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產品是生態文明的物質載體。加強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是在微觀領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舉措,是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推手,是促進對外貿易轉型,破解技術性貿易壁壘尤其是綠色貿易壁壘的迫切需要。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有助于加快企業出口通關速度、有助于進口國對配額及設限進口產品的快速識別、有助于產品銷售等。當前加強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的重點是,積極開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相關理論研究,將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納入各省市戰略規劃,加快推進PEOP的國家品牌化。
關鍵詞:生態文明;生態標簽; PEOP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13)05-
收稿日期:2013-06-27
基金項目: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重點課題《泛珠三角區域檢驗檢疫機構促外貿保增長戰略研究》(2010IK04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孔瓔紅,女,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品牌化;
孔祥軍,男,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原產地標記理論與應用、原產地規則。
一、引言
生態產品是生態文明的物質載體,倡導生態消費理念,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生態標簽制度起源于德國,并最早在歐盟得以推行。生態原產地產品是指產品生命周期(即產品生長、原材料提取、生產、加工、制造、包裝、儲運、使用、廢棄處理等過程)中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要求并具有原產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態型產品[1]。生態標志(生態標簽),國外又稱為環境標志或綠色標志。聯邦德國是第一個發起環保生態標簽計劃的國家,早在1971年,德國國家環境計劃就提出了對消費者使用的產品實行環保生態標簽計劃的概念。1977年,德國內聯邦部發起并創立了世界第一個生態標志--藍色天使標志(Blue Angel),至今,藍色天使標志已成為世界上涉及產品種類最多的生態標簽。為降低消費者日常用品對環境生態所產生之影響,1992年,歐盟建立了生態標簽(Eco-label)體系。歐盟成立了歐盟生態標簽委員會,頒布了《政府采購應符合生態標準》,設計了“歐洲之花”標志,鼓勵政府采購并使用貼有“歐洲之花”產品。2000年,經由歐洲議會及理事會通過EC1980/2000號法規,將產品范圍擴及所有消費產品(不包括食品、飲料及醫藥)以及服務業[2]。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了自己的生態標簽制度。生態標簽制度不僅成為一些國家政府優先采購、技術扶持的必要條件,而且已成為發達國家實行貿易保護采用的一項技術性貿易措施。
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形勢加劇,我國提出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創造性地將生態標簽制度與原產地規則結合起來。國家質檢總局于2012年創立了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Protected Eco-origin Product by China,縮寫為PEOP)制度,這是國際上首次將生態標志從認證提升到行政保護層次,進一步加大了保護力度。同時,也是首次將生態產品與原產地標記保護完美地結合起來,順承了原產地標記保護所適用的國際協議。
二、建立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意義
(一)PEOP是在微觀領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舉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早在1997年,中國共產黨就將“發展生態農業”寫入了黨的十五大報告。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概念,并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它體現了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開展PEOP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國家保護生態環境,減少資源消耗、環境損害和提高生態效益的一項生態文明制度設計。
(二)PEOP是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推手。建設生態文明,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其根本要求就是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可見,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題中之義。
十八大報告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正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到以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需要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生態原產地產品是遵循科學發展規律的生態產品、綠色產品,符合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資源節約的要求。建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就是以保護科技創新、保護生態原產地為宗旨,推動以新科學、新技術為手段的產品創新,從而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由粗放型發展向資源節約型發展轉變的助推器。可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與生態文明建設過程是一致的。
(三)PEOP是促進對外貿易轉型,破解技術性貿易壁壘尤其是綠色貿易壁壘的迫切需要。《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是1991年烏拉圭回合達成的一個貿易協議,是一個以技術規范作為產品進出口要求的國際貿易協定。《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提出了“國民待遇”原則:“參加國應保證技術法規給予從任何參加國進口的產品的待遇,不得低于本國生產或任何其它國家生產的同類產品的待遇。”[3] 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構建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游戲規則的,為了限制他國產品入境,鼓勵本國產品出口,國際上構建技術性貿易壁壘現象十分普遍。綠色貿易壁壘又稱環境壁壘,是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健康為由,以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為目的,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保法規、條例,建立嚴格的環境技術標準和產品包裝要求,建立繁瑣的檢驗認證和審批制度,以及征收環境進口稅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的一種非關稅壁壘。中國雖然是制造大國,但科技創新能力較發達國家差,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因此總體而言,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市場份額、貿易機會、企業和信譽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更大,導致國外消費者對我國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食品的消費信心下降,對我國出口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破解這種壁壘根本措施之一,就是通過實施生態原產地保護制度,加速科技創新步伐,全面提升產品科技創新能力。
