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早在20世界50年代,國外實際上已經產生了激勵理論,被廣泛地應用在很多具體的管理實踐活動中,對于高等教育來說,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激勵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特別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隨著世界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展開了教育競爭。首先分析激勵在學生工作的探索及應用的意義,明確激勵在學生工作中的含義,闡述激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例如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中的探索與應用,分三方面闡述激勵在學風建設中的,如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應用,最后粗淺地提出一些在實際學生工作的具體激勵辦法,如目標激勵,榜樣激勵,獎懲激勵,情感激勵。
關鍵詞:學生工作;激勵;激勵應用;激勵辦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362-02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紀,國家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本質是教育的競爭。我國高等教育現已過渡為大眾化教育,在大規模擴招的同時,國內高校生源競爭越演越烈。有分析指出,近五年內就業困難人群集中在本科畢業生,這樣,作為高校的“產品”——大學畢業生——的質量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面對嚴峻的競爭,怎樣在大學期間最大地調動高校大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并挖掘他們的潛能,需要激勵機制在輔導員工作的有效應用。
一、何謂激勵
所謂激勵,也就是對人各種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滿足或限制,以引起他們心理狀態的變化,以達到激發動力,引起行為的目的,并通過對動機的強化,對行為加以控制和調節。積極性是激勵的直接結果。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斯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員工受到激勵后可能發揮80%—90%的能力,其中50%—60%的能力是激勵的結果。在輔導員工作中,作為激勵工作的主體力量,有效地利用激勵手段,如:目標,榜樣,獎懲,情感等,可以激發學生的動機,調動學生的政治、道德、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前進,實現學生的個人發展與學校培養目標之間協調的過程。激勵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積極上進,也是為了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
二、激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激勵可作為一種基本手段和藝術,可在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工作中起到實效。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一)愛國主義教育的激勵
愛國主義是一個國家的人民對自己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它由三個層次的內容組成:情感,認識與行動。既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行為,我們要激勵學生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并引導學生如何將這份情感轉化為實際行動,達到最好的激勵效果。
1.加強危機意識教育
通過形勢政治課或級隊會,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介紹國情,分析世界形勢,增加學生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2.結合學生個人發展展開激勵
如果把個人的發展目標,價值觀念與國家的命運前途緊密地聯系起來,就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學生都有明確的專業方向,可將今后的具體職業理想與國家建設結合,激發學生對國家對民族對國家對個人事業的責任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集體主義教育的激勵
現階段大學生群體中,多為獨生子女,個體意識強烈,顧及個人發展和個人利益,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學生集體主義的教育迫在眉睫。在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激勵中,我們也要重視個人的需要,尤其是個性發展的需要,但要與集體主義有機結合,激勵學生在集體中多付出,享受溫暖和榮譽,相互關心和幫助,以及為集體負責,為集體盡義務,做貢獻,爭榮譽,使集體更加充滿生機。學生建立牢固的集體主義觀念,形成責任連坐,增強責任感,對于日常管理中的考試作弊現象,集體活動的參與性,班級總體建設等等,都起到強有力的保障作用。
(三)道德品質教育的激勵
道德品質是人的行為規范,激勵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誘發滿足道德需要的行為動機,即道德動機。在工作中,身正為范,處理各類事務,滲透道德品質教育的激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激勵在學風建設中的應用
(一)學習動機的激勵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分為目的性和成就性。首先我們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激勵學生成就性動機,引導學生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力圖在學習中取得成功的動機。
我們可以在學期初,讓學生制定本學期的學習目標,在期末,總結本學期學習狀況和成果,并相應制定期末考試目標,以此,激發學生的目的性。在平日工作中,多詢問學生學習狀態,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意見,及時進行評點,激勵學生完成既定目標。
(二)學習興趣的激勵
影響學習效果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即是學習興趣的激勵??砷_展多種形式的學風建設主體活動,以達到激勵的效果。
1.學習經驗交流會
在經驗交流過程中,個體存在學習、對比和競爭的因素,可以激勵學生的內在動機和興趣。
2.問題生補習班
