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需要,也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需要,還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因此師生應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言語道德修養,具體做到: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認真做好課堂教學實踐,加強教學言語道德的內省意識。
關鍵詞:加強;教學言語;道德修養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356-02
“修養”的含義很廣泛,概括說,主要指一個人在政治、道德、學識、技藝等方面,自覺進行的學習、磨煉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經過長久努力所達到的某種能力和素質。引申到課堂教學言語道德修養這一概念則主要指課堂教學言語行為主體在教學言語道德意識和教學言語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教學言語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要求,所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為活動,以及經過這種努力所形成的相應教學言語道德品質和達到的教學言語道德境界。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是提高師生言語道德水平的內在條件,而師生的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言語行為主體(教師和學生)本人的主觀努力,因此教學言語道德修養具有自律性和自覺性。
一、加強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必要性
1.加強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需要
教師的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部分,決定著教師教學的言語行為質量,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作為一名教師要使自己具有完美的教師素質,就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師教學言語道德修養,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不斷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職業要求的合格人才。這是教師自身職業的發展,也是教師自身作為生命體不斷成長的需要。由于社會的前進,任何人的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都不是固定不變而是需要發展變化的,教師也不例外。教師的教學言語道德水平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著,而這每一步的發展都離不開社會對自己的影響,必須通過教師自身在具體的教學言語實踐活動中的自我修養才能發揮作用。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問題也會不斷出現,主要體現在教學中的言語行為中,如言語歧視、言語侮辱、言語冷漠等,不但傷害了學生的利益,也有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利益,更影響了社會的整體發展利益。必須加強教師的教學言語道德修養,只有做到了言語道德修養,就會更好地在職業道德上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合格的教師。
2.加強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需要
教學中師生的言語道德行為對學生的道德影響乃至智慧提升的作用應該是毋庸置疑的,要培養受社會歡迎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提高師生的言語道德修養不可少。一是教師的言語道德修養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的根本職責就是育人,培養合格的社會人才,而青少年時代,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等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們的心理特征是極具可塑性和仿效性的。教師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故而,教師的言語道德水平,也決定著學生的言語道德水平。如果一個教師缺乏最基本的言語道德修養,那么很可能會對學生的成長帶來長久的負面影響。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你的學生自我教育要求你有一定的教育作風……如果老師不時對這個或那個學生大力惱恨并讓這種不良情緒‘發泄’出來表現為大聲呵叱和氣憤下隨意懲罰學生,力圖最厲害地訓斥他,那就不可能有學生的自我教育。”[1]如果一個教師缺乏言語道德修養,怎么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呢?更怎么能教化學生呢?二是學生的言語道德修養對自身言語道德的影響。言語道德水平是衡量學生全面發展好壞的重要部分。如果說教師的言語道德修養是影響學生自身言語道德水平的外在條件之一的話,那么課堂上學生自身的言語道德修養是提高學生言語道德水平的內在條件。因此,要真正成為一個講文明有禮貌,具有言語道德的時代新人,還必須有一定的言語道德修養。
3.加強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這與不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傳統應試教育區分開來,體現了注重人倫精神的現代教育要求。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是師生道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加強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是素質教育重要內容的體現,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途徑,對推進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加強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具體方法
1.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師生提高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沒有一定的科學理論知識做指導,教學言語道德修養將很難進行。贊可夫在談到對教師的要求時也說道:“為了順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一個教師應當掌握深刻的知識,受過很好的師范訓練,具備很高的一般文化水平和明確的思想政治方向性。”[2]而對于學生來說,正確的理論知識是指導自己言語道德健康成長的方向。因此師生在進行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時,必須要學好一定理論。
首先要學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因為作為一門研究倫理道德起源和發展規律的科學,也必然包含著對言語倫理道德的科學研究,它指導著教學言語倫理道德的研究方向。學習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師生道德修養的重要前提內容。它不僅是師生學習、理解教學言語道德要求的重要依據,而且能夠幫助師生加深對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意義的認識,進而增強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自覺意識。其次是語言學尤其是教學言語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對于教師來說通過學習語義學、修辭學、語境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不但能夠幫助教師打好語言的功底,提高職業技能,還能更好地使教師認識和把握課堂教學中的言語關系,促進課堂教學言語道德修養更好地進行。而對于學生來說,語言學理論知識不但是其整個學習內容的主要部分和關鍵部分,還能幫助他們深刻了解語言使用的規律,提高自身言語修養。再次是教學言語道德原則和規范。這是直接影響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因此,師生要認真學習教學言語道德原則和規范的內容,并經常用這些原則和規范來評價自己、審察自己在課堂中的言語表現,從而積極進行教學言語道德修養。除了學習以上理論知識外,還要了解一些與教育倫理相關的理論知識,這也是更好地支持和促進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內容。
2.認真做好課堂教學實踐
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過程,不僅是學習教學言語倫理相關理論知識的過程,還是師生積極在教學實踐中鍛煉的過程。課堂教學實踐是理論學習的基礎,是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必要路徑。雖然從理論上掌握一些關于教學言語的道德規范和要求是重要的,但實踐的作用更為重大。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說過:“學而于行之而止矣”。(《荀子·性惡》)指出學習了以后還要實踐躬行,用實踐結果來檢查自己的言語道德意識和言語道德行為,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克服自己在教學中的弱點,才能不斷深化自身的言語道德修養。蔡元培也說過,“道德不是記熟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3]實行才是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根本標準。因此,師生只有在課堂教學言語互動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言語行為的是非善惡,認識到進行言語道德修養的必要性,進而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教學言語的道德素養,這也是進行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目的。這就要求師生雙方都積極參入課堂教學互動實踐中,多交流,多溝通,互相學習,不斷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言語修養。
3.加強教學言語道德的內省意識
所謂內省就是內心省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有無過失。我國自先秦時期儒家思想家就重視這種內省的道德修養方法。《論語·顏淵》中提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孔子提倡“內省”、“自論”。孟子用“存心”對內省做了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宋明理學家繼承了孔孟的“內省”的修養方法。程頤提倡“誠敬”、“致和”、“集義”,王守仁主張“致良知”的方法。雖然這些都有唯心主義的傾向,但它強調道德修養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今天我們強調加強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內省意識,正是以辯證的眼光看到,教學言語道德修養不但離不開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也離不開個人的主觀努力。它是不斷提升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推動力。內省是教學言語道德修養一個很高的境界,只有做到內省才能在教學言語道德修養過程中做到知行統一,才能真正體現其修養的自覺本質。它使師生教學言語道德從外化變為內化,是教學言語道德不斷成長的表現和結果。
做到內省首先要在學習和實踐前做到自查,自查自己的教學言語行為的善惡現狀。其次是在學習和實踐中進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語行為是否符合教學言語道德標準,再次就是在學習和實踐后省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否合理妥當。內省對于教師來說更是至關重要。衡量一名教師的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內省程度如何。在對教師的修養水平的看法時,第斯多惠說過:“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4]因此,內省是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學生若沒有一定的言語道德內省意識,不但很難提升自己的言語道德修養,而且會影響其言語道德的成長。
總之,加強教學言語道德內省意識是進行師生教學言語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教學言語道德修養關鍵的一步。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應積極加強內省意識,敢于攀登這言語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208-209.
[2]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33-234.
[3]蔡元培教育文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17-118.
[4]張煥庭: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