,規(guī)矩一旦被打破,就會制造無序,這就要求負責看車子的人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破窗效應”啟示高校音樂教師:一方面,大學是學生增長知識才干、增強立身本領的關鍵時期,大部分學生都能勤奮學習、刻苦努力,但也有個別學生存在不守規(guī)定,無故缺課、自由懶散、投機取巧等不良現(xiàn)象,作為音樂知識的傳授者、音樂教學的具體組織者和管理者,高校音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教導,及時糾改問題,形成鮮明導向,引導學生自覺強化好學觀念,樹立紀律意識,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事業(yè)觀,培養(yǎng)良好個人習慣的黃金時期,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音樂教師的個人形象對學生有鮮明的導向作用,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立足本職,默默奉獻,以自身的敬業(yè)精神和良好形象為學生作好表率。
五、“蝴蝶效應”———要重視工作細節(jié)。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tǒng)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后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也即是說,初始條件十分細小的變化經(jīng)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tài)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昂眴⑹靖咝R魳方處熞ㄟ^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準備全面系統(tǒng)的教學教案、進行深入細致的輔導講解和生動形象的示范,從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入手,全流程精心施教,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先學一步、深學一層,增強全面過硬的能力素質(zhì);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基礎條件和性格特點,制定個人成才培養(yǎng)計劃,探索富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全面提高、學有所長,形成鮮明的個人特色;要經(jīng)常組織小競技賽、小匯演等活動,將知識講解和技巧訓練貫穿其中,點滴施教,將學習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引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本領,積累經(jīng)驗。
六、“木桶效應”———要全面發(fā)展能力?!澳就靶庇址Q“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論”,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木板。這就是說構(gòu)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yōu)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澳就靶眴⑹靖咝R魳方處煵粌H要有屬于自己的絕活,更重要的是要有全面的“硬功”。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都比較寬,作為他們的老師,高校音樂教師如果沒有全面的知識結(jié)構(gòu),就無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學生也很難信服,勢必影響教育質(zhì)量。這就要求高校音樂教師不僅要通過崗位實踐、學歷升級等方式不斷提高音樂專業(yè)技能水平,還要通過閱讀專業(yè)書籍、聆聽輔導講座,收聽收看各類優(yōu)秀文藝作品,全面涉獵文學、哲學、心理學、美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加大知識儲備量。在提高全面素質(zhì)同時,更要注重文化素養(yǎng)積淀和人品師德錘煉,勤奮敬業(yè)、求實創(chuàng)新,努力為學生成才插上騰飛的翅膀,努力為高校音樂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賀志樸,姜敏.藝術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1.
[2]葉瀾.教育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潘競.“三個效應”給藝術教育的啟示[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0(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