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檔案軟件是檔案信息化的重要條件,在檔案管理與應用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檔案軟件研究狀況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掌握與了解檔案軟件研究及共應用情況,為檔案技術裝備評價評估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撐與數據支持。
關鍵詞:檔案;軟件;檔案軟件;研究
中圖分類號:G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211-02
一、樣本來源
研究樣本來自中國知網的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檢索項為“篇名”,檢索詞為“檔案”并且“軟件”。檢索范圍為該庫中的所有文獻,時間上沒有上下限,檢索時間為2013年3月5日。檢索共檢得271篇文獻。
二、文獻學科分布
從271篇文獻所涉及的學科來看,由于各個學科及行業均涉及檔案管理工作,因此文獻涉及檔案及博物館、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等30個學科。同時由于學科此問題涉及學科交叉,文獻數量統計亦有重疊,文獻總計數為387篇次。其中發表文獻在2篇以上的學科有13個,共涉及文獻370篇次,具體情況是:檔案及博物館186篇,占68.63%;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142篇,占52.40%;工業經濟9篇,占3.32%;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7篇,占2.58%;高等教育、審計各5篇,各占1.85%;企業經濟4篇,占1.48%;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林業、自動化技術、民商法、文化經濟、自然地理學和測繪學各2篇,各占0.74%。發表1篇文獻的有:資源科學、體育、出版等17個學科,各占0.37%??傮w上涉及面廣,主體明確,重疊率高。
三、文獻年度分布
從相關文獻發表的年度分布看,1986年第一篇相關文獻發表以來的28年間,除1990年沒有相關文獻發表,其他27年均有相關文獻發表,研究的持續性很強。其趨勢圖見表1:
從文獻的發布趨勢上看,在80年代經過一個短暫的低關注度的開始階段后,從90年代起至今整個研究基本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最高值為19篇,最低值為1篇,平均值為9.7篇。高峰期處在1998至2000年區間,多數年份(15年)處在10至15篇的區間。
四、文獻基金分布
全部271篇文獻中受到基金資助的只有一篇?!睹晒盼臋n案管理軟件中的蒙古文處理技術》一文來自于國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項目(60163003)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02JAZJD850003)。
五、文獻研究層次分布
從文獻所處的層次看,271篇文獻中,社會科學類的201篇,占74.17%;自然科學類67篇,占24.72%,教育類3篇,占1.11%。其中社會科學中基礎研究132篇,占48.71%;行業指導61篇,占22.51%;政策研究4篇,占1.48%;職業指導4篇,占1.48%。自然科學類中工程技術40篇,占14.76%;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16篇,占5.90%;行業技術指導9篇,占3.32%;專業實用技術1篇,占0.37%;政策研究1篇,占0.37%。教育類的經濟信息兩篇,占0.74%;基礎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1篇,占0.37%。研究明顯偏重于社會科學,這與檔案學的學科屬性直接相關。
六、文獻作者分布
從作者分布來看,271篇文獻中署名文獻231篇,重名作者362人,不重名作者340人。俞志華4篇,占文獻總數的1.48%;陳競亞、韓偉、殷■萍、朱壽松4人各3篇,占文獻總數的4.44%;陳偉斌、龔濤、李晉川、林林、邱曉威、宋剛、謝瑞娟、胥向東、張佳、張靜10人各兩篇,占占文獻總數的7.38%;畢朝霞、蔡燕平、曹巨生、常明、張靜等343位作者各1篇,各占文獻總數的0.37%。
在全部文獻中,由兩名以上作者合作的77篇,占28.41%。其中6名作者的兩篇;5名作者的6篇;4名作者的6篇,3名作者是17篇,兩名作者的46篇。獨著的有194篇。合作率接近30%,合作率非常高。
七、文獻機構分布
在271篇文獻中,署明作者單位的189篇,其中發表文獻2篇以上的有16個單位,合肥工業大學4篇,占2.12%;國家檔案局、廣東省檔案局各3篇,占3.17%;中鐵十七局集團、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中國人民大學、鄖陽醫學院、上海市檔案局、清華大學、河南大學、河海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福州大學、船舶總公司719研究所13個單位各兩篇,占13.76%;總參通信部檔案館、重慶工商大學檔案館、鄭州市檔案局、云南工業大學等172個單位各1篇,共占91%。
這其中有19篇文獻由2個以上單位合作完成,單位合作率為10.1%。其中由4個單位合作完成的1篇,2個單位合作完成的18篇。
在189篇署名作者單位的文獻中,涉及190個單位,其中發表文獻2篇以上的有16個單位,發表文獻26篇。其中檔案行政管理機關20個,占10.5%;高校49個,占25.79%;檔案館(室)27個,占14.21%;其他單位94個,占49.47%。
