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久以來,歌唱一直都是使用最廣泛的音樂媒介。歌者是一種獨特的樂器,具有融合歌詞和曲調為一體的能力,歌唱,雖然詞曲已經寫就,但要把歌曲唱好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歌者要非常了解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與否,與歌曲的選取以及扎實的歌唱基本功等等是分不開的。
關鍵詞:歌唱;如何;恰到好處
歌唱藝術歷史悠久,是使用最廣泛的音樂媒介,并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眾多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投身于歌唱藝術事業之中。從事聲樂教學十幾年來,遇到了很多的聲樂學習者和歌唱愛好者,他們對歌唱藝術的熱愛讓我很受感動。唱歌,雖然詞曲已經寫就,但要做到恰到好處的歌唱,并能充分展示歌者的歌唱才華,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下面我就如何做到恰到好處的歌唱,提供自己的一點看法,僅供聲樂學習者和歌唱愛好者作為參考。
1 恰到好處的選歌
對于歌者來說,要針對自己的嗓音特點、性格氣質、文化修養等來選擇適合自己演唱的曲目,這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首先要從自己的聲音條件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聲樂作品,這樣歌者才能做到在演唱歌曲時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能很好的詮釋一首聲樂作品。例如抒情男高音,聲音輕快有力、柔和連貫,可多選一些中速抒情曲目,如《草原之夜》、《我像雪花天上來》等等,這樣歌者就可以很好的發揮自己的聲音特點,樹立自己的演唱風格。
其次,在歌者選擇適合自己聲音特點的歌曲時,也應考慮聽眾想聽到什么、希望聽到什么,這個問題在歌者選擇歌唱曲目時歌者也應當考慮到的。歌唱的藝術效果不是單純來自歌者,它是與歌者和聽眾之間的交流和共鳴分不開的。
最后,歌者在選擇歌曲時,還應該考慮到自己的聲音音域范圍。歌者一定要選擇自己演唱音域范圍之內的歌曲,因為超出了歌者聲音的音域,歌者就不能自然輕松地歌唱了。這樣歌者雖然盡了力,但歌者往往把歌唱的精力全用在克服困難的樂句上,就沒有余力來顧及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與表演了。
因此,歌者首先要做的恰到好處的選擇歌曲,這是樹立歌者演唱風格的正確途徑,也是歌者具有良好的歌唱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恰到好處的練聲
歌唱藝術是一種具有高度組織性和復雜性的演唱活動,它所包括的技巧眾多,作為歌者打好聲音技術的基礎是極為重要的,沒有一定的基本功是很難談到正確詮釋歌曲與表演等。因此,每一位學習聲樂的人,都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發聲練習,來挖掘歌者的歌唱潛力,為歌者從事歌唱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發聲練習是聲樂教師進行聲樂指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發聲練習是通過系統性的練聲曲來練習的。它的目的使發聲器官能夠適應歌者歌唱的需要而進行的音樂意圖的自動反應,她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歌者的聲音在完美性和技巧方面的潛在能力,即拓展歌者聲音的自然音域、重塑歌者的音質等。
2.1 發聲練習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歌者在練聲之前,必須要明確自己要練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沒有目的的練聲不但不會取得好的效果,有時嗓子沒有毛病的還能練出毛病來,比如出現聲音擠卡、聲音在喉嚨里等等不好的現象,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聲帶小結等嗓子疾病。聲樂老師經常說:“把聲樂老師比作一名畫家,學生比作是一張白紙,畫家都喜歡在白紙上畫出自己想畫的東西。”而沒有目的的練聲會使歌者由一張白紙變成一張不好的畫,遇到這樣的聲樂學習者,聲樂老師就需要先想辦法解決歌者的毛病,這樣訓練就繞彎子了。
