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 教學性質決定了必須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德育工作能真正體現實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愛\",缺乏\"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想政治課在教學上更應該體現出情感的滲透,否則就變成空洞的理論說教,枯燥無味,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不能達到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1.2 教學原則決定了必須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知行統一原則是政治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情感,才能達到知行統一的效果,只有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提高覺悟有機地結合起來,政治課的實效性才能體現出來。
2 初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實施方法
2.1 氣氛。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情緒應該是快樂的、積極的、親切的,這樣才能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狀態下學習,當老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走進教室時,學生也會因此感染了老師這一積極情緒,從而倍感親切、溫暖、快樂之情油然而生,這樣,學生神經放松,情緒飽滿,也就會敞開心扉,是課堂充滿應有的生氣和活力,從而更好地發揮主體功能。
2.2 語言。語言能夠打動人的心,完全是因為它包含著一種激情、一種心靈深處的心聲,是一種靈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課效果的好壞,教師的激情性語言往往對學生產生極強的感染力,能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教師的語言修養、運用語言的藝術在課堂中往往起到特別的作用。
不僅要注意講課的教育性、邏輯性、規范性等,更應重視講課的語音、語調、動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橋流水,娓娓動聽,清新自然,或慷慨陳詞,高亢激昂,或喜笑怒罵,盡現于色,或儲蓄委婉于內,來渲染氣氛,增強號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施教于學生,教師自己首先要進入角色,揮灑真情,用激發學生情感的語言,把課本中無聲無情的文字變成有聲有情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來感染學生,增強其藝術表演力。
2.3 事例。揀取一些學生所關注和感興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能增強思想政治課的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情感體驗,更好地啟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課堂活起來。
如在講授初二《思想政治》第二單元\"法與學校生活\"一節時,我播放了一段從中央電視臺《大家觀察》欄目錄制的一個典型案例,它講述了某市一職業高中里發生的駭人聽聞的事件:僅僅因為偷拿了同學的3.5元錢,一女生在半夜的寢室里被全班女生集體虐待凌辱了四個多小時……
短短十分鐘不到的錄像,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反響,看的時候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全神貫注,而看完之后全班沸騰了,似乎每個人都要表達內心的激動與感想。于是我趁熱打鐵提出幾個問題要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
這節課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樣,師生之間的感情就容易溝通,學生也才能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課堂教學也就能按照老師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進行,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才會圓滿完成。
2.4 方法。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采用靈活多變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和愉快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愉快、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受到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各年級的教學中我都曾嘗試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在預習討論的基礎上,派一位代表上來給同學講課。雖然講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只要我們善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就必然會換來學生的激情和熱情,也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素質教育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強調以人為本,在政治課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課效率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