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對于真人秀的種類劃分有很多種,不管是從形態的分類還是從內容的分類都體現出電視真人秀早已是一個成熟并廣泛的娛樂性質的電視節目形態。而在眾多種類中有一個種類的真人秀如今越來越多的吸引著觀眾的眼球,那就是觀眾口中常提到的“職場類真人秀”。早在2004年,就有NBC推出了之長競技類的真人秀《學徒》,它是由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創意、制作并主持的一檔節目,該節目不僅在當時創造了20.7的高收視率,同時也成為職場類真人秀的開端。
“就業”一直是我國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多年以來,中國對于求職者的服務信息一般都是在網絡和報刊雜志上的,電視方面的則遠遠落后,早在幾年前,我國曾一度出現過求職節目的熱潮,比如《絕對挑戰》、《勇往直前》、《贏在中國》和《創智贏家》等,但均曇花一現。2010年由中國教育頻道連同江蘇衛視共同打造的電視求職節目———《職來職往》便應運而生。同樣它也被稱為“職場版”的《非誠勿擾》,但它不同于以往的求職節目,它是一檔有著真實的職場特征的電視“秀”,它的創新手法為它贏得了可觀的收視率,也將電視求職節目帶入到新的發展領域。
《職來職往》中的基本規則是一個求職者面對18個來自不同行業的行業精英進行問答,根據獲得認可人數的多少,獲得相應不同的職位,9名以上可以自己挑選百家企業就職,9名以下就只能從在場對自己感興趣的面試官的企業中挑選,全部滅燈者則被淘汰。在整體的節目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以下就從三個方面來論述此檔節目的發展特點:
1 準確把握了“真人秀”的敘事核心
不管是何種真人秀節目,敘事、沖突以及窺視都是節目的三大核心。本節目的敘事創新是一個極為醒目的特點,《職來職往》是一個集結了所有敘事元素的故事,其中充滿了沖突和懸念。對于求職這件事本身來說就是一個激烈,緊張和對抗的一個過程,這樣可以一方面提高節目的看點,另一方面可以使錄制現場的情緒越來越高漲,雙方結合便能吸引觀眾。節目中大概有三個懸念沖突的點。第一點懸念設置是一種貫穿于始終的懸念,在每位求職者所要面對的四大環節里,現場以及電視機前的收看者并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求職者會被行業精英滅掉燈以及多少盞燈將會被滅掉;第二點懸念設置是選手將會獲得的是百強企業里自我選擇的職位還是現場行業達人所提供的職位;第三點懸念便是每個求職者最終能否求職成功。這三點構成了整個節目的支點以及看點。
然而與此同時,在節目中也時時刻刻有著沖突,而此沖突也有三點。即求職者與行業精英的沖突、行業精英彼此之間的沖突以及求職者的內心斗爭。前兩種沖突主要透過現場對話的交鋒來展現,后一種則是透過求職者對求職目標的矛盾性來體現的自我內心的沖突。求職者與行業精英的話語交鋒主要是一對一的沖突,一對多的沖突,主要表現為行業精英對求職者的語言表達、專業能力、觀念和行為方面的認同或不認同。行業精英彼此之間的沖突則是一種不同意見的表達,通常是基于對現場發生的某件事情上的不同看法,而產生多方觀點的沖突。求職者內心的沖突也有明顯的體現,一些選手在求職過程中對于本身的求職目標定位產生了變動,這是一種自我認知的矛盾、一種內在沖突的體現?!案Q視”是當代真人秀的又一個核心理念。受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往往希望能通過一些更多的形式來了解參與者更多信息,以滿足自我的一種窺探心理。在此欄目中的VCR則充分的滿足了觀眾的“窺視欲”。在曾經未改版前,VCR在此節目中的目的主要是敘述求職者的個人經歷,讓每個行業精英更深刻的了解選手,而這樣的方式同時也是一個讓受眾去探求陌生事物的方式,并以一個自身的角度去鑒定并判斷。觀眾在得知求職者的信息時也會比對并照進自我,同樣,也參雜了一些“參與”的性質,讓觀眾的思維隨同行業精英以及求職者一起發展。而改版后則增加了《職業正能量》的環節,主要是讓求職者完成求職任務或者現場答題,這也讓受眾產生了“窺視”的心理。而現場的“窺視”還同時表現在考官和主持人對于求職者的提問以及質疑,當求職者對于某個提問出現了問題時,行業精英會對其進行剖析,而這個過程就是讓人們感受人物最真實最直觀想法的過程。但往往會恰到好處,從而給予求職者一定的余地和空間。
2 獨辟蹊徑的元素設置