對于學習出現問題的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之前,需要強力的提示和引導,開設問題生補習班,請優等生制定課程進度,課上總結重點難點,拋磚引玉,問題生若將平時的知識盲點學懂學精,可以樹立學習動機中的成就感,以達到后期自主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形成。
3.結合其他激勵辦法
利用各方面的激勵,并從中提出對學習的明確要求,以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激勵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精髓,包括價值觀念,理想信念,道德規范和優良傳統等精神因素,及優良的校風學風和學校形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并激發學生找到表現發展自己的領域,在各項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建立成績感和自我認同感,培養學生具有積極進取精神。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想象力,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強化競爭意識,提高社交能力。
與此同時,多元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可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屬于無形資產。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以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實現學校的育人目標。
四、激勵的辦法
(一)目標激勵
一個有效的激勵必須以明確的目標為導向,目標統帥全局,處于激勵的中心地位,激勵的實質就是激勵目標的設置。因此,工作中,激發學生以目標為導向,使目標的設置科學有效。首先是了解學生的迫切需要,如學生有意愿入黨或是成為優秀學生干部,考研或是工作。其次將目標做到具體,明確,有實踐意義。再次目標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激發學生的成就趨力—實現目標,向前發展的趨力。輔導員工作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確定正確的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或是階段性目標。涵蓋學習工作各方面,以此激勵學生持有正確的態度,做出正確的行為。
(二)榜樣激勵
榜樣激勵法是培養大學生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增強高校大學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
首先要選好典型,典型可來自學生中間,這樣更有說服力,可以是學習中的優等生,可以是具有優秀品質的學生黨員,可以是積極肯干的學生干部。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對以上典型進行表揚,并予以鼓勵,樹立良好榜樣,以此對有上進心的同學進行激勵。
(三)獎懲激勵
獎懲激勵是學生工作中最為實效的激勵辦法。所謂獎懲,就是通過一定的精神或物質方式,對符合我們管理意圖,達到管理要求目標的人或事進行表揚,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不符合管理意圖,違背管理禁令的人或事進行批評,給予否定和懲罰的一種方法。獎勵激勵是通過激勵和懲處的手段來調動人們積極性或限制其錯誤行為。
工作中的獎懲激勵實際上就是通過獎勵和懲處手段這個外部條件來調節,規范和促進學生在思想上,言論上,行為上符合學校培養目標,管理規定和學為準則等要求?!蔼剟钍菑恼鎭砜隙▽W生思想,行為中的積極因素,給予精神或是物質上的刺激,以達到鼓勵先進,發揚正氣之目的,懲處則是從反面否定學生思想行為中的消極因素,給予教育或處理,以達到明辨是非,糾正錯誤,促進轉化之目的?!?/p>
1.獎勵法
主要包括期末獎學金的評定,學年末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及各種競賽獎等,獎勵是對優秀同學的肯定和鼓勵,是對未獲獎學生的召喚和鞭策。
2.批評懲處法
針對學生中犯有錯誤,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可采用批評法從發面予以教育,目的是使其醒悟,改正過來,走上正軌。常常采用個別談話的方式,效果遠遠優于公開批評的激勵方式,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要采用懲處法,這是不得已而采用的負激勵法。
(四)情感激勵
情感激勵,著眼于對輔導員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對學生提出期望,讓學生在情感上,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熱情。
首先,用愛營造學生與老師之間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加親切感,根據學生對關愛和渴望的需要,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產生歸屬感和愛的需要。
其次,言傳身教。在情感激勵中,同一件事的關心或是斥責,給學生的情感感受不同,激勵的效果也截然相反,言傳身教就是要利用行為力量,成為學生中的一員,用自身對學習工作人生的態度來影響和激勵學生,把握時機增強對學生的培養教育。
在實際生活和工作,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激勵,無論來自自身還是他人,學生工作的激勵是我們繼續探索和應用的重要課題,通過激勵,可以很好地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無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還是學風建設活動中,若應用得當,效果將事半功倍。以上內容的簡單闡述,旨在學生工作中尋求一些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激勵辦法,以求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做好學生工作,為國家為社會儲備更高品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吉興香.淺談激勵機制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理論探索,2007,(9).
[2]陸浩.思想政治工作激勵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2.
[3]范中杰.論青少年榜樣教育的時代特征[J].教育科學,2001,(2).
[4]陳錫敏.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J].高校理論戰線,2002,(1).
[5]朱世博.高校建立學生干部激勵機制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