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現狀對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意義重大,本調查以藏族大學生為樣本,運用調查問卷結合個別訪談方法,對藏族大學生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和主流文化認同對策。
關鍵詞:藏族大學生;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385-02
歷史證明,多民族國家內公民的國家認同和主流文化認同度高,多民族國家就能歷經風雨變化而保持統一,反之對國家的統一就會提出挑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現狀對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意義重大,而各民族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狀況,對其他社會群體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事業的成敗舉足輕重。本調查以藏族大學生為樣本,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關理論,自行編制《藏族大學生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調查問卷》和綜合訪談提綱,調查藏族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度、對中華民族統一體的認同度;對本民族的認同度;對藏族文化的認同度、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度和對當代中國主流文化的認同度。
一、藏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現狀
國家認同主要調查藏族大學生對中國公民身份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統一體的認同和對中華民族利益的認同情況。在受調查的藏族大學生中,87.6%的學生認為作為中國公民是自豪的,86.3%的學生認為藏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85.9%的學生認為西藏的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祖國大家庭的支持和幫助,對于“國家利益至上”的說法,持“同意”態度的為79%,80.3%的學生認為國家要加大力度打擊“東突”、“藏獨”等分裂勢力,85%的學生期盼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藏族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比較好,能夠積極地肯定和認同中華民族這個統一體,能自覺認同中華民族利益。
雖然藏族大學生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傳統中長大,但成長于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準則下生活,接受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內容和形式,自小在接受民族教育的同時,必然受到國家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再加上國家在藏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扶持政策,使西藏教育、經濟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當代藏族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社會主義新西藏建設的受惠者,所以對國家的認同度、中華民族統一體的認同度和中華民族利益認同度比較高。
二、藏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現狀
民族認同主要調查藏族大學生對本民族身份的認同,以及自己和其他民族成員交往時的情況,調查表明藏族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93.5%的藏族大學生為自己的民族身份而自豪,不分在西藏和在內地就讀的地域區別,93.2%的學生表示在參加學校和社會的活動時,和其他民族相處沒有困難。
以上數據和學界已有研究成果呈現出一致性,即藏族大學生的民族認同度非常高,這和我國的民族平等政策和藏族傳統文化的影響正相關。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共產黨把民族平等寫入了憲法,采取了許多措施,保證民族平等,藏族大學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習慣得到了很好的尊重和保護。藏族傳統文化的特征是藏族大學生民族認同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藏族大學生在地處青藏高原的西藏長大,西藏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和歷史發展過程,孕育了藏族獨特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藏族人民在嚴酷的自然條件和黑暗壓抑的社會條件下創造的藏族文化,是維系藏民族共同體的強大精神紐帶,具有很強的向心力,是藏民族個性特征的重要表征。在藏族傳統文化中占據影響力最大的是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屬于一種穩定的、缺乏快速反應力的意識形態,藏族傳統文化也因此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仍然能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和延續性,藏族大學生自幼生長在這樣的特殊文化環境中,就算是進入外地學習,脫離了原有的民族文化圈,其民族認同度仍然非常高。
三、藏族大學生文化認同現狀
文化認同主要調查藏族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對當代主流文化的認同。文化認同為身份認同提供基礎和基石,藏族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對本民族的認同呈現一致性。91%的藏族大學生表示精通本民族語言,93.2%的學生了解本民族的風俗習慣,83.6%的學生會積極閱讀有關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書籍和資料。由于對中華民族利益的認同,藏族大學生主體對當代主流文化認同度比較好。85.7%的學生贊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83%的同學贊同“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87.3%的學生贊同“我們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80.1%的學生贊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制度”,79%的學生贊同“民主改革是西藏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在開放式問答中,藏族大學生最欣賞的內地人物中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其后是孔子、李白、諸葛亮、孫中山等,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藏族大學生對當代主流文化的認同度比較好。在訪談中也發現藏族大學生國家歷史文化知識和政治理論素養有待提高。在個別訪談中,學生對西藏納入祖國版圖時間回答正確的不到60%,關于西藏地方和中央關系史,部分學生甚至存在比較嚴重的誤解,一半以上的學生不能準確說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學生歷史文化知識和政治理論學習內容較淺。
四、提高藏族大學生國家認同和主流文化認同的對策
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經過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社會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經濟發展實現了重大飛躍,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成效顯著,教育、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傳統優秀文化得到發掘、保護和創新,人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要想保持西藏的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必須提高西藏各民族人民對國家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對當代主流文化的認同。藏族大學生是建設西藏、發展西藏和穩定西藏的中堅力量,是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生力軍,提高藏族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對西藏的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
1.進一步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體系,通過共同的文化紐帶建構每個藏族大學生內心深層的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國家認同。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概念,各民族在統一的國家內部生存,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制度,這為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共同性提供了基礎。中華民族文化應該是涵蓋各民族文化內容的多元一體的文化概念和符號系統,要把藏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納入到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系統之中。藏族傳統文化中不乏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更包含了許多基本的道德要求和標準,如“知恥、公正、信仰、憐憫、誠實”等做人的道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佛教戒律,這些與中華民族主流文化對人的道德倫理要求是契合的,應該不斷促進藏族文化和中華民族主流文化的融合,引導藏族大學生積極團結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來,提高藏族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統一體和國家的認同。
2.促進西藏區域經濟和社會公平發展,為中華民族文化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也就是說,經濟、政治決定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經濟、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經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新西藏建設,社會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教育、科技和醫療衛生事業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為了增加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經濟基礎,我們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民族政策,促進西藏區域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利用市場經濟的力量,促進各族人民之間的交流和文化融合,構筑新的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
3.加強藏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理論高度認識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認同的重要性,倡導和維護主流文化的主體地位。在多元文化的國際背景下,思想文化豐富龐雜,對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形成一定的沖擊和解構,應加強國家意識和主流文化的宣傳教育,倡導和維護主流文化的主體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藏族大學生文化建設和國家認同。
4.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創新校園活動、發展校園宣傳媒體和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等途徑促進藏族大學生對國家和主流文化的認同。
藏族大學生只有立足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根基,積極調適,提高國家認同和主流文化認同,著眼于改革開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才能擔當歷史賦予的使命,才能在保持本民族獨特文化的前提下融入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的潮流。
參考文獻:
[1]韓震.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一種基于歷史哲學的分析與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1).
[2]萬明剛,王亞鵬,李繼利.藏族大學生民族與文化認同調查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2002,(5).
[3]張雁軍,馬海林.西藏藏族大學生文化認同態度模式研究[J].青年研究,2002,(6).
[4]王水平,胡盛華,張修祥,李文.漢區藏族大學生的文化融合研究[J].社會發展,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