三、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對企業的作用
(一)PEOP是企業申請檢驗檢疫綠色通道的必要條件,有助于加快通關速度。按中國的《出口貨物實施檢驗檢疫綠色通道制度管理規定》,獲得原產地標記注冊,是申請實施綠色通道制度的企業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4],這對加快通關速度,縮短貨物流轉時間,節約企業運行成本尤為有利。PEOP標志,是生態產品來源地的符號,其實質歸屬于原產地標記,是原產地規則在商品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在國際貿易中,產品加貼PEOP標志有助于進口國海關快速識別進口產品,實施管理進口配額或者差別關稅待遇。
(二)PEOP標志作為現代生態文明的國家品牌,有助于產品銷售。PEOP標志是以國家信用作為環境、質量背書的標志,它具有以政府公信力為背書的居間證明的公證性和仲裁的舉證性。以國家信用作為環境、質量背書,可以降低消費者對產品不信任心理影響,減少因產品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獲取成本,擴大產品銷售量。PEOP標志這種獨特品牌背書的功能,是通過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注冊來實現的。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注冊是取得法律保護的一種形式,它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由國家法定部門通過檢驗和/或鑒定來實現證明程序的。我國的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與國外的生態產品、綠色產品認證不同之處在于,它是引進了第三方評定的國家行政保護,其行政保護力度遠遠大于生態產品、綠色產品的第三方認證。此外,產品獲得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可以塑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消費者及社會的信賴、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歐盟消費者組織(European Consumer Organization,BEUC)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70%受訪的歐盟消費者表示,產品原產地是其在購買食物進行選擇的重要標準[5]。生態原產地品牌的生態形象和原產地形象對消費者購買意向有正向影響,能幫助提升產品檔次,促進產品銷售。我國原產地標記保護產品在保護前后一般價格可提高2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000%[6]。產品“生態化”、“原產地化”是當今世界消費領域的主潮流,生態原產地產品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與喜愛。發達國家的民意測驗表明,大部分的消費者愿意為生態產品接受較高的價格。根據歐盟2002年的調查結果,有75%的歐盟消費者愿意購買生態標志產品。從2000年至今,歐洲生態產品的銷售額增長了300%,并呈持續迅速增長之勢。 目前,即使生態產品的價格比普通產品高出20-30%,消費者仍傾向于生態產品[7]。由此可見,產品“原產地化”、“生態化”能為企業在市場贏得較高的溢價。
(三)PEOP標志是一項受國際有關協議保護的知識產權,有助于產品出口歐盟。按國際慣例,國內不受保護或不在保護范圍之內的原產地標記,國際上也沒有予以保護的義務[8]。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注冊是取得法律保護的一種形式,因此,在國家法律框架下申請保護注冊,是取得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先決條件。打擊產品假冒、反商業欺詐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義務。《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以下簡稱《關貿總協定》)第九條第6款要求:“締約各國應通力合作制止濫用商品名稱假冒產品的原產地,以致使受到當地立法保護的某一締約國領土產品的特殊區域名稱或地理名受到損害。每一締約國對其他締約國就業已通知的產品名稱適用上述義務問題可能提出的要求或陳述,應予以充分的同情考慮。”[9] 由《關貿總協定》第九條“原產地規則協議”發展而成為的WTO的《原產地規則協議》,更是強化了這一理念。目前,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國際法律保護體系包括《發展中國家商標、商號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示范法》、《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制止商品產地虛假或欺騙性標記馬德里協定》、《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
中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是與歐盟生態標簽體系對接的制度安排。歐盟生態標簽體系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環保認證制度,符合其生態要求的生態標簽在所有歐盟成員國都予以認可。2000年以來,歐盟醞釀了一系列宣傳生態產品長短期計劃,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環保政策法規,通過“綠色壁壘”來抬高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門檻。為使政府帶頭使用生態產品,歐盟還出臺了一項《政府采購應符合生態標準》的指南,鼓勵政府采購并使用生態產品。例如,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村室內用漆全部都是貼加“生態標簽”的產品。如果產品獲得生態標簽,則企業可以不用擔心產品被歐盟的環保性法規阻于歐盟大門之外。
(四)生態原產地產品在政府采購中享有優先采購權。政府采購中優先采購本國產品是符合國際原產地規則的通行做法。按《關貿總協定》第十七條“國營貿易企業”第2款的規定,政府采購可以不受“國民待遇”原則的制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第一條“總則”1.4款規定“政府機構為其生產或消費需要所擬訂的采購規格不受本協議各條款的約束,但要根據其范圍列入政府采購協議。”[3]因此,政府采購中的原產地規則可以根據各國的情況自行制定。此外,WTO的《政府采購協議》不屬于其全體成員“一攬子接受”的十七個協定,由WTO成員自愿簽署。通過制定有利國家的《政府采購的原產地規則》,可以達到最大限度地采購本國產品的目的,這對本國具有科技創新、質量卓越,符合生態環保的生態原產地產品尤為有利。各國政府往往通過制定政府采購政策,支持本國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最早實施優先購買本國產品的規定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在《購買美國產品法》提出的。政府采購優先購買本國產品這一做法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很多國家紛紛根據本國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需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采購本國產品的政策和法規。2012年3月,俄國經貿發展部會商工貿部后宣布:“對參加政府采購招標的俄商品給予15%的合同價格優惠。”