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索高職院校建設中辦學目標的確定、辦學模式的創新、內涵建設以及德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等問題實施的有效途徑,同時對如何實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高等職業院校必須要承擔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需的人才培養的歷史重任,要擔負起這一重任,高職院校必須找準定位,明確發展目標,走特色辦學之路。
關鍵詞:辦學模式創新;一體化;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324-02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中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定位和發展方向,自覺承擔起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時代責任,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基于此,高等職業院校必須要承擔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需的人才培養的歷史重任,要擔負起這一重任,高職院校必須找準定位,明確發展目標,走特色辦學之路。
一、建設成石油特色、國內一流、國際水準的國家級職教名校
大慶職業學院作為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承載著責任與重托。領導班子集思廣益,明確了學院發展目標。那就是“建設成石油特色、國內一流、國際水準的國家級職教名校”。其中“石油特色”即大慶油田辦學。地處大慶油田,身在鐵人故鄉,隸屬油田公司,用大慶精神辦學,以鐵人精神育人,為大慶油田服務;石油特色專業。以兩個國家示范專業為引領,形成以油田開采技術、石油化工、石油裝備制造技術等特色的服務石油石化企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體系;中油培訓基地。充分發揮中石油大慶培訓中心的作用,在中石油系統建設一流的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綜合性培訓基地。“國內一流”即職前職后一體,中職高職融通——辦學模式一流;同類院校領先,示范作用突出——辦學水平一流;校企深度合作,職教成效顯著——辦學質量一流。“國際水準”即引入國際行業標準,取得國際認證資質,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大慶油田實施“走出去”戰略,為中石油建設綜合性能源公司培育國際化技能人才。②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全面落實好學院的發展規劃和建設規劃,同時要完成大量的、艱苦細致、艱巨繁重的工作。這其中“兩個一體化”,即“中職高職一體化、職前職后一體化”則是學院確立的全新的辦學模式,這是學院可持續發展,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發揮辦學優勢,構建完整的生源鏈條,更好地為油田企業和社會服務的必然選擇。實施中職高職一體化就是要充分利用中高職一體辦學的獨特優勢,實現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職前職后一體化即要建立職前職后一體化的管理體系,打造一體化的管理體系,打造一體化的師資隊伍,探索一體化的教育培訓模式,共享一體化辦學資源,采用一體化評價標準和評價辦法,逐步形成職前與職后各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組合,協調運行,提高效率。②
二、不斷加強學院內涵建設
學院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企業和社會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學院的工作始終圍繞學生立志成才、學會做人、德技雙修、發展全面,受到良好的教育來進行。這就要把握重點,突出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
一是抓好內涵建設,對新老專業建設,加強深度調研,把握人才市場需求,提高課程體系建設水平,力爭在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精品資源課建設的數量和等級上都有新的提高。強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讓教書育人、功德無量的信念深入人心,讓敬業愛生、篤學精技的教風鞭策行動。采取得力措施,使教師、工程師、培訓師于一身的“三師型”人才比例明顯提升。在繼承與創新中,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改革落后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提升實習實訓基地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加強教學工作的檢查、考核、督導和評估,促進學院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是加強各級班子建設,各級領導班子是我們事業發展的龍頭,要加強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努力學習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上級組織的部署和要求。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領導干部的頭腦,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貫徹落實好“三重一大”的決策制度,不斷提高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領導能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求真務實之風,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積極主動地為師生員工排憂解難。努力健全基層領導班子,做到人盡其才,結構合理,配合有力,團結堅強,充分發揮各級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
三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各級黨政組織、工會組織、共青團組織都要注重加強師生員工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形勢任務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引導干部職工不斷認清職業教育和學院發展的形勢,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用發展的目標凝聚力量,用發展的成果鼓舞士氣,努力形成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的工作局面。通過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寬領域,主題突出、品位高雅、內涵豐富的文化教育活動,實現寓教于樂。把學院建成先進文化陣地、思想道德高地,鼓勵教職員工在學院發展建設中,愛崗敬業,艱苦創業,建功立業。
四是抓好培訓教育,增強培訓實效,提高培訓質量。對在校培訓的定向生、培訓班學員和列入計劃的培訓班以及正在爭取的培訓任務,都要精心安排教學計劃,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努力為油田員工培訓提供優質服務。
五是抓好招生就業工作,面對招生就業工作新形勢新問題,要及時研究新對策新辦法。抓好學生就業工作,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以此促進招生工作,鞏固和發展招生就業基地,確保招生計劃的完成。
三、關于德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問題
1.突出大慶精神辦學、鐵人精神育人的教育
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加強學院干部和師資隊伍建設,使之在不斷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同時,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增強辦學育人的工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在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一直是我們辦學育人的精神動力,在建立有效教育機制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突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是我院人才培養工作的寶貴經驗。學院在組織擬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堅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和落實德育滲透工作,教育學生把握好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深刻內涵,要求組織學生到油田企業實習實訓中,注重學習和感受一線職工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優秀表現。堅持在每學年初的新生軍訓、校規校紀、專業教育活動中,安排多種形式的學習參觀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鐵人事跡展覽館、觀看“鐵人”電視系列劇等,讓學生從實實在在的事例中了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內涵,培養他們愛祖國、愛油田、愛所學專業的情懷。在學生畢業之際,學院請往屆畢業生的優秀代表來校,為同學們講述愛崗敬業、艱苦創業、建功立業的模范事跡。學院充分利用大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突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內涵,大力營造濃厚的育人氛圍。在校徽設計、校歌創作的過程中,彰顯油田企業和職業教育的特征,激發師生員工學習和工作的熱情。在堅持先進的職教理念,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同時、形成了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營造教職員工熱愛崗位、鉆研業務、大膽創新、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圍,積極為教職員工學習深造、提升素質、增長才干、施展才華、創建業績,提供條件,搭建平臺。營造積極進取、團結協作、愉快工作的良好環境。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干部職工中,牢固樹立起學院發展靠我們、我為學院發展做貢獻的觀念。形成以石油特色、時代特征、職教特點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導向,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激勵和鞭策師生員工。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工作中,始終堅持大慶精神辦學,鐵人精神育人,努力做到以“四融入”推進“四創新”,即融入各級領導班子建設中,創新工作思路;融入隊伍建設中,創新工作機制;融入教育培訓工作中,創新教育體系;融入學生教育活動中,創新教育載體。加大對內、對外的宣傳報道力度,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園廣播、學院主頁和企業社會的新聞媒體,宣傳學院發展建設的新成就、教育培訓的新成果、辦學育人的新經驗、優秀教師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跡等等,擴大學院在企業和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培養具有“責任心、真功夫、好習慣”的高技能人才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教職員工熱愛崗位、鉆研業務、大膽創新、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圍,積極為教職員工學習深造、提升素質、增長才干、施展才華、創建業績,提供條件,搭建平臺。要營造積極進取、團結協作、愉快工作的良好環境。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干部職工中,牢固樹立起學院發展靠我們、我為學院發展做貢獻的觀念。形成以石油特色、時代特征、職教特點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導向,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激勵和鞭策師生員工。抓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培養具有“責任心、真功夫、好習慣”鐵人式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教育載體,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院的整體教育質量,真正做到企業和社會滿意、學生和家長滿意,我們自己問心無愧。
學院將秉承用大慶精神辦學,鐵人精神育人的辦學特色,竭誠服務油田和企業,精心培育具有“責任心、真功夫、好習慣”的鐵人式、技術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設石油特色、國內一流、國際水準的國家級職教名校,為油田持續穩產和大慶兩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