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的結論的得出更為重要\"。新課程改革更要求我們在教學觀念上必須進一步沖破傳統的舊的教學觀念的束縛和影響。應該清醒地看到,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保持一個人的合作精神和創新力量,而不放棄把它放在真實生活中去的需要,在于傳遞文化而不用現成的模式去壓抑他,在于鼓勵他發揮他的才能和個人表達方式而不助長他的個人主義,在于密切地注意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而不忽視創新也是一種集體活動。
1 營造和諧氛圍,培養合作意識
我們的教育教學必須運用合作的方式使一切人(包括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的差生在內)的一切創造潛能充分地發掘出來。然而,有些教師總是喜歡學生規規矩矩,百依百順,熱衷于\"照葫蘆畫瓢\",在課堂上欣賞鴉雀無聲,討厭質疑問難,尤其對頑皮、淘氣、時逾常規、處事幽默的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往往加以批評、警告、呵斥和懲罰,每一個老師要采取一切方法讓學生喜歡你,細心呵護學生的個性,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反對管、卡、壓。應當看到,在那些頑皮、淘氣,甚至不循常規的行為中很可能蘊含學生創新力的幼芽和創造個性的心理特征,如果在教學中不善于剖璞見玉,合作引導,揚長避短,那么培養學生創新力將是一句空話。
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積極創設寬松的、富于活力的教學氣氛。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過程,在教學中除了文化知識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外,還有教師與學生在情感領域上的雙向交流。在學生的創新力要素中除了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綜合的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外,還包括事業心、責任感、意志、毅力、興趣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兩大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學生創新力完整統一的有機結構。所以,在教學全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師生的情感交流,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充分采用親切的語調、期待的目光、及時的鼓勵等方法,增強情感交流、傳遞和感染的力度,激勵和尊重學生創新性學習,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力創設寬松的、富于活力的教學氣氛。根據當前化學教學的現狀,要創設寬松的、富有活力的教學氣氛。
首先,可以對全班每個學生提供大致相等的思維訓練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要偏愛學業不良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機會,以解脫這些學生思想上來自教師和成績好的學生的壓力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抑制。并且在對他們的評價上,要充分肯定點滴的獨特性或思維的火花,對錯誤要具體分析,講清道理使他們看到自己的聰明才智,增強自信心,不斷獲取創造的成功體驗。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成果的顯示要有足夠的耐心,防止急躁情緒引起學生合作性思維的抑制。因為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的思維活動往往出現一前一后兩個高潮,第一高潮往往是一般的設想與解答,但仍有學生進行著第二高潮的思維,而第二高潮的思維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性成果。為此教師要控制好思維成果顯示的時間,不要輕率中止學生的思維,更不要為了趕教學進度而過早地拋出結論。
最后,發揚\"教學民主\"。在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成果越出了教師的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不要強行將學生的思想過程納入教師設計的軌道。要懂得學生的思維成果出乎意料之外或未曾見過這是正常現象,是學生積極思維的表現。即使學生的思維成果一無是處,也不能采用嚴厲的語句訓斥學生,更不能用輕蔑的語言來冷淡、挖苦學生。教師應寬宏大度,肯定學生的創新性,積極引導,給予鼓勵,做到教學相長。
2 開展科學探究,培養合作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培養合作性思維為核心,提高活動課的教學質量和效益,在教學中不斷探索。
2.1 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和創新欲望,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或感受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說,發表認識成果,開展合作教學。合作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迪和引導下,使學生在掌握運用知識和發展智能的過程中進行思維活動,達到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思考力。創設好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銅和硝酸的反應\"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二氧化氮的實驗室制取是用什么物質?\" \"一氧化氮的實驗室制取是用什么物質?\"\"反應裝置可選用前面學過的哪種裝置?\" \"二氧化氮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為什么?\" \"一氧化氮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為什么?\"在教師的設問下學生產生了疑惑和好奇,探究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出來,然后共同進行實驗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
問題情景的創設和設問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教學中設問大致有四種類型:一是判別性問題(例如設問\"對不對?\"\"是不是?\",這類問題思維要求較低,難以激發創新性思維。二是敘述類問題(例如設問\"是什么?\" \"怎么樣?\"),這類問題可以訓練學生的記憶力,思維要求也不高,同樣不能激發創新性思維。三是述理性問題(例如設問\"為什么?\")這類問題可以訓練學生記憶力,可訓練思維能力,乃至創新性思維能力,但這樣問題的答案多屬唯一的,主要達到訓練集中思維能力。四是擴散性問題(例如設問\"對這個問題的解決你想了哪些可能性?\"或\"除此之外你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這類問題追求的目標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盡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獨創的想法、解法、見解和可能性,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上述設問類型中居多的第一類和第二類,而第三、四類較少。為此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好第三、四類問題情景,多些探索與實踐,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2 多讓學生發表意見,多顯示思維活動的過程,克服思維定勢,發揮激勵作用。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思維效率從低到高的順序是看、聽、寫、講。有許多思維過程的飛躍和問題的解決或突破是在講的過程中實現的,通過講又可在學生間產生相互激勵,集思廣益的討論,思維過程的展現與評議可以打破傳統封閉型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精心設計和優化教學全過程,提高培養合作思維的效益和質量。
學生在學習中總是利用自己的舊知識去理解掌握新知識,并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發展自己的探索新能力。現在使用的新課程教材從內容上探究性問題多了,從方式上討論與思考多了,從要求上聯系生活、生產的問題多了,旨在讓學生去多思考、多探索、多實踐,為學生盡可能提供發展才能的機會。為此在教學中更要花大力氣精心設計教學全過程,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新課引入如何設置問題情景;二是怎樣把不同事物橫向、縱向地比較或移植到所要探究的問題上;三是怎樣促進學生敢想、敢講和發表創見;四是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這些問題的解決必將進一步提高創新思維培養的效率與質量。
沒有問題,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要相信學生,不怕學生做不到,就怕老師想不到。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新時代的老師更需要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