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元910年威廉公爵在法國東部勃艮第索恩-盧瓦爾省克呂尼建造了一座修道院,它規定只允許受教皇保護,不接受其他主教和封建世俗化的管理。所擁有的土地實行私有化,不允許其他人干涉。它實行最嚴格的禁欲主義的本尼狄克會規。之后掀起的克呂尼運動使教皇的權力不斷上升,凌駕西歐各君主之上,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對西歐中世紀宗教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克呂尼修道院;西歐中世紀;改革;世俗化
中圖分類號:K5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5-0165-02
克呂尼運動是天主教會為了整頓內部結構,重新規范教規,在10世紀末進行的一次重要改革,對歐洲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尤其是提高了教皇的地位,加強了教會的權力而且激化十字軍東征,本文就從克呂尼運動產生的影響做以簡要的評析。
一、克呂尼運動產生的條件
9世紀末查理大帝死后,法蘭西和意大利的地區由于各國的爭霸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再加上自然災害和瘟疫,使人們產生了厭世的思想,導致修道主義在西歐再次出現高潮。例如,法蘭西的修道院數目為:8世紀為107所,9世紀增加到251所,10世紀高達543所[1]。就數量來說修道院的建立已經很廣泛,比如,9世紀初,巴黎圣日耳曼修道院已擁有地產3.65萬公頃,圣烏爾利希修道院屬于窮困修道院之列,仍有莊園203處[2]。份地、莊園、兩座天主教堂、還有附近的房產、田地、葡萄種植園、牧場、河流、樹林以及田地的租金和農奴等都要贈給修道院。從以上數據來看,當時克呂尼修道院已經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9至10世紀的西歐在社會上有一大批人進行修道院的組建,這也包括貴族們,他們連續不斷地在自己的領地內建造修道院。這是由于修道院的建設會給領主帶來實質性的利益,因為那些虔誠信仰的人會給予修道院一些捐贈。這些捐贈的錢很大程度上歸貴族和修建者所有,所以建造修道院,會大大增加修道院的經濟實力,而且人們最關心來世的問題在修道院找到了心靈的寄托,這可是一件名利雙收的事情。法蘭克國王在賜予格蘭菲爾登修道院免稅特權時說:“如果我們這樣做,不但上帝會原諒世俗的人們,而且修道院的院士們會樂此不疲地為我們做祈禱,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使我們的國家得到神的保佑[3]。
但隨著修道院的經濟實力與日俱增,修道院內部原有本尼狄克修道制度處于渙散松弛的狀態,修道士日益世俗化,和封建君主一樣開始墮落腐化。修道士們可以自己不用勞動和工作,只要從耕種的土地上收得相應的稅,他們就可以豐衣足食。他們既不用講道,又不自心悔恨,既不執行圣餐禮儀,又不行使任何宗教上的職權,他們本質上就是世俗之人。他們與世俗人唯一的區別,就在于剃度而已[1]。因此,在社會上出現了一個復雜交錯的局面:一個是修道院的修道士開始重新修道,另一個是修道士的行為背離了宗教理論,道德淪喪。隨之教會中一些具有激進思想的人開始進行改革,清除教會的腐敗現象,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克呂尼運動應運而生。
二、克呂尼派的改革
克呂尼修道院建立在法國東部勃艮第索恩-盧瓦爾省,是由威廉在公元910年和天主教徒們共同建立的。它強化教皇的權威,不允許任何世俗的封建主干預其權力,它還要求修士遵守嚴格的禁欲主義的本尼狄克會規。克呂尼修院的建立在教會引起很大反響。修道院院長由修士共同選出,它是使徒的臣仆代理人,可以有權支配修道院的財產。修道在第一任院長伯爾諾和第二任圣奧多的積極倡導下,很多修道院都重新建立,進行由內到外的改革,在10 世紀50年代的時候,克呂尼派運動已經從法國發展歐洲各地 ,包括意大利、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地,共建立了314所。這些建立的克呂尼修道院只服從于克呂尼修道院長的命令,不接受任何封建主的控制。克呂尼派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
1.改革教會中的墮落腐朽的現象,修士必須遵守木尼狄克教規,并對其進行了改革,要求做到禁欲主義、不得婚配、緘默、絕對服從、謙恭友善,例如在修士必須履行的崇拜、做工和讀書三項義務中,對做工不再做過多的要求,而是要求修士專注于靈圣修煉,努力做到克己禁欲,實行嚴格的禁欲主義;修道院實行自行管理,不接受主教和世俗封建主的命令,只服從于教皇;修道院連同地產均由羅馬教廷監護。
2.隨著克呂尼派勢力的日益增強,其改革目標已不僅僅局限于修道制度的改革。在克呂尼修道院長奧蒂羅在位的時候,為了制止修道院和封建領主在經濟利益上的糾紛而發生的直接沖突,提出“上帝的和平”口號,共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上帝休戰和第二階段的上帝和平,后期融為一體。它要求從周三早上到周一早上紀念基督受難,在此一切暴力革命都會受到教會嚴厲懲戒,這個口號到底有多少作用,沒人可以說出來,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克呂尼修道院已經不僅僅在于教會本身的改革,已經進入世俗化。