八、文獻期刊分布
從期刊分布上看,271篇文獻分布在120種期刊上,其中核心期刊134篇,占49.45%;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1篇,占7.75%;其他雜志116篇,占43.5%。發表2篇以上的期刊有29種,占期刊種類的24.17%;共發表文獻180篇,占文獻總數的66.42%。其中城建檔案24篇;蘭臺世界20篇;機電兵船檔案14篇;檔案學研究11篇;北京檔案、檔案管理、中國檔案3種各10篇;浙江檔案8篇;檔案學通訊、湖北檔案、四川檔案3種各7篇;黑龍江檔案、蘭臺內外兩種各6篇;檔案與建設5篇;云南檔案4篇;檔案、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科技信息3種各3篇;檔案時空、湖南檔案、山東檔案、上海檔案、辦公室業務、才智、江西審計、礦產與地質、學理論、中國房地產、中國計量等11種各兩篇。而山西檔案、吉林檔案、貴州檔案、檔案天地、中國審計等91種期刊各發表1篇。
在全部120種期刊中,檔案學期刊24種,占全部期刊數的20%。發表文獻164篇,占全部文獻的60.52%。在24種檔案學期刊中,檔案學核心期刊10種,占全部期刊數的8.33%,發表文獻86篇,占全部文獻數的31.73%。
九、文獻內容分布
從文獻的內容上看,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檔案管理軟件介紹、商品化軟件、企業檔案管理、事業單位檔案管理、檔案管理軟件、數據庫開發、計算機軟件、軟件開發、網絡軟件、電子表格應用、檔案信息化、軟件應用、軟件選購對策、開源軟件、軟件存在問題等方面。與檔案軟件評估評價相關的文獻有5篇,分別是陳競亞1997年發表在《檔案學通訊》上的《檔案微機管理軟件的評測》,邱曉威、王云1997年發表在《中國檔案》上的《檔案管理軟件測評及其方法》,俞志華1999年發表在《機電兵船檔案》上的《如何對檔案管理軟件進行系統評價》,祝潔2009年,石華、彭志超2010年分別發表在《蘭臺世界》上的同名《檔案管理軟件測評指標體系研究》。檔案軟件評估評價指標與方法研究相對較少,研究成果也十分有限。但層次相對比較高,對檔案軟件評估評價指標體系建設與評估評價方法的確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十、結語
檔案軟件是檔案信息化與檔案自動化管理的主要技術裝備,對檔案軟件進行評價與評估有利于在選擇與使用檔案軟件時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更經濟。從對271篇與檔案軟件有關文獻的統計分析看:
1.文獻的涉及面廣,主體明確,重疊率高,研究的持續性很強。一方面與各行各業均有檔案工作有關,另一方面是因為軟件應用與各學科存在著普遍的交集。從文獻發表的年度趨勢看,整個研究持續性很強,始終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2.國家重視不夠,偏重于社科理論性研究。僅有一篇文獻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表明這一問題的研究并沒有得到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而從文獻所處的層次看,研究明顯偏重于社會科學,超過四成的應用性研究則表明整個研究略為偏重于理論。
3.個體合作率高于單位合作率,尚未形成核心作者與檔案研究機構。從作者情況看:文獻合作率接近30%,說明這一研究更適合集體性研究。兩篇以上的作者只有15人,發表文獻只占文獻總數的13.3%,對此問題的關注還處于零星的散發狀態,目前還沒有形成核心研究者群。文獻的單位合作率只有10.1%,遠遠低于28.41%的個人合作率。這說明研究基本上還是基于一個單位使用檔案軟件的情況,對一定范圍內的多個單位使用情況的研究還非常少。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研究成果的普遍適用性。從單位的類型及對此問題的關注度來看,其他單位的關注度最高,高校次之,檔案館(室)居第三,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位列最后。
4.期刊刊文量小,檔案學期刊表現突出。從期刊分布上看,刊均只有兩篇多一點。整體上核心期刊與普通期刊刊發文獻數量大體相當。24種檔案學期刊,以20%的刊數發表了60.52%的文獻,成為這一研究的主要期刊群。24種檔案學期刊中,檔案學核心期刊又以8.33%的數量,發表了31.73%的文獻,成為這一研究的核心期刊群。
5.內容全面,評價評估較少涉及。從文獻的內容上看,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檔案管理軟件介紹、商品化軟件、企業檔案管理、事業單位檔案管理、檔案管理軟件、數據庫開發、計算機軟件、軟件開發、網絡軟件、電子表格應用、檔案信息化、軟件應用、軟件選購對策、開源軟件、軟件存在問題等方面。與檔案軟件評估評價相關的文獻數量十分有限,但層次相對比較高,對檔案軟件評估評價指標體系建設與評估評價方法的確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雁平.綜合檔案館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的原則[J].辦公自動化,2011,(14):42-43.
[2]方婷,吳雁平.檔案安全保障指標體系建設研究[J].檔案管理,2011,(6):12-15.
[3]吳雁平.內包,還是外包?——對檔案數字化工作的思考[J].檔案管理,2012,(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