通過節目的建構我們可以看出《職來職往》與《非誠勿擾》等欄目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對于同類求職節目來說,《職來職往》也顛覆了一些常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職來職往》將節目重點放在了“立業”,以提供就業服務為主。節目并不一味的追求娛樂性,作為具有輿論引導作用的電視媒體,更注重社會責任感。通過舞臺上的求職過程以及求職者與面試官的言論來呈現如今真實的就業趨勢以及求職者的普遍思維狀態,從而來反應社會現實。少了一些華而不實,但多了一些腳踏實地。比如在“職面新未來”環節中,求職者可以進入“反轉”角色,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在行業達人陳述可提供的職位后,求職者可以通過行業精英對于提供職業的具體信息從而最終選擇放棄或是接受。這種公開、公平的設置給予求職者一定的自主權,還體現了該節目的人文色彩。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于應聘者的挑選。受眾在收看節目后都可以感受到每期節目的求職者自身個性以及所遇到的問題均不相同,并且每一個經歷都對應一個當今社會的現狀,解決的每一個問題都會讓受眾得到一定的啟示,具有引導性。其中,有名牌高校的在校生、海歸派、以及不知名的??茖W校畢業生,也有不愿接受父母安排而出門奮斗的“富二代”;亦有過度自信、目中無人的輕狂青年;甚至還有久未出門工作的家庭婦女和退居二線再就業的老阿姨等等。這些人物本身就有巨大的話題性,加上節目模式決定了節目的娛樂性質。這樣的模式降低了參與者的門檻并擴大了參與者的范圍,不限年齡和學歷,同時也擴大了受眾群,也增加了節目討論的話題類型。通過不同的求職者所帶來的不同話題,引發大家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討論和對自身的反思與再定位。
3 巧妙的品牌營銷
一個節目的發展不單單要靠節目本身的思想內核,還有一大部分因素要靠合理的運營才得以讓欄目歷久彌新、長久發展。而《職來職往》對于節目運營中的品牌營銷也有可圈可點的巧妙方式。此節目的主體除了應聘者最重要的就是十八位職場達人,以及全國百強的企業,節目的運營也是通過和諸多企業來合作而得以實現的。所以對于如何樹立和宣傳這些企業便是節目能夠順利運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因素。在節目中的十八位職場達人,每個人都代表著自身企業的形象,他們需要借助節目的平臺來宣傳自己的企業,所以我們看到了在場的行業精英們均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其中比較重要的體現在最后一個環節,即職場反轉,當求職者為了了解公司情況而向行業精英提問時,這就是一個可以讓行業精英展示企業形象的機會,通過求職者選擇的企業十項受眾可以對企業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主要包括企業規模、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培訓等企業基礎性信息。同時,企業能夠積極的為求職者提供求職機會也是對企業人文形象的一種極大程度上的體現。在節目方面,通過教育性與娛樂性結合,同時也關注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承擔起電視傳媒的社會責任,也可以給該檔節目的運營加分。
4 結語
一個節目想歷久彌新,就一定得在發展的過程中正視節目本身。好的節目并不是沒有瑕疵。當今,普遍被受眾所關注的就是我國真人秀節目的真實性,作為一檔求職類的娛樂真人秀的節目,十八位職場達人的身份來歷是否真實?那些應聘者的真實身份是什么?這個節目是真正可以為求職者提供就業機會的平臺還是只不過為娛樂大眾博取眼球的公開作秀?另一方面還會出現,節目的形式是否可以始終跟得上時代的變化?很多的問題需要欄目的從業者去給予思考。現階段《職來職往》還在火熱的播映中,在日后的發展中,希望能夠始終的秉持“育大于娛”的理念,有著這樣的觀點,就可在千篇一律的國產真人秀中突出其自身特點,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這將是電視工作者要致力于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職來職往》嫁接婚戀求職節目強勢回歸.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