因為歌唱本身就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歌者的個性差異導致了每個人對練聲曲的需要是不同的,歌者在不同訓練階段需要練習的練聲曲也是不相同的。練聲曲大致分為三種:首先是活動嗓子的每日練習,其次是培養歌者歌唱能力的練聲曲,最后是針對歌者的情況有針對性的練聲曲。歌者在練聲時,最好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來選擇練聲曲,以便讓自己集中力量解決在聲樂學習中所遇到難點和問題,不要碰到什么就練什么,看到別人練什么自己也練什么,并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對困難一一加以克服,從而使歌者的演唱能力得到全面的改善。
2.2 練習要適度、注意力要集中
歌者在平時練聲時,還要做到注意力要集中,練習要適度。在平時練聲時,練聲的次數不要不多,時間不要過長,要集中精力練習,提高練聲的效果。
歌者在練聲的過程中,必須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首先,歌者只有在練聲時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明確自己要練什么、怎么練等;歌者只有注意力集中了,歌者的聲音和肌肉的活動才能協調,才能得到很好的訓練;歌者只有注意力集中了,才能全然放松,使呼吸自然、流暢,增進呼吸的力度,最終產生有扎實基礎的聲音,強韌而堅實、豐富而美好的音響。如果歌者練聲時注意力不集中,就是練聲次數再多、時間再長,也沒有什么好的練聲效果。
聲音訓練是對歌者進行系統的指導和練習的過程,歌者的發聲器官是唯一的一種自我形成的樂器,演唱活動有相當一部分是生理上的工作,這個歌者一定不要忽視。歌者一定要做到適度練聲,不能不顧一切的蠻干,要量力而為,要有所控制。這個適度主要包括三個內容:高低、強度、時間,不要拼命喊高音或壓低音,不要使盡全力大聲唱,不要練習的時間過長。每天練的太多,放縱的拖長時間歌唱、增加歌唱次數,一次又一次地進行疲勞練習,就會損傷你的發聲器官,長期疲勞的歌唱練習,會使得歌唱樂器壞掉。
3 恰到好處的分析和處理
歌者只有對歌曲分析的深刻準確,才能對歌曲處理得當,最終達到表現的完美感人。恰到好處的對歌曲分析處理,會促使演唱者更好的表達作品的主題和思想,使演唱者的演唱更具有感染力。
3.1 歌曲分析
歌者有了扎實的歌唱基本功,選定了適合自己的歌曲后,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對歌曲進行分析,這是歌唱前要做到案頭工作,也是演唱好歌曲的基礎之一。分析聲樂作品不只是簡單的節奏、音高、強弱的分析,它還需要通過對作品的精雕細琢,最終達到具有高度藝術表現性為目的。
分析聲樂作品從宏觀來說,首先要了解歌曲產生的年代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并要洞察歌曲的主題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第二要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從而了解歌曲的調性,分析歌詞的文學結構,了解作者為表達歌曲的主題和思想情感而運用的表現手法。這樣就使歌者從整體上對歌曲有所了解。
分析聲樂作品從微觀上來說,首先要分析歌詞,通過對歌詞的分析,使歌者找到適當的語調、語感來表現這首歌曲。第二分析歌譜,準確的掌握歌曲的節奏、音準,運用適當的力度、速度和恰當的分句等演唱歌曲。
3.2 歌曲處理
演唱者在做好歌曲的分析之后,接下來就要著手歌曲的處理工作了。在演唱歌曲時,炫耀唱腔和技巧是比較容易的事情,而對歌詞含義的理解、歌曲中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就不那么容易了。演唱者在進行歌曲藝術處理時要恰到好處,第一要尊重作曲家的創作,要按照譜子的標記和音符,做到準確無誤的演唱。在我國傳統的聲樂教學中,對于準確問題十分重視,“一筆稍差深慮神情不適,一針偶缺唯恐花鳥變形”。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時,不能做到準確二字,就一定會歪曲作曲家的創作意圖,甚至歪曲演唱者的聲音形象。第二演唱者要給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也就是說要在尊重作曲家的創作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人們常常評價一個人唱的好壞與否,總喜歡用上“個性”這個詞語,這個所謂的“個性”也就是演唱者的創造性。