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馳名商標的認定,是指有關機關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依據具體事實,認定其商標是否構成馳名商標的過程。2005年,國內首例法院判決撤銷行政機關認定的馳名商標案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撤銷了商標評審委員會對“21金維他”馳名商標的認定,使得業界及社會大眾展開了對于馳名商標司法認定和行政認定的探討。通過“21金維他”案件,討論馳名商標認定雙軌制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以完善馳名商標雙軌制的認定,以實現保護馳名商標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馳名商標認定;雙軌制;完善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125-02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經濟、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的相關法律、政策都紛紛調整。毫不例外的,馳名商標的認定制度也相應做了改變。2001年7月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2002年10月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馳名商標的認定方面,使人民法院獲得了認定的權力。自此,馳名商標的認定形成了司法認定與行政認定并行的雙軌制機制。
一、司法認定與行政認定的交鋒——“21金維他”案
2002年8月8日,民生公司以中南公司(后更名為巨元公司)注冊的“21金維他及圖形”注冊商標(爭議商標)與其在先注冊的“21金維他”商標(引證商標)構成了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起撤銷爭議商標的申請,并請求認定自己的注冊商標為馳名商標。巨元公司對于商評委的決定不服,提出了行政訴訟。
在對于認定馳名商標方面,兩審法院均不認定該商標為馳名商標。其理由在于民生公司提交的用于證明引證商標為馳名商標的證據時間較早,廣告宣傳方式單一、數量較少,且民生公司提交的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及利稅統計數據,沒有稅務機關或審計機構的證明,也沒有其他證據予以佐證。因此,2005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撤銷了商評委對“21金維他”馳名商標認定的判決。
“21金維他”案件歸根結底就是在排除行政認定的干擾下,對商標是否馳名做出了一個判斷,但是它之所以引起了社會、業界的廣泛關注,是因為它打破了馳名商標行政認定長期的強勢狀態,將馳名商標的司法認定與行政認定分庭抗禮,馳名商標的雙軌制認定機制由此打開。
二、馳名商標認定單軌制與雙軌制
(一)馳名商標認定單軌制
馳名商標的單軌制認定即馳名商標的行政認定。該制度確認于1996年的《暫行規定》。在單軌制模式下,馳名商標的認定方式分為兩種基本模式:主動認定和被動認定。主動認定能夠提供事先的保護,使商標所有人避免不必要的糾紛。而被動認定則是一種事后認定的方式。其認定標準在《商標法》第14條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如認證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狀況,該商標被仿冒侵權的情況等等。
但是,由于法律、法規對馳名商標在行政認定過程中的許多具體操作都沒有做出明確的細節規定,使得認定在實踐中暴露出諸多問題。隨著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對于商標的重視程度也越顯提升,相應的商標確權、侵權案件日益增多,這就必然導致行政認定的工作量增大,案件受理、審結的周期加長。
(二)馳名商標認定雙軌制
正因為馳名商標的單軌制行政認定存在著許多不足,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將單軌制的認定變成了由司法認定與行政認定并行的雙軌制模式,是在原有的馳名商標行政認定基礎上加之司法認定。相較于單軌制認定,雙軌制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雙軌制認定,比行政機關一方認定更具客觀性。同時,雙軌制的認定模式有利于雙方權力的制衡,使得做出的評價更為科學和正確。
其次,基于國情,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于馳名商標的保護意識還不夠強烈。經濟、政治的發展程度,也不容許我國能夠和部分發達國家一樣,實行單軌制的馳名商標認定機制。
最后,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下,國際慣例和現實的需要都督促著我們勢必賦予司法機關相應的認定權利。
但是,在雙軌制認定優勢突顯的今天,該種模式下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行政認定與司法認定沒有主次之分,事后認定的方式不利于保障商標權人的利益,馳名商標認定標準不明確等等。
三、馳名商標雙軌制認定機制的完善
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勢必經歷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在明確雙軌制認定優勢與劣勢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馳名商標的認定機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如今對于基本原則的運用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
首先,關于個案認定、被動保護原則中體現出的問題。個案認定、被動保護原則勢必會造成馳名商標認定的滯后性,商標侵權行為已經產生,對于企業已經造成的損失很難彌補。