同時規定,從2012年4月起,所有中央和地方政府機關、依靠預算撥款的單位和企業,只能購買俄國境內生產的汽車。在國際貿易中,政府采購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在國際政府采購市場逐步開放和利用政府采購政策保護本國產業的博弈中,產品“經濟國籍”的判定無疑是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我國每年政府采購資金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10%,對拉動本國內需無疑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主要內容,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治國理政的戰略部署,國家必定會通過各種政策、資金扶持生態原生地產品的產業發展。隨著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會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會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推進生態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實現資源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毫無疑問會成為各省市、各部委制定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因此,受保護的生態原產地產品在政府采購中享有優先地位就理所當然了。
四、加快和完善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開展PEOP相關理論研究。PEOP涉及多個領域,是以技術為基礎的跨學科的制度設計。從保護的產品類型看,PEOP涉及到大部分與日常生產、生活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產品。從學科角度看,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不僅涉及生態學,也涉及到商品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從理論研究角度看,不僅包括國際原產地規則、政府規制、品牌營銷理論,也涉及到生態經濟學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循環經濟理論、清潔生產理論、綠色經濟理論、低碳經濟理論等理論。從理論研究進展和內容看,PEOP的基礎理論研究還沒有最終完成,尤其是交叉學科碰撞中提出的新理論,還有待進一步檢驗和完善;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究還在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實踐中繼續探索;評定規則、產品技術指標和標準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需要發揮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和學術界各自的專業優勢,積極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對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政策開展研究。
(二)結合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將PEOP納入各省市的戰略規劃。建立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重點是推進生態產業建設、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節約和保護資源環境、協調經濟發展與改善人居環境,這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創建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在生產、消費領域成果的展現,可以結合當前各省市如火如荼地開展的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活動,納入地方對創建生態市、生態縣規劃,共同推進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以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一是要構建政府主導、部門支持、項目支撐、企業承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爭取省、市、縣給每一個擬保護的生態原產地產品一定的申報經費支持。二是建立獎勵激勵機制。將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納入年度工作考核,采取目標管理,對表現突出的生態產業園區、生產企業、生態人分別給予獎勵。
(三)要完善PEOP工作機制和健全配套的產業政策、科技政策和財稅政策。發改委、工信委、商務部、科技部、農業部、林業部、海關、環保局、知識產權局等部委應加強溝通與合作,給予PEOP園區、PEOP企業更多的產業政策、科技政策和財稅政策等政策傾斜,資金資助和項目支持。定期召開PEOP的聯席會議,建立整體聯動的緊密合作機制。質檢部門要逐步完善PEOP推薦、評定、監督管理、退出等機制制度,在出入境檢驗檢疫措施方面實施更優惠的檢驗監管、通關放行政策。
(四)從國際和國內2個層面加快推進PEOP國家品牌化。在國際合作上,加強與有關國家的合作和交流,盡快與歐盟、東盟、美國等國家與地區在生態標簽上對接,簽訂多邊、雙邊的生態原產品保護的協議,開展生態原產品保護評定互認,使我國生態原產品保護能得到國際認可,真正成為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保護傘。在國內品牌化建設上,制定長遠的品牌規劃,明確PEOP品牌的價值,加快塑造PEOP品牌形象,賦予“中國制造”的PEOP產品“生態、環保、安全、創新、可循環、節能”的國家形象。PEOP國家品牌化是一系列活動,在具體戰術層面上,關鍵環節是PEOP政府營銷策劃和實施,尤其是采取有效的多樣化PEOP營銷方式[10]。
參考文獻:
[1] 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評定通則[EB/OL].http://www.zgstdd.com/stycd-detail-3151.html.
[2]生態標簽[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91210.htm.
[3]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93706ebe009581b6bd9eb77.html.
[4]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出口貨物實施檢驗檢疫綠色通道制度管理規定[Z].2003-07-18.
[5] 中國日報網.歐洲消費者希望食品原產地標識能更加清晰[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gjcj/2013-01-29/content_8164599.html,2013-01-29.
[6]孔祥軍,蘇悅娟,孔瓔紅. 提高我國地理標志產品經濟效益的對策和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08(1):161-163.
[7] 歐盟生態標簽[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30093.htm.
[8] 高建華,康玉燕,顧仁飛.原產地標記操作實務[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 ,2005:23.
[9]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三)[J].橡膠技術與裝備,1993,19,(4):44-49,52.
[10] 蘇悅娟.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化策略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3(6):55-57.
責任編輯 凌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