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商務成本框架為基礎,以長三角主要城市商務成本為依據,進行寧波市商務成本的探析。研究發現,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政府服務與決策、基礎設施等都是影響商務成本的重要因素。寧波市的商務成本較周邊城市而言相對較低,從而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但其中某些商務成本要素并不低。所以,寧波地區可以通過轉變和優化產業結構,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適當提高工資,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要降低影響商務成本的其他因素。
關鍵詞:商務成本;綜合競爭力;經濟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072-02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中國加入了WTO融入了世界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加強,而這種聯系表現在東部地區就顯得更加密切了,對于寧波這樣的城市而言,積極地吸引國際資本,加快投資戰略,無疑是經濟發展的有效推動力。眾多復雜因素決定了國際資本對投資地的選擇,其中包括有政治局勢、潛在市場、商務成本、潛在市場、地區產業結構等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決定了企業目前的核心競爭力,而且還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及趨勢,比如建立分公司,公司的擴建,公司上市等。當然,首先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是商務成本,這是因為商務成本的高低在某些時候可以影響設立新公司的計劃。鑒于此,本文以商務成本的某些指標對寧波地區的商務成本進行了探析。
一、勞動力成本分析
從長三角地區勞動力成本來看,一般有兩個指標來衡量勞動力成本;一是從工人工資方面看,對于職工工資直接采用各地統計年鑒數據分析,我們從下圖中不難發現,勞動力是商務成本要素中一個相對重要的因素,長三角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從而使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尤其是上海這些大城市,勞動力成本明顯高于其周邊城市。而寧波與其他城市相比較,勞動力成本要相對要低一些。二是從勞動力素質方面看。通過我們對長三角周邊城市的調查分析,一個相對勞動力成本較高的城市,同時勞動力的素質也明顯也高出很多,就拿上海而言,上海是全國人才的流向地,聚集了相當優秀的勞動力,所以發現上海市的勞動力素質要略高于周邊城市的勞動力素質。寧波市基本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對勞動力需求較大,但是對于勞動力的素質要求并不是太高。對于那些技術密集型產業而言,對勞動力的要求較高,從這個方面看,寧波還是可以吸收大量勞動力,而且勞動力成本也相對較低。
長三角區域6個城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變動表:調查表明,寧波市勞動力市場整體供求基本平衡,但是由于局部地區和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在維護現有產品價格下,企業內部對勞動力等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較弱,物價上漲壓力不容忽視。
二、土地成本分析
土地成本也是構成商務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筆者研究和分析中,由于最近幾年房價的持續高漲,促使房價也成了土地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占比重持續上升。通過翻閱資料,我們列舉了長三角地區13個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總體比較平穩,2008年上海增幅為5.9%,上海市作為長三角的經濟巨頭,相對的土地成本都明顯高于周邊城市,不過我省寧波市、杭州市房價也有直逼上海市的勢頭。寧波市2007年的增幅為38.3%,2008年的增幅為49.5%,相比較而言雖然寧波市的增長幅度要小于周邊城市的增長幅度,但是這也說明了我們寧波市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011年寧波市區出讓土地總讓量24萬m2,可轉化建筑面積78.5萬m2。本月掛牌土地來自于江東區和鄞州區,住宅用地出讓一幅,出讓面積為1.8m2,可轉化建筑面積3.9萬m2,樓面起拍價為3 002元/m2,金融用地出讓22.3m2,可轉化建筑面積74.6萬m2。本月土地供應市場與上月相比金融商服用地大幅度上升,金融用地集中在高新區和江東核心區。
三、基礎設施建設分析
基礎設施綜合道路交通、水資源、能源、信息網絡、物流體系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基礎建設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長三角地區城市的優勢,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長三角經濟整體競爭力。我們可以從寧波市的道路交通設施來分析,2012年寧波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181.5億元,相對來說高于其周邊城市,投入成本較大,但是對于經濟發展而言,有著明顯的優勢。
上海、寧波、舟山港口的一體化的發展,可以建成遠航成本最低、全球最大的航運市場。這使長三角成為一個全新的更高的發展平臺。內地城市的經濟發展對港口城市的依存較大,這明顯加快了寧波市經濟發展的步伐,有效減少了相關成本。寧波港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國際航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地區最大的鐵礦石、原油、液體化工品、煤炭、鋼鐵等能源原材料中轉基地,港口工業基地,國家重要戰略物資(原油、液體化工品、糧食)儲備基地。擁有相對的能源優勢,寧波市經濟發展比周邊城市具有明顯的優勢,經濟發展所需的商務成本更要低于其周邊城市。
四、政府的效率分析
政府效率,即公共管理績效,指政府從事公共管理過程中以較低的成本、較少的資源實現政府最優產出,達到預定行政目標的水平和能力。
