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道路工程的發展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在近些年對農村公路進行了大規模的興建,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農村公路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對農村公路的日常維護與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對此作出了分析,并且制定了解決措施,為我國農村公路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關鍵詞:農村;公路;日常維護;管理
1 農村公路的特點
我國的農村公路在分布范圍上比較廣泛,線路較長,覆蓋廣,而且一般覆蓋的區域比較偏遠,對其進行管理很難。在農村公路的使用過程中,使用的不規范對公路造成了損害,大多都是農業車和農機具的運行,而且出現了很多行車位置的不規范,并且存在較長時間停車的現象。有些地方對農村公路的管理處于邊緣狀態,甚至有的地方根本無人管理,這就是我國目前對農村公路的管理現狀。
2 農村公路日常維護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養護資金嚴重不足
我國目前在對農村公路的財政投入方面不夠穩定,缺乏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在資金短缺的形勢下,對于農村公路的修建就會在技術質量上存在不足,一般情況下,農村公路普遍存在技術等級較低,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由于資金不到位,缺乏對公路的日常養護和管理,對于公路出現的危害沒有及時發現,直接導致了在公路使用的過程中,抗損害能力差,在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塌陷,嚴重的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并且時刻威脅著行車安全。
2.2 管理主體不明確
管養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競爭機制是管理體制的主要弊端。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規定,鄉村道路由鄉鎮村莊自行負責管理養護,但事實上執行起來難度很大。一是一般鄉鎮認為公路養護是公路部門的事,與自己無關;二是沒有養護經費,根本無法履行其養護職責。②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公路管理養護機制,從市縣管理部門到道班養護辦或管養站,既是公路養護的行政管理者,又是養護生產的組織者,還是養護的監督者,這種集計劃、實施、監督于一體的管理機制很難保證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實施的嚴格性和徹底性,監督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2.3 建設管理不科學
由于農村公路點多、線長、面廣,致使在對農村公路進行建設和養護方面都無法實現真正的統一管理,這就導致了各自為政,沒有一個統一的行為規范可以執行。那么在建設的過程中,加上資金的缺乏,技術力量比較薄弱,大多數的公路建設等級較低,沒有按照規定的施工標準執行,缺乏管理規范。在養護方面一般都是由鄉級或村級單位來管理,對于行駛的車輛沒有限制,并且有些養護單位形同虛設,造成了公路處于一種無人管轄的狀態,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在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抵抗能力差,嚴重的影響了農村公路的發展建設。
2.4 養護隊伍與機械不專業
隨著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對于公路的使用效率增加,隨著使用標準也有所提升,但是在目前我國農村養護單位中,對于公路的養護工作不到位,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養護設備不齊全,有些甚至沒有小型的養護機具。現有養護人員只是具備基本的養護知識,對于瀝青和水泥類的常見病害不能夠有效的處理,導致了農村公路使用壽命嚴重縮短,所以在農村公路養護工作中,急需專業的養護隊伍和先進的養護設備。
3 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的措施
3.1 建設及養護管理資金解決
以國家通暢工程、通達工程籌集配套資金牽頭,繼續堅持“民辦公助、民工建勤”的政策, 實行“地縣自籌、省級補助、多方籌資、群眾集資”的辦法, 重點抓好水泥砼和瀝青砼路面等公路的標準建設,且一定要留有一部分資金作為預防性養護費用。
3.2 加強質量管理, 提高農村公路的壽命
對于質量管理應該從始至終嚴重控制,首先要從源頭上加強管理工作,對于施工中用到的材料要嚴格控制質量,選擇符合施工標準的材料,嚴把質量關,對于不合格產品一律不得使用。對于施工經費要嚴密控制,不得將建設養護經費挪用,也不得出現超支現象,要將經費全部用到工程建設和養護工作中。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嚴格監督管理,對于施工工藝和技術要嚴格監督,必須按照施工規范執行。在養護階段,要對行駛的車輛嚴格限制,對于超載的車輛要設置限行路段和時間,加強日常養護工作,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3.3 明確管養主體, 強化管養責任
根據《公路法》有關規定,鄉鎮政府是農村公路中的鄉道和村道建設和養護的責任主體,農村公路應該由鄉鎮政府養護管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將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當成工作真抓實干的卻不多,普遍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 致使農村公路存在管養無著落的被動養護,甚至無人養護。這還是因為建設是形象工程,養護是奉獻工程。農村公路建設,特別是村級公路建設并沒有真正納入鄉鎮政府的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體制的范圍內,隨意性很大,缺乏著整體規劃。在一些鄉鎮、村組存在在路旁進行無規劃建房,還把公路當曬谷場,甚至排水溝, 沿途居民毫無愛路護路意識,而且違章建筑,占路為市,挖溝引水等侵占農村公路的現象隨處可見,在個別地方尤為嚴重。同時,農村公路的管理力度明顯不足,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服務設施,如路標,安全標志,在急彎和危險路段缺少相應的警告標志,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的形象和正常管理。
3.4 管理與養護問題的解決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全面啟動和深化,農村公路網的規劃和建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經多年努力,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逐步規范,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需做到:必須嚴格把握市場準入關、把握好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各個關口和環節;建立與農村公路現狀相適應的招投標制度,并規范的公路建設市場,加強市場監控;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本地的自然條件和交通的特點,不斷優化深化設計,確定與之相適合的公路等級和路面結構;確定合理施工時間和合理施工價格,嚴格按照規范組織施工和驗收;建立農村公路工程質量保障體系,確保農村公路施工養護質量;重視驗收后評價工作,探討公路建成后續的管理養護對策,建立長效養護機制,穩定對農村公路管養資金籌措渠道,使公路的建、管、養進入一個良性順利發展軌道; 在不斷的總結經驗中,完善農村公路建管養各項制度,建立起具有社會主義新農村特色的農村公路建管養模式。
4 農村公路建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要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在對農村公路養護工作中,需要在使用中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總結養護經驗,將農村公路養護工作規范化。從施工技術到日常養護,從技術管理到人員管理,加強各個方面的管理措施,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李世剛.新時期公路養護管理的新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7).
[2]楊釩.道路建設與環境協調性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06,(05).
[3]劉培.論預防性公路養護理論的應用與實施[J].民營科技,2011,(10).
[4]吳立峰,王朝亮.道路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探討[J].市政技術,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