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移動用戶數的不斷增長,以及網絡結構的快速演進,核心網絡設備的均衡性日益被重視。MSC in Pool作為一種新型的移動核心網設備均衡技術,已經被日益廣泛應用于網絡組建中。論文通過分析MSC in Pool的基本原理,對基于MIP的移動核心網構架實現及改造方法進行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加強MIP移動核心網技術交流,為促進我國移動通信事業快速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MSC in Pool重選Buddy MSC
一、MSC in Pool的相關概念
1、TMSI。TMSI總共4字節,32bit長度,TMSI最長24個字節(0-23位,R14中增加到25個字節,0-24位),增加的NRI字段可使用TMSI中的14-23bit位,TMSI Identification的長度決定了支持的最大用戶數,即這個局的容量。2、NRI。NRI用于POOL中識別MSC,NRI的長度決定了POOL中可用的NRI的個數。在POOL中的MSC和BSC上,NRI的長度必須設為一致。決定NRI的長度需考慮兩個因素:每個MSC需承載的用戶數,以及每個MSC分配幾個NRI(MSC最多可有8個NRI)。3、重選。使用戶按比例(X%)的從某個MSC池組的成員移出并登記到另一個池組成員中,BSC將選擇在自己覆蓋內的并登記在某個池組中MSC中部分用戶,使這部分用戶在下一次位置更新操作時進行MSC重選。
二、MSC in Pool功能研究
1、MSC-SERVER的容災功能。如果做主叫,第一次呼叫會被分配到POOL內其它MSC-S上,由于該用戶未在此MSC-S上登記,本次呼叫失敗;手機將自動進行位置更新登記到POOL內其它MSC-S上。如果做被叫,當“被叫恢復功能”激活時,第一次被叫失敗;手機將自動進行位置更新登記到POOL內其它MSC-S上。2、增強型被叫恢復功能。MSC pool內某個MSC Server故障后,HLR發送PRN消息到該MSC Server取漫游號碼失敗,因此注冊在該故障MSC Server中的用戶被叫無法接通。在MSC Server故障期間,只有等待注冊在該故障MSC Server中的用戶主動進行位置更新或進行主叫,重新注冊到MSC pool內其他MSC Server后,被叫方可接通。3、MSC過負荷的處理。如果MSC池組中某個MSC成員過負荷,它將向池組內服務區內所有BSC發送OVERLOAD消息(BSSAP CL消息)。BSC收到OVERLOAD消息后,將丟棄部分分配到該過負荷MSC成員上的Mobile originated transactions。MSC中定義了在過負荷狀態下OVERLOAD消息發送給BSC的時間間隔。MSC selection算法將只選取沒有過負荷的MSC池組成員分配話務。
三、基于MIP的移動核心網構架實現及改造分析
1、無線側數據要求。POOL內MSC的LAC定義和內部小區定義必須統一。POOL內外MSC切換數據必須統一:對于pool內server來說,相鄰MSC和相鄰外部小區需要定義得一模一樣;對于pool外server來說,可以采用補丁“MSC Group”來定義pool內所有server為切換MSC,由系統根據負荷分擔原則選擇pool內一個server作為切換MSC。如果沒有采用補丁的話,根據切換負荷分擔的原則,將pool內server和pool外server一一配對為切換MSC。2、MSC-S與MGW連接。(1)MGW組數據。DEFAULT MGW組:組名為MGGDEF(與原定義相同),定義POOL內的所有MGW。BICC路由不再定義MGG,默認引用該組MGG;雙連MGW組:組名參加命名規范,用于雙連的TDM路由或RNC路由;單連MGW組:組名參見命名方式,分為帶RESTRICED參數及不帶RESTRICED參數兩種。(2)信令連接。組池后MSC-S信令全連接到池中的MGW,從而新增信令路由去往池中的其它的MGW,用于處理GCP。如果BSC/RNC雙歸屬,需新增的信令路由(經由新連接的MGW),即信令路由經兩個MGW負荷分擔,用于處理BSSAP、RANAP和ISUP。3、BSC及小區數據。(1)BSC信令及路由數據。對于單接入的BSC,數據定義不變;對于雙接入的BSC,路由定義兩對,分別對應與每個連接的MGW。(2)池外BSC數據。當MSC入池,而所帶的BSC不全入池,即某個BSC只仍只受控這個MSC而不受控于其它池內的其它MSC,在該MSC的LAI定義中要增加標識參數Pool(Pool=0/1,缺省值為0表示池內)。
四、結束語
理論和實踐都證明,MSC In Pool技術是一種可行、可靠的核心網技術,它對提升核心網容災能力和網絡性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必將對移動核心網的發展和演進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潘華浩.基于MSC IN POOL方式提升核心網性能的研究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2]徐建.基于軟交換的核心網網絡優化技術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