其次,相關認定主體在認定中如何把握主觀性評價程度的問題,值得商榷。在馳名商標的認定標準中,大多數依據的是主觀性的判斷。對于概念的界定,很難把握相同的標準。
再次,商標權域內馳名原則的運用問題。眾所周知,商標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在一國注冊的商標,只在該國的領域內受其本國法律保護。此時全球馳名商標有可能在我國不受馳名商標保護的問題就值得商榷。
最后,司法實踐中案情需要原則所暴露出的問題。在實踐中,部分企業通過“虛假訴訟”等方式獲得了馳名商標的認定,無疑是不利于商標制度的建設。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認定應以行政認定為主、司法認定為輔
馳名商標的行政認定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認定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并且商標局以及商標評審委員會作為行政認定的機關,有著很強的專業性。相比較而言,司法認定則是通過人民法院對馳名商標進行認定,在專業性與專職性上有所欠缺。同時,行政機關在阻止商標侵權方面,具有很強的執行力。能夠通過強制力,有效地阻止商標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而司法機關顯然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有效。因此,馳名商標司法應以行政認定為主、司法認定為輔。
(二)認定應以被動認定為主、主動認定為輔
馳名商標的認定在現有的被動認定為主的前提下,針對個別案例依法主動審查。對于在全國范圍內知名度較高、有較好聲譽的企業商標,相關機構可以進行主動的馳名商標認定,采取事先保護的方式,來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細化馳名商標認定細則
首先,規定馳名商標銷售額標準。根據各省份不同的經濟發展程度,規定馳名商標的銷售額標準。硬性規定銷售額標準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法官的主觀隨意性,也更加有利于促進公平、正義的民主法制建設。
其次,明確規定“相關公眾”的范圍。《最高法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相關公眾”的釋義對于實踐仍是過于抽象。在具體操作時,法官或商標評審員需要對不同的行業都有所了解,才能對“相關公眾”做不同的理解,也才能防止概念的界定過于狹窄或寬泛。
最后,明確“較高聲譽”的認定。權利人可提交有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授予的榮譽稱號、證書等作為佐證;與此相對的,商標是否存在資信狀況嚴重不佳、有無因重大違法經營情形等也可作為評價該商標是否“較高聲譽”審查內容。
(四)加強系統拘束力,抑制地方保護主義
加強系統拘束力不僅是加強系統內部的權利約束及制衡,還要加強司法認定與行政認定兩種模式之間的約束力。如:商標局的認定權不具有終局性,應接受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復審及人民法院的司法審查等方式。同時,地方保護主義的突顯使得商標的認定存在傾斜,也促使我們去制約部門之間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此類現象的發生。
(五)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提高馳名商標認定效率
馳名商標的認定主體包括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和近百個人民法院。認定主體的多樣化,也會導致商標認定產生分歧,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在具體細節、程序認定過程上達成一致,提高工作效率。正如之前所明確的,量化馳名商標評定細則、認定以行政為主等。
(六)建立馳名商標認定公告制度
馳名商標認定的公告制度是仿照了專利、商標的公布制度。商標權利在通過行政或司法認定馳名商標后,相關機構要對該商標進行公告,任何人若對此有異議均可以提出請求,只有在經過公告期后,該商標才能真正確立為馳名商標。馳名商標的確立公告制度,有利于完善馳名商標的認定制度,也有利于使馳名商標獲得公眾的認可,促進企業的發展。
四、結語
馳名商標是一種無形的寶貴財富,是企業品牌建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知識產權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更加執著于堅持現有的雙軌制認定機制。在實踐的基礎上,尋求馳名商標認定雙軌制機制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瑛.淺議我國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J].商場現代化,2009,2(565):289-291.
[2]朱楷東.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J].法制與經濟,2011,9(287):68-71.
[3]孫祥和,王紅.馳名商標行政認定和司法認定融合與分離研究[N].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8-24,(114):15-17.
[4]賴志忠.馳名商標司法認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特區經濟,2009,(8):247-248.
[5]招栩彤.論馳名商標的認定[J].群文天地,2012,(10):244-248.
[6]陳紅國.對我國馳名商標認定模式的多角度評價[N].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0-28(5):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