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首兵團在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輝煌歷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與黨中央處理邊疆民族問題的高瞻遠矚分不開,更與中央維護民族團結的親切關懷息息相關。黨中央歷來十分重視和關心新疆各族人民的團結,對新疆的民族團結寄予殷切的希望,都做出過重要的指示。新時期,全面梳理和總結這些思想對兵團繼續發揮增進民族團結、維護新疆社會穩定更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新疆民族團結;重要指示;兵團實踐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038-02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和關心新疆各族人民的團結。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對新疆的民族團結寄予殷切的希望,都做出過重要的指示。他們反復告誡新疆兵團各族干部群眾:一定要搞好民族團結,把新疆建設好,保衛好。正是這些思想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發展屯墾戍邊事業起了指導作用,對其發揮增進民族團結、維護新疆社會穩定重要作用更具重要意義。
一、黨的第一代領導人關于加強民族團結的指示,奠定了新疆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基礎,促進了新疆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早在新疆解放前夕,毛澤東同志就諄諄教導進疆部隊指戰員和漢族干部,到新疆要為各族人民多辦好事。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的《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提出:“我們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于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他再次強調:“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關于新疆的民族關系,1963年9月,毛澤東在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上,對新疆工作做了7條重要指示,指出:新疆要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正確處理民族關系,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他反復強調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互相幫助的重要性:“不要以為只是漢族幫助了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很大地幫助了漢族。”同時他強調:“我們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于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而根據當時新疆社會發展現狀,中央賦予兵團的職責是要發揮“三個隊”即生產隊、工作隊、戰斗隊作用。
在實踐方面,1965年7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副總理陳毅視察新疆。周總理對兵團各方面的工作做了很多重要指示。在視察石河子墾區時,周總理為兵團題詞:“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勝利紅旗,備戰防邊,生產建設,民族團結,艱苦奮斗,努力革命,奮勇前進。”同時,陳毅副總理說:“新疆的形勢很好,各民族團結得好,生產建設兵團的工作很好,希望大家繼續共同努力,把祖國邊疆建設得更加繁榮和富強。”
196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賀龍,率領中央代表團來疆,參加自治區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在慶祝大會講話中,他對兵團做了很高的評價:“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堅決執行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繼承了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既是生產隊,又是工作隊,同時又是戰斗隊。在新疆各族人民的熱情支持下,創造了在少數民族地區大規模地、迅速地發展農、工、牧業生產,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成功經驗,不僅加速改變了新疆的自然面貌,繁榮了新疆經濟,而且對鞏固國防,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有著極為重大的作用。”
正是這些思想給予了在新疆實踐民族團結、履行屯墾戍邊歷史使命的兵團重要的推進力量,促使兵團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1954年10月兵團組建后,就繼承了駐疆部隊為民愛民的光榮傳統,自覺地接受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領導,嚴格遵守政府的各項法規和法令,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無私地支援新疆各族人民發展農業合作化與建設現代國營農場,密切了與各族群眾的血肉聯系。
自兵團成立以來,在幫助地方勘測設計土地、規劃條田,修理機車、農機具的奮斗中;在修橋、打井、辦電站、支援水利建設的生產實踐中;在醫療隊、服務隊下鄉,幫助地方培訓各類技術人員、提供大批良種、良畜、化肥和農藥和資金的無私奉獻中,努力踐行著黨中央的囑托;60年代初,兵團還幫助規劃支援地方新農村建設,支援地方實施“五好建設”(好條田、好渠道、好林帶、好道路、好居民點)。到1966年,兵團實現了經濟發展史上的第一次輝煌,并在實踐中緊密團結了邊疆各族人民群眾,為新疆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二、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針對新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成為新疆改革開放形勢下的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非常重視和關心新疆民族團結,多次專門討論新疆工作問題,強調新疆一定要搞好民族團結工作。1981年7月,中央書記處在討論新疆工作問題時指出:搞好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是進一步做好新疆各項工作的關鍵,希望新疆的同志進一步增強信心,加強團結,再接再厲,把新疆工作做得更好。
同時,改革開放初期的新疆,境內外分裂勢力加緊利用一些刑事案件挑起“反漢、排漢”的事端。1981年6月30日,王震寫信給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建議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7月1日,鄧小平批示:“請王震同志牽頭,約請有關部門領導同志,對恢復生產建設兵團的必要性做一系統的報告,并為中央擬一決議,以憑決定”。同年10月11日,黨中央決定調王恩茂同志回新疆工作。臨行前,鄧小平同志作了5個方面的指示,指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就是現在的農墾部隊,是穩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恢復。”是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做出了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此后,兵團在黨中央民族團結政策的指導下,開始在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的斗爭中履行屯墾戍邊使命。兵團這支獨特力量,為維護民族團結大局,勇當維穩先鋒,并堅韌致力于改革發展,經濟逐步恢復。
三、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把民族團結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社會穩定、挫敗國內外民族分裂主義勢力聯系在一起,使之更具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針對性
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人江澤民等多次親臨新疆考察工作,對新疆的民族團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反復告誡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加強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要努力發揚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這是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重要保證。”又指出:“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新疆各族人民的關懷,是鼓勵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動力。
此間,兵團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當犯罪分子、民族分裂分子破壞民族團結行徑猖獗時,當面對新疆頻發暴亂和突發事件的局面,果敢的兵團武警戰士和英勇的兵團民兵均發揮了“戰時能用”的作用,挺身協助解放軍平定暴亂。
黨中央高度肯定了兵團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國家也逐步加大了對兵團的支持力度。1990年8月28日,江澤民同志考察新疆時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題詞:“艱苦奮斗,屯墾戍邊,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維護祖國統一,增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1990年3月,國務院批準兵團計劃單列,把兵團的經濟發展計劃直接納入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計劃。這為兵團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了兵團各農場的經濟發展。3月13日,國務院下發國函[1990]24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批準兵團實行計劃單列。《通知》還指出:兵團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要認真抓好治理整頓、深化改革工作,努力實現兵團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兵團的領導,繼續給予支持,兵團也要繼續尊重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領導。
四、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第四屆領導集體把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作為新世紀的民族工作主題,要求兵團處理好“三大關系”,發揮“三大作用”
胡錦濤同志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中指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國分裂,民族離亂,是各族人民之禍”。2006年9月,胡錦濤視察新疆及兵團工作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作出了兵團要處理好“三大關系”、發揮好“三大作用”的重要指示,其中明確指出要處理好兵地關系。據2007年8月溫家寶總理視察新疆的指示,2007年12月聶衛國政委在兵團黨委五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報告和2008年6月王樂泉在兵團第六次黨代會講話中都將兵團概括為“既融入新疆社會又高度集中統一的集團化組織”。明確了兵地既要相融,又要有兵團特殊優勢。這些重要指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壯大兵團實力、推動兵團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新時期,在兵地經濟融合,共建和諧新疆的實踐中,兵團充分利用各項政策,積極采取措施使新疆較快地與內地加強各種聯系的同時,客觀上也增進了內地省區各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特別是與新疆少數民族的交流和團結。從1983年起,兵團按照自治區的統一部署,堅持每年5月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1982年以來,兵團先后召開了四次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表彰大會,涌現出了大量的民族團結優秀單位和一大批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兵團成立59年來,始終把促進邊疆民族團結作為屯墾戍邊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來抓,新疆改革發展的實踐也有力地證明了加強民族團結是新疆繁榮發展、各族人民和諧共榮的重要保證,是黨中央對新疆各民族的殷切要求和期望,是新疆2400萬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兵團履行屯墾戍邊的重要使命和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