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最后期限
5月31日,證監會規定的IPO排隊企業補交自查報告最后期限。這一旨在嚴打財務造假的行動使得IPO排隊企業數量從核查前的851家減少到目前的666家。由于“征求意見稿”的反饋意見截止時間是6月21日,IPO重啟或提前至7月。
點評:IPO待審公司中帶病的太多,對于其凈化市場的積極作用不容低估。
煤電互保
河南省政府出臺“煤電互保”政策,要求發電企業優先使用本省煤炭并推出獎勵電量政策:在省內電煤采購基數上,每增加一萬噸省內煤采購量,對采購企業獎勵1000萬千瓦時電量。陜西、山東、山西、安徽等省份紛紛效仿。
點評:局部利益的爭奪和地方保護主義,使外地煤進入當地的路堵了。
家電補貼到期
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五類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節能補貼。去年此時,空氣能熱水器獲得最高補貼額度,此次節能惠民政策的結束,意味著該行業進入了政策刺激“真空期”。
點評:補貼退出,把讓產品銷售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市場競爭、交給企業。
移動支付上線
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6月9日宣布,雙方共同打造的移動支付平臺正式上線。該服務以TS M(可信服務管理)系統為核心,可以幫助商業銀行實現從傳統“柜面發卡”向“空中發卡”的轉變,創新發卡和營銷模式。
點評:這為移動支付加快推廣應用創造了更大空間和更有利條件。
外匯增幅下降
央行發布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外匯占款達27.4萬億元,較之上月,5月份新增外匯占款668.62億元。至此,外匯占款連續第六個月增加,但環比增幅驟降逾七成。
點評:外資流入放緩已是事實,關鍵看內部流動性的供給,這取決于央行的態度。
人保新標準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國法醫學會正式發布了新的《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該標準的發布意味著商業保險意外險領域殘疾給付有了全新的行業標準,同時該標準的出臺也代表著此前飽受詬病、已沿用了近14年之久的舊版意外險《傷殘給付表》正式結束了“服役期”。
點評:大幅提高了保險業意外險的保障范圍,無疑是“遲到”的好消息。
2700億美元
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伊戈爾·謝欽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董事長周吉平,簽署了對華長期供應原油協議。伊戈爾·謝欽透露:“合作協議達25年,25年內供應3.65億噸原油,預計交易金額可達2700億美元。”
點評:美國頁巖氣的開發,讓俄國在尋找石油出口長期穩定的買家。
銀行的影子
與影子銀行不同,銀行的影子被界定為在資產負債表上不被統計為信貸的信用創造活動。它包括銀行理財、證券公司的定向資管業務、銀行同業業務等,并部分會和影子銀行重合,這項業務規模至去年末達12萬億元人民幣,據測算總規模已約貸款總額20%。
點評:金融體系已演變為以銀行的影子為主導的復雜金融體系。
扶不起的阿斗
年年失望年年望,這是中國股民的心情,更是中國球迷的真實寫照。前幾天,國足在主場1:5慘敗給以年輕隊員為主的泰國隊,引起一片嘩然。驀然回首,是否還記得,那些年幸福的6124點和韓日世界杯?中國股市何嘗走的不是一條相似的路。
點評:承載不起國人的厚望,股市和足球變成了一種遙遠的奢望。
新證券基金法
新修訂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將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次修法亮點之一在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獲合法地位,今后私募、券商等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都將在公募基金行業同臺競技。業內人士認為,第一時間申請公募牌照的機構或許不會很多,但是多方機構入場無疑將產生“鯰魚效應”,促進行業優勝劣汰。
點評:非公開募集基金實現了有法可依,加大了基金持有人的保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