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連是臨床常用大宗藥材之一,是傳統的抗菌抗病毒藥物,抗菌譜廣。近年來,隨著老藥新用的提出,黃連抗癌、降糖等新的藥理機制被發現,新功效的黃連制劑及配方將被更廣泛的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黃連;藥理作用;有效成分;黃連制劑
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為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發現的黃連屬植物約有16種,主要分布在北溫帶。我國發現的黃連屬植物有6種,分布在西南、中南、華東和臺灣等地,其中湖北利川和重慶石柱是黃連的主產地[1]。中國醫學科學研究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徐錦堂教授創造的“栽培黃連的玉米和造林遮陰技術”,原創地即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縣福寶山。
黃連最早記載于戰國至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2],“味苦寒,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 ,腹痛,下利,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3]。一名王連。生川谷”。《傷寒論》共載113方,其中使用黃連的有12個,使之成為使用最多的藥物之一[4]。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主要功能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臨床上多用于治療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心火亢盛、高熱神昏、心煩不寐、目赤吞酸、牙痛、消渴及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5]。
黃連作為民族藥材應用也很廣泛。藏醫用黃連,取其功效“清疫癘熱,續筋骨”(《晶珠本草》)。土家族用黃連治“目赤腫痛、燙傷、痢疾”(《土家族醫藥學》)。彝醫用黃連,主治小兒腹積、風水疔瘡、燙傷、四六風、赤白痢疾(《啟谷署》)、驅蛔蟲(《造藥治病書》)、梅毒(《老王斗彝族醫藥書》)。瑤醫用黃連,治“高熱心煩、衄血吐血、菌痢、腸炎腹瀉、目赤腫痛、黃疸型肝炎、口舌生瘡、中耳炎、癰瘡腫毒”(《中國瑤藥學》)。
古方以黃連為治痢之最,治痢以黃連為君。《本草綱目》中記載“黃連治目及痢為要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6],黃連根莖中含有多種異喹啉類生物堿,其中小檗堿(Berberine,Ber)又名黃連素,為黃連的主要成分,含量約為5%~8%,具有對熱不穩定性,有極其廣泛的抗菌譜,對某些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對痢疾桿菌,大腸埃希菌、金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賀氏菌、銅綠假單胞菌等腸道感染引起的菌痢、化膿性中耳炎和眼結膜炎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7]。近年來發現黃連還有抗感染、抗腫瘤等藥理作用。
1 黃連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黃連具有顯著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且抗菌譜很廣,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及總型流感病毒,真菌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鉤端螺旋體,在試管中有相當強的殺滅作用。極低濃度即開始阻止霍亂、腸傷寒、痢疾菌的繁殖,它也有抗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和腸傷寒菌、志賀氏痢疾菌、淋菌等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此外,對蠟樣芽胞桿菌、枯草桿菌、白喉桿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新城型痢疾桿菌、化膿性鏈球菌、結核菌等動物病原菌以及念珠菌屬、隱球菌、酵母等真菌均有抗菌性。用黃連的水提取液即使稀釋30倍, 對兔角膜細胞型單純皰疹感染的病原,第7 天仍有抑制作用[8]。
2 黃連對糖尿病的改善作用
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記載有用黃連配伍生地治療消渴癥。近年來隨著黃連藥理研究深入,天然植物提取的黃連素對血糖的調節作用倍受降糖藥物研究者的重視。王睿等[9]研究工作者,比較了黃連素同傳統的降糖藥物二甲雙胍的降糖效果, 發現黃連素的降糖作用優于二甲雙胍。并且,黃連素對糖尿病的并發癥(心腦血管的損傷、神經系統損傷、腎損傷等)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劉長山等[10]研究了黃連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作用機制,發現黃連在體內外均能夠抑制醛糖還原酶(AR)活性,而在臨床研究中黃連對AR 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加明顯。患者在降糖藥物的基礎上應用黃連素治療4周后,AR 活性明顯下降;正中神經、腓總神經運動傳導速度(MNCV)、感覺傳導速率(SNCV)得到明顯改善;膀胱剩余尿量顯著減少,這些周圍神經病變的指標在治療前后改善相當明顯。
3 黃連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
黃連對心血管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抗心律失常、抗心律衰竭及治療心肌炎等方面,對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則主要表現為改善急性腦缺血、腦缺氧。王春艷等用三氯甲烷致小鼠心律失常和結扎大鼠左側冠狀動脈前降支復制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利用BL-42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持續監視動物Ⅱ導聯心電圖,預先給藥10d后觀察鹽酸小檗堿對各種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結果表明,小檗堿低劑量組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纖維性顫動的持續時間顯著縮短,而高劑量組急性心肌缺血時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持續時間明顯縮短,提高大鼠對缺血期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纖維性顫動的耐受能力。
臨床上對腦血管病患者廣泛試用黃連解毒湯,獲得與腦循環代謝改善藥相同的改善率,并具有益智的作用。研究還表明黃連解毒湯對低氧性腦障礙有顯著保護作用,能預防或治療因高熱或中毒引起的神昏。
4 黃連的抗腫瘤作用
黃連及其有效成分可通過細胞毒作用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節細胞信號傳導、抗氧化、誘導細胞分化等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Iizuka等發現,有抗食道癌作用的黃連解毒湯的7種組方藥中,只有黃連具抗腫瘤活性,證明黃連水提取物與小檗堿有相似作用,對6株食道癌細胞均顯示明顯抑制:細胞經72h處理,半數抑制濃度(IC50)介于0.5~3.0μg/ml之間,且細胞集中在G0/G1界面。以裸鼠接種人結腸克隆20/克隆26腺癌細胞實驗發現,每天給予黃連的荷瘤鼠瘤體生長未見明顯抑制,但體質狀況明顯較未給黃連的荷瘤鼠好,瘤組織和脾臟中IL-6 mRNA水平及瘤組織和血漿中IL-6蛋白水平也較未給黃連的荷瘤鼠低,顯示黃連有改善荷瘤鼠惡液質狀態的作用。
黃連的多種藥理作用使其成為具有較高藥用價值及保健作用的中藥材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黃連的優勢種植及地道產地,結合中藥現代質量控制技術,在藥材有效成分、中成藥制劑工藝、成方制劑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上做更加深入科學的研究,為黃連藥材應用國際化提供依據和保障。
參考文獻
[1]胡安徽.從本草著作看黃連產地的分布變遷[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7):2453~2456.
[2]魏·吳普等述.神農本草經.清·孫星衍,孫馮翼輯]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26.
[3]尚志鈞.神農本草經.校注本[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4]陳馥馨,高曉山.含黃連方劑及黃連配伍的文獻統計.中成藥,1997,19(8):40~41.
[5]張顯臣,張靖華.中藥精華[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43.
[6]田代華.實用中藥辭典.下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715~1724.
[7]沈婉瓊,張建珍,林佩斌.消炎六味湯合劑體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廣東藥學,2003,13(4):34~35.
[8]田智勇,李振國.黃連的研究新進展.時珍國醫國藥,2004,15(10):704~706.
[9]王睿,顧月榮.黃連降糖膠囊與二甲雙胍治療對2型糖尿病療效比較[J].中醫藥學刊,2003,21(7):1189~1190.
[10]劉長山,王秀軍.黃連素對醛糖還原酶活性的抑制及防治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意義[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12):95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