演唱者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自然的表現力,對歌曲有獨到的恰到好處的見解和處理,把從歌曲中感受到的忠實地唱出來,以彌補原作的不足,同時也樹立了演唱者富有個性的風格。當然,演唱者的創造性要遵循藝術規律,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把這種“創造性”理解為“隨意”,那樣就破壞藝術規律,歪曲了歌唱形象。演唱者對歌曲的處理必須從更好的表達歌曲的內容出發,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變一些花樣給觀眾聽。
4 恰到好處的表演
對歌曲思想情感的表達和藝術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段是聲音,但歌唱表演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對歌曲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恰到好處的藝術處理之后,演唱者就要恰到好處地設計歌唱表演了。演唱者恰到好處的歌唱表演會同演唱融為一體,促進聲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不恰當的歌唱表演會使歌唱同聲樂作品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歌曲意境與藝術形象的塑造等分裂開來,這樣就達不到預期的演唱效果。因此,演唱者在對聲樂作品進行恰到好處的分析和處理后,一定要根據歌曲的內容,進行恰到好處的表演設計。
演唱者要想恰到好處的表演,首先要有一定的形體表演基本功。不管是專業的聲樂學生,還是業余的聲樂愛好者,在學習聲樂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并加強形體表演訓練,因為歌唱同表演是相輔相成的,形體訓練基本功不好,歌唱表演也就好不到哪去。演唱者缺乏表演的基本功,會使演唱者的歌唱表演很機械、單調,甚至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這樣就會嚴重的影響到歌曲的藝術表現和藝術形象的塑造。因此,演唱者一定要掌握好形體表演的基本功,為進行恰到好處的歌唱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演唱者準確的掌握歌曲的思想內容和風格,并很好的把握歌唱表演與歌曲思想情感表現之間的關系。演唱者要做到恰到好處的表演,還要準確地掌握歌曲的思想內容和音樂風格,這樣才能使演唱者的藝術表現達到神形兼備的效果。許多初學的聲樂愛好者,由于沒有準確地掌握歌曲的思想內容和音樂風格,只能機械地唱詞,單純地進行聲樂技巧的表現,使得演唱者的演唱缺乏藝術感染力,不能與聽眾產生共鳴,這樣的演唱是徒勞的。
歌唱表演在藝術表現中十分重要,但一定要準確把握歌唱表演與思想情感表現之間的關系,歌唱表演要服從于歌曲的思想情感表現等,并促進歌曲思想情感的表現,決不能喧賓奪主。有些演唱者很看重歌唱中表演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表演功底和能力,由于沒有準確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結果是演唱者在演唱中表演過于繁瑣,使得歌唱效果大打折扣。過多地追求表演或者過多的追求炫耀技能,在演唱當中是不可取的。所以演唱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素質和審美水平,努力掌握不同內容、不同風格、不同唱法的聲樂作品對表演的不同需求,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藝術實踐經驗。第三恰到好處表演的整體性。演唱者在演唱中的表演不僅僅是對歌曲的內容、情感等方面的藝術表現,上舞臺和下舞臺的過程也應有表演狀態。我們每學期都要舉行年級聲樂匯報演出,絕大部分學生在匯報演出時,上舞臺和下舞臺都沒有進入表演狀態,上舞臺時松松垮垮,演唱完也是很隨意地走下舞臺,讓觀眾感覺到演唱者的演唱沒有完整性,也就是我通常說的不完美,當然這也影響到了演唱者的演唱效果。在舞臺上演唱者對聲樂作品中人物角色和思想感情的投入,適當加入表演固然很好,但上舞臺和下舞臺也要具有適當的表演狀態,雖然在這兩個階段不存在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和表演內容,但卻是演唱藝術表現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演唱者要想做到恰到好處的表演,一定要做到表演的完整性,這樣才能給觀眾一種完美的藝術美感。
