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慶旅游職業學院作為專業培養應用型旅游人才的高職院校,探索與旅游專業相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模式,以期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旅游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未來的從業要求,思政課的教學重點著重圍繞關于正確的職業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遵紀守法教育展開;開展思政課的途徑主要有課堂實踐教學(課堂主題討論、角色模擬)和課外實踐教學(期末匯報演出、社會參觀調查)兩種。
關鍵詞:高職旅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重慶旅游職業學院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305-02
引言
中國旅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說制造業解決了短缺,服務業提升了便利,那么,旅游業就是幸福的載體。”旅游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汪洋同志在日前召開的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目前,全國旅游直接從業人數超過1 350萬,帶動相關行業就業超過8 000萬。全國星級飯店總數達1.4萬家,旅行社達2.5萬家,各類旅游景區景點達2萬多家,其中,5A級旅游景區153家[1]。旅游業的快速成長,勢必需要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旅游人才,如何為我國旅游業培養更多更好的旅游人才,如何使旅游教育更適應旅游業的實際需要和未來發展,是作為專業培養從事一線服務的旅游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旅游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每一位旅游教育工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職責去認真思考,其中就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的教學工作者。目前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普遍存在著“低效”現象,原因在于,很多思政課教師沒能考慮到學生的專業特點,脫離學生的專業實際,缺乏針對性,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高職旅游院校環境下,為了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積極探索與專業相結合的思政課教學改革之路,聯系學生的旅游專業實際,著眼學生的旅游職業生涯發展,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旅游專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改革,思政課贏得了學生的共鳴,提高了實效性,充分發揮了思政課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推動了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提高。
一、高職旅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點
結合高職旅游院校的特點及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未來的從業要求,思政課的教學重點應該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正確的職業觀教育
據2010年2月15日人民網—麥可思《2009屆大學畢業生“職場新人”報告》對近5 877份調研問卷的分析結果,在2009屆大學畢業生離職比例最高的十大職業中,旅游領域的“餐飲/娛樂”居離職行業之首,“酒店/旅游/會展”居第八位。據報道,一般行業正常的人員流失在5%-10%左右,而旅游業企業員工的流失率竟高達20%以上。這些數據表明,高校培養的旅游人才并沒有將旅游類職業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奮斗領域,而是流向了其他行業。這就使得我國旅游人才教育與旅游產業發展需求之間產生了嚴重的錯位:一方面是旅游行業每年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而另一方面是旅游專業人才就業卻不理想,流失率很高。究其原因,除了待遇因素影響外,旅游人才不正確的職業觀是重要原因。由于受陳腐觀念的影響,在社會上和旅游業內部存在輕視旅游工作的落后意識,認為服務工作就是伺候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這種認識問題造成大量旅游一線從業人員缺乏職業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因此,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重新認識旅游行業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地位與作用,使他們認識到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的興旺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服務并不低人一等,而是順應世界的潮流表現。涉及的思政課內容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和第六章“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第六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形勢與政策》的第三講的五節“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頭腦”。
(二)關于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入境外國游客的增多,旅游從業人員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接觸外國人。俗話說“外事無小事”,旅游從業人員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他所服務的企業,更是代表著中國。國家旅游局的文件中就指出:“導游員必須是熱愛祖國的,他不僅自己是堅定的愛國主義者,而且要通過自己的講解和服務,使來華訪問的旅游者深深體會到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思政課教師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時,結合旅游案例,培養大學生的“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維護祖國的獨立、完整、統一和尊嚴”、“維護各族人民的安定團結”、“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意識。涉及的思政課內容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第三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第八章“中國特色國家統一的戰略構想”;《形勢與政策》的第二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第五講“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及第十三講“臺灣問題和臺海局勢”。
(三)關于遵紀守法教育
旅游市場的正常秩序離不開每位旅游從業人員自覺地遵紀守法,沒有旅游從業人員的遵紀守法,就沒有旅游市場的正常秩序。不可否認,近年來旅游市場上種種失范行為屢被曝光,違法違紀的現象屢禁不止,這不僅影響個人職業前途,還會惡化行業整體聲譽,甚至會影響到國家形象。因此,旅游從業人員對各種違法違紀的現象一定要保持應有的警惕,保持這種警惕的關鍵是要知法、懂法。旅游從業人員在接待服務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意外情況,在界定意外事件結果的責任時,檢驗旅游從業人員在接待服務工作中是否按照國家法律和行業紀律行事,就成為了確定其是否有責任的一個關鍵條件。因此,思政課教師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時,結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合同法》、《旅游法(草案)》以及《民法》等和旅游行業有著密切聯系的法律法規,培養大學生的“為游客服務,做法律和紀律允許做的事情,做應該做的事情;不做法律和紀律禁止做的事情,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情”的意識。涉及的思政課內容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第七章“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和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第五章第三節“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形勢與政策》的第五講“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高職旅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途徑
旅游業是應用性、綜合性很強的服務行業,高職旅游教育培養的是從事一線服務管理工作、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旅游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旅游教育過程中必須重視實踐環節,思政課也不例外。一名合格的旅游從業人員應該具備以下素質:較高的政治覺悟和良好的旅游職業道德、較好的文化修養、掌握必要的服務常識和服務技能、較強的識別能力和活動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筆者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和學生應具備的旅游行業素質,設計了一套具有鮮明實踐性、專業性、可操作性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如下:
(一)課堂實踐教學
1.課堂主題討論
教師引導和組織學生就教材或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尤其是和旅游行業有關的熱點問題進行共同討論,互相啟發,進而得出比較全面、深刻的觀點和結論。這一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覺悟,了解旅游職業道德知識。
2.角色模擬
要求大學生結合思政課的理論觀點,主動地去觀察分析發生在身邊的有關反映旅游行業大事小情的素材,通過自創劇本、自組團隊、自演角色的方式以演講、朗誦、相聲、小品、歌舞等文藝形式表演出來,以宣傳旅游行業的“真、善、美”,針砭旅游行業的“假、惡、丑”。這一教學形式可以鍛煉學生的旅游服務技能、語言表達能力,增強活動能力,培養職業道德意識。
(二)課外實踐教學
1.期末匯報演出
這是課堂角色模擬的延伸,思政課的期末匯報演出采取比賽的方式展開,分為班內初賽、院系復賽和學校總決賽三個階段。在學期初向學生征集期末匯報演出的節目,要求自愿參加,人員自由組合,節目形式不限,時間在十分鐘作用,依據思政課的理論知識,重點反映旅游行業的方方面面。因為從學生對節目的策劃、排練、演出到決賽,貫穿整個學期,所以該方式可以極大鍛煉學生的策劃、組織、活動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增強服務意識和技能,有助于職業道德意識的養成。
2.社會參觀調查
要求大學生以社會為課堂,以人民為教師,以旅游行業為關注重點,以課余生活和假期為主要活動時間,聯系思政課所學理論,采用參觀、訪談、問卷調查等手段獲取第一手信息資料,然后通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得出參觀調查研究結論。這一教學形式可以鍛煉學生的識別能力和活動能力,加強旅游文化修養,磨煉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總之,思政課只有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專業需要進行,才能貼近大學生的實際,使大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進而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3/0516/c41570-2150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