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需求的同事也在不斷的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而精神文化的獲得方式也在逐漸變得多元化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主要是在書本和一些相關的文藝團體上來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而到了二十一世紀電視的普及,使人們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人們也樂于接受這種媒體形式的精神文化轉播。再到后來,網絡的開發和逐漸普及,正在沖擊著這種傳統文化傳播的方式,我們不斷在思索網絡能否替代有線電視成為唯一的文化傳播形式,下面筆者就簡單闡述網絡無法替代有線電視的幾點原因。
【關鍵詞】互聯網替代有線電視分析
一、網絡傳播對人們追求精神文明的制約因素
網絡在逐步走人人們生活后對人們的精神文明享受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網絡也存在著許多弊端,比如它的操作方法相對復雜,資金投入相對有線電視要明顯偏高,覆蓋率相對較低,有很大的地域限制。而且許多網絡信息還具有不真實性和危險性,這些諸多因素制約了網絡替代有線電視。
1.1網絡的覆蓋低
網絡是以光纜作為主要傳輸工具,是近些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文化傳播方式,而光纜的造價相對較高,資金投入巨大,在我國,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互聯網覆蓋的,主要在人口聚集度高的地方有所建設。而我國人口覆蓋范圍十分廣,在許多偏遠地方,網絡覆蓋相當不足。
1.2網絡的操作性復雜
我國正在步入人口老齡化,老人在全國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這類人群大多都是從我國現代化水平不高,知識面不廣的舊社會時期走過來的,許多受教育程度較低。而網絡主要是運用電腦來操作,許多人對電腦還不能完全掌握。電腦的復雜的操作方式和繁瑣的工作流程使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
1.3網絡軟硬件的不成熟
就當下網絡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在網絡使用中常常會出現斷線、病毒入侵、不良性息傳播等諸多網絡問題,這就使得人們在利用網絡帶來的好處的同事還要承受網絡帶來的一些弊端。
二、有線電視的優越性
有線電視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悠久,已在人們的細想觀念中根深蒂固。有線電視也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也被人們越來越接受和喜愛,以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主組成部分。
2.1有線電視的覆蓋率廣
當下的有線電視節目圖像質量高,傳輸的頻道多,內容豐富能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而且費用低基本能讓所有階層的人群所接受。覆蓋面積廣,傳播形式多,這就使得全國大部分地區和人都能快速有效的觀看電視節目。
2.2有線電視的操作方式簡單
精神文化的需求群體十分廣泛,這里面包括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而中老年人因為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等因素,有可能對一些新的事物接受能力較低,這就導致這一類人群對一些新興的文化傳播媒介難以接受和熟練運用,而有線電視只是通過遙控器這種簡單的操作方式來獲得精神文化的享受,能讓所有人掌握和運用。再有就是人們的懶惰思想的原因,人們更愿意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回的需求,這也使得有線電視能成為人們追求精神文化的只要工具。
2.3有線電視的軟硬件趨于完善
我國有線電視經過長期的發展,無論從影像質量,節目內容,和它的傳播設備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擴大了傳輸系統的頻寬寬度,提高了網絡的截止頻率。采用鄰頻道傳輸技術,利用廣播電視頻道的空余增設有線電視的增補頻道,使得有線電視傳輸頻道增多,內容更加豐富。
三、有線電視在人們生活中根深蒂固、不可或缺
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在觀看突發新聞時,人們將電視作為他們的首要設備,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在之后轉入網絡查看事態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業余生活中看電視的時間占42%,在人們休閑娛樂中占主導地位,是人們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手段。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有線電視在我國具有覆蓋面積廣、人們接受和應用程度高以及它的操作簡單等明顯優勢,被人們喜愛,在人們日常娛樂生活中占知道地位,是人們精神文明建設和精神享受的主要形式和來源。所以,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網絡無法替代有線電視。
參考文獻
[1]范曄.有線電視網絡企業競爭力評價體系及關鍵因素研究.山西大學,2012-06-01
[2]李穎.有線電視網絡可靠性初步探討.海南省通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5),200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