5 恰到好處的情感
在歌曲藝術表現的諸多因素中,感情具有主導和統帥的作用,它是歌唱的靈魂和支柱,因此,我們要做到恰到好處的把握聲樂作品的情感,同時也要做到恰到好處的表現聲樂作品的情感。
5.1 恰到好處的把握聲樂作品的感情
5.1.1 把握聲樂作品的詩情
一首好歌的歌詞本身就是一首好詩,其中蘊含著它特定的情感和詩境。演唱者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聲樂作品中的感情、情節和詩境,才能投入到作品中去,真實的、準確的捕捉到聲樂作品的靈魂,把歌詞中所蘊含的思想內容變為自己的真實感情,并細致地、恰到好處的把它表現出來。
5.1.2 把握聲樂作品中歌詞的語調
人們在談話、平時說話時,受情緒和語言內容的不同情節影響,說的聲音音調是不相同的,當然,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歌詞作為歌唱中的語言,語調的感情色彩方面更加豐富了,演唱者恰到好處的把握了歌詞的語調,就能很好的把聲樂作品的思想內涵、音樂特點、風格和語調完美地融為一體,這樣對藝術的表現聲樂作品的思想情感、音樂特點、風格等,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恰到好處的把握歌詞的語調。
5.2 恰到好處的表現聲樂作品中的情感
演唱者在演唱時要做到“真”和“深”,這在歌唱藝術中是難能可貴的。要唱的感人,首先就要情真。有一位叫韓的著名歌唱家說過,如果有人問道我歌唱藝術的定義是什么?我不會從聲音技巧方面去做說明,我要說的就是感動聽眾的能力。演唱者如果僅僅是把音符唱了出來,那不過只是一個技術匠。魯迅先生很重視寫文章的真情實感,他在《作為秘訣》中提到:要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這些很值得演唱者去思考的,虛飾、浮夸暫時會蒙蔽一些人,只有真情實感的聲音,才能感動聽眾。所以演唱者一定在演唱時,在做到恰到好處的表演和歌唱技巧時,一定要注意做到真情歌唱,恰到好處的表演和聲音技巧是美,但別忘了情真本身就具有美感。
做到情真的同時,還要學會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感,這是考察一個演唱者在演唱進行中是否還能保持鑒別力和分析力重要標志。演唱者在演唱時喜于激動,善于表現是演唱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要學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實去打動聽眾的心扉。如果只會激動,不能做到適度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會出現大喊大叫的現象,這就出現了不好的歌唱效果。我記得在去年浙江衛視舉辦的《中國好聲音》欄目。在學員選拔賽時,有李維真這樣一個學員,這個學員的聲音很有特點,也很有張力,四位好聲音的老師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也很看好李維真這個學員。由于自身形象不是很好,在心理上產生了一些障礙,在庾澄慶老師的學員進行二選一的比賽中,他選擇了阿信的《海闊天空》這首歌,當時觀眾和評委老師都很看好李維真,結果由于李維真演唱這首歌時,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把生活中的情感嫁接到了聲樂作品之中,有點過憤世嫉俗了,本來加分的項目卻成了減分的項目,有點太可惜了。像有的戲劇家說的那樣,在歌唱中一往情深的同時,內心要十二萬分的冷靜,這樣才能保障演唱者的情緒和所演唱歌曲的情感一致,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特點,把歌曲內容很好的詮釋出來、表現出來。
以上講述了如何做到恰到好處歌唱的五個方面,其目的是使歌者更能淋漓盡致的藝術地表現作品的內容與思想內涵,使演唱者的演唱更具有表現力、感染力。演唱者按照以上方面,不斷加強自己的藝術素質,努力創新,使自己的演唱越來越好。
作者簡介:王愛蘋(1974—),女,河南濮陽人,河南濮陽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