從長三角周邊城市比較結果看,寧波市政府效率在杭州、上海、紹興等城市中處于中上游水平。寧波應該針對居高不下的商務成本,積極轉變政府職能,開拓創新,真正形成高效的運行機制,才能真正降低本地區的綜合商務成本。所以對于寧波市而言,目前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如下:一是強化公務員市場經濟管理觀念和政府行政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服務意識和行政管理水平;二是改善投資環境、降低商務成本,例如簡化寧波市行政審批程序,放寬市場準入,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平臺;四是強化市場監管和制度建設,完善市場規則,規范市場行為,形成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
五、產業結構分析
勞動力短缺為傳統的依靠低成本競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了產業結構升級的契機。寧波是外貿大市,寧波應該充分發揮港口區位優勢和保稅區政策優勢,但綜合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寧波制造業仍處于價值鏈低端環節,單純依靠加工向研發、設計、品牌等高端環節升級。因此,我們要逐步將優勢從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向資金、技術等知識資源轉變,使外延式的經濟增長向內涵式轉變。加快設備更新與技術進步,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質量與檔次,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勞動密集型產業與產品自身的升級。
我們通過對長三角部分城市商務成本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隨著長三角地區近幾年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也使得長三角地區要素成本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是比較各城市,上升的幅度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寧波處于中間地帶,相對于上海和南通的商務成本是高的,但是相對于其他的長三角城市有一定的優勢。
六、合理化對策
寧波與周邊地區比較,目前的商務成本還是比較具有優勢。這是我市吸引投資的有利條件,但是對于發展越來越快的寧波,在很多方面還做的不是很好,對此我們可以做的有:
(一)合理調控與優化要素成本,重點調控交易成本
寧波市政府應該鎖定目標,調控行政范圍,約束行為對于寧波市政府調控商務成本是至關重要的。政府應該不斷細化和完善本區域的政策體系,完善制定土地、產業、投資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政策體系等。實踐證明,只有構建良好的制度基礎、降低成本才是調控商務成本的有效途徑。
(二)完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
寧波市政府應該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我市的公共產品的質量和總量,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調整和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結構,增加政府對公共服務的支出,同時,調整公共支出的范圍,把生產投資型財政轉變為公共服務型財政。只有強化服務職能,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積極推進政府行政管理改革體制,才能有效控制寧波市的商務成本,達到促進寧波經濟發展的目的。
(三)做好產業規劃,降低商務成本
寧波市應該利用商務成本空間分布的差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好本地區的產業規劃,促進產業的升級,利用寧波市的區位優勢,建立與寧波市商務成本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的新產業結構。建立與我市產業結構相適應的商務成本調控機制,正確評價和采取相應調控商務成本調控措施,積極引導生產要素在本地區內實現合理配置,利用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發展寧波的特色產業,促進若干特色產業群、產業鏈等的形成。
(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布局
寧波應該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基地建設、加大對企業的投入、優化產品結構、轉變企業的經營模式,推動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寧波市政府應該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積極鼓勵企業促進產業創新優化,加大轉型升級和結構布局的調整力度,增加適應能力、效益提升能力、產業升級能力,引進新的技術和建設重大產業項目,解決能源和環境的壓力。
商務成本是衡量和對外宣傳本地投資環境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進行產業合理布局的一個重要依據。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一個國家或地能否吸引較多的外來資金不再單單取決于它的投資環境的優越與否,商務成本的高低越來越成為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作為調節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杠桿,商務成本的重要作用表現在能調整地區外貿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平衡地區經濟發展、增強企業社會責任、引導經濟政策制定等。
參考文獻:
[1]江靜,劉志彪.商務成本:長三角產業分布新格局的決定因素考察[J].上海經濟研究,2006,(11).
[2]茅伯科:.港口—腹地和中國現代化進程[M].濟南:齊魯書社,2005.
[3]滕華.長三角16城市服務經濟指數發布[N].上海商報,2009-06-03.
[4]凌定勝,王春彥,孫明貴.“長三角”商務成本的變動趨勢與比較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8,(14).
[5]交通部規劃研究院.寧波港總體規劃[Z].2005.
[6]劉洪昌,范圣剛.長三角地區商務成本比較分析及調控對策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0,(12).
[7]朱宇,施超.總部經濟引領寧波產業升級[N].寧波日報,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