3.主教敘任權之爭,隨著克呂尼改革派的不斷深入,在克呂尼修道院早期,世俗君主任命神職人員,只要和宗教有關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后期不斷的改革,使克呂尼修道院發生了一些根本上的改變。他們認為憑信徒委任神職是買賣神職。所以,在反對買賣神職的同時下也要求教會中的教皇和世俗君主的權力進行調整,強調教皇的神威。他們所追求的目標是,希望教皇權力能夠凌駕于世俗的君主,成為歐洲的唯一統治者。11世紀,克呂尼運動反對當時教會內部的“西門主義”和“尼古拉主義”,要求重新整頓教規,不允許修道人士禁結婚生子,實行禁欲主義,反對教會世俗化,更加強調教會的財產私有化,不得侵犯。克呂尼派通過這些改革提高了教會地位,也擴大了自己的影響。
12世紀中期以后,克呂尼改革派經濟實力大大增加,地位逐漸提高。但是內部出現了分化,一些反對世俗化的教士開始腐化。克呂尼運動逐漸喪失其歷史作用,衰落下去。
三、克呂尼運動的影響
克呂尼運動自克呂尼修道院建立開始到11世紀下半葉,它對基督教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在10至12世紀里扮演著重要的歷史角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使教皇的權力不斷加強。利奧九世在1049 年成為歐洲的教皇,自此,克呂尼改革派的影響不斷加深,為教皇的權力打下了基礎。利奧九世在位時,對教會內部進行了重大的調整,首先把自己認為可靠安全的人給予重要的職位,這樣就為教會改革鋪平了道路。排除了身邊的高級神職人員,特別是羅馬貴族依靠的這些教主,對貴族插手教會事務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其次利奧九世進一步發展克呂尼運動,他到歐洲各地(英國、法國等地)宣傳克呂尼運動的思想,組織宗教會議,提高教皇權力。在宗教會議上,他用非常激進的語言對神職買賣和神職人員結婚的現象進行嚴厲的批判,還對選舉原則做了重新的解釋。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使教皇的地位有了明顯提高。1056年亨利四世繼位,借此克呂尼改革派乘機發動了教會擺脫封建君主控制的運動。這就是“主教敘任權”之爭。1073年格列高利七世當選為教皇,他大力倡導克呂尼派的改革,反對世俗封建主的干預,并公告了《教皇救令》經過一系列改革大大加強教皇的權力權威。1198年,英諾森三世當選教皇。這位教皇和以往的教皇都不一樣,用他的話說,就是于每個人都向耶穌跪下,因此,所有的人都應該服從耶穌的代理人教皇。教皇成為西歐各國君主的共主,凌駕于世俗權力之上,教皇的權力在英諾森三世時期達到了頂峰。
2.激發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發動十字軍東征的意圖有很多,從宗教因素上看,克呂尼改革派在掌握了教會的主導權之后,為了進一步加強教會的神位,而興起的運動。從910年到1040年間,西歐共有48次自然災害。在法國,970年—1100年間,饑荒長達60年。尤其是從11世紀初,發生了連續幾年的自然災害,西歐的社會危機進一步加深。人們擔憂人類的末日降臨了,他們相信上帝將毀滅這個世界,在這種壓力下,人們把現實苦難看作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積極提倡苦修、禁欲與贖罪,由此引發出狂熱的圣物崇拜和圣地朝圣。在這時,烏爾班二世發表了著名演說,他用非常華麗的語言,渲染了整個氣氛:“你們一定要去解救那些住在東方的兄弟們,因為他們正在災害當中,需要你們的援助,而且也時刻在祈求你們的援助。我現在要求你們,不,不是我,乃是主在懇求,神的祈求,我只是作為基督的代理人,督促一切等級的人,騎士,步兵,富人,窮人,都必須迅速起來,及時地給予基督信徒以援救,凡動身前往的人,假如在旅途中,陸上或海上或者在反異教徒的戰爭中喪失了性命,他們的罪想即將在那一順間獲得赦免。上帝授權給我,讓我把這個贖罪的權利賜給一切參加的人”[4]。教皇烏爾班二世和克呂尼修道院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在1070-1080年他曾擔任過克呂尼修道院的副院長,并且在他成為紅衣大主教之后,這位大主教也和克呂尼改革派經常往來,保持著友好的關系。當然克呂尼改革派也是大力支持烏爾班策劃,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3.大大增強了修道院的經濟實力,使院規更加明確,擴大了其影響。克呂尼修道院建立時就強調要遵守本尼狄克修會的院規。封建地產不允許任何世俗的封建主干預。按照本尼狄克修會的院規:以院長為首,全院上下對其指令必須絕對服從不允許有任何異議,實行禁欲主義。這些院規對克呂尼運動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修道院也不像想象中那樣,想要進入修道院進行修道還有一項“入門證”,就是要交納所謂的手續費,從這可以看出修道也不是隨心所欲的事情。
10至12世紀的克呂尼運動,它實行最嚴格的禁欲主義的本尼狄克會規。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改革,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使教皇的權力達到了最高峰。但后期克呂尼修道院內部出現了分化,很多的修道人士對教會以及對世俗的看法大大不同。漸漸地,克呂尼運動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
[1]J.w.湯普遜.中世紀紀社會經濟史(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2]陳曦文.基督教與中世紀西歐社會[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3]劉新成.超越的悖論一試析西歐中世紀修道院改革運動[J].世界歷史,2001,(3).
[4]劉啟戈,李雅書.選譯.中世紀中期的西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