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水利工程事業的快速發展,混凝土已經成為了水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材料?;炷潦┕べ|量直接影響到水利工程的整體質量,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具體的解決措施,保證工程期限,節約工程資金等等。文章主要闡述了當前水利工程建設中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原材料、配合比、操作、工藝、技術等原因,使混凝土結構物產生一些質量問題,如氣泡、麻面、蜂窩、孔洞、露筋、裂縫等,其性質屬質量缺陷還是質量事故,《水利工程質量事故處理暫行規定》中給出界定,以下質量問題屬質量缺陷:發生在大體積混凝土、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處理所需物資、器材及設備、人工等直接損失費用不超過20萬元人民幣;發生在土石方工程或混凝土薄壁工程中,處理所需物資、器材及設備、人工等直接損失費用不超過10萬元人民幣;處理后不影響工程正常使用和壽命。施工中發生質量缺陷應及時處理或返工重做,若因特殊原因使得工程個別部位或局部發生達不到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且未能及時進行處理的工程質量缺陷,應將缺陷產生的部位、產生的原因、對工程安全性、使用功能和運用影響分析、處理方案或不處理原因分析等真實、準確、完整地填寫在質量缺陷備案表中,并及時報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備案。
1 混凝土施工氣泡原因及處理
1.1 原因分析
導致氣泡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砂子太細、鋪料過厚,振搗的時間不夠或者太長等,這些都會導致混凝土中出現氣泡,影響混凝土的整體強度。此外,在混凝土的曲面位置,往往會在上部安裝模板,這就會導致混凝土中的氣體難以排出,出現比較多的氣泡。
1.2 預防措施
應該嚴把砂子質量關,盡可能地保證砂子的細度在二點零到三點零之間,并保證砂子其他各項指標符合相關的規定;必須保證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工程建設需要的配合比相一致,并把握好外加劑的量;嚴格控制好混凝土振搗的時間,同時注意混凝土的鋪攤厚度,基本在三十厘米到五十厘米之間,盡量避免漏振。
1.3 處理措施
氣泡不僅影響到混凝土外部的美觀,而且還會影響到混凝土的整體強度。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個別的氣泡可以不做處理,但是針對那些面積比較大的氣泡就需要盡早處理,在拆模之后對氣泡部位進行刷毛,并用水濕潤,再使用與混凝土相同強度等級的水泥漿進行填補并做好覆蓋養護措施,避免出現水流沖刷現象。各個水利施工單位應該重視混凝土中的氣泡問題,保證混凝土工程的質量。
2 混凝土孔洞處理
2.1 形成原因
造成混凝土出現孔洞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料過干過硬、混凝土鋪攤過厚、模板嚴重漏漿等,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2.2 預防措施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預防措施來避免混凝土空洞的產生,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勻,鋪攤厚度適中,保證模板的牢固等。
2.3 處理方法
針對混凝土中那些面積比較小的孔洞,我們可以采用蜂窩或麻面的處理方法,先把孔洞周圍的松散物清除,然后使用聚合物砂漿進行填塞,并抹平。對于那些面積比較大的孔洞,我們需要把孔洞徹底鑿除并架設鋼筋網固定好。
3 混凝土結構露筋
混凝土出現露筋現象主要是因為混凝土內部的主鋼筋、箍筋等部分沒有完全被混凝土包住而外露。這種現象在舊建筑物中比較常見,主要就是因為混凝土長時間被侵蝕或受到強大的外力撞擊而脫落。如果得不到及時地處理,就會導致內部的鋼筋遭到銹蝕,進而影響建筑物的整體強度。
3.1 形成原因
造成混凝土中的鋼筋外露主要是由于鋼筋安裝的錯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的鋼筋移位,振搗的漏振現象等等,鋼筋外露不僅影響建筑物的美觀,而且會影響到整體的受力情況。
3.2 預防措施
我們通常采取的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點,保證鋼筋安裝的位置正確并確認鋼筋已經焊接牢固,在實際的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該避免人員隨意走動、踩踏鋼筋,在進行振搗時應該避免出現漏振的情況。
3.3 處理方法
一般來說,我們先要對露筋出的混凝土進行鑿除,然后對外露鋼筋上的銹斑進行清除并插入到混凝土中,留下混凝土的保護層,填補水泥砂漿并做好養護工作。在不影響外觀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加厚澆筑混凝土,保證混凝土對鋼筋的完全包裹。
4 混凝土裂縫處理
在眾多混凝土缺陷當中,裂縫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裂縫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表面的、深層的、橫向的、縱向的等等,在墻表面的有些微裂縫呈現出網狀、放射狀等形態,還有些裂縫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在混凝土工程中,可以根據裂縫的具體情況分為不同的裂縫類型,一類稱為細微裂縫,具體范圍為縫寬小于等于零點二毫米,縫深小于等于三十厘米;第二類稱為淺層裂縫,具體的范圍為縫寬在零點二毫米到零點三毫米之間,縫深超過三十厘米。
4.1 形成原因
造成這些裂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溫差。在水泥水化凝結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水化熱,使混凝土的整體體積膨脹,當達到能夠釋放的最高溫度時,就會向外部介質散發熱量,溫度就會隨之下降到一個比較穩定的溫度,這就形成了一個溫差。在降溫的過程中混凝土的體積會隨之收縮,在基礎部位混凝土會受到基巖的約束而產生很大的拉應力,一旦這種拉應力超過混凝土自身的強度,就會產生裂縫;而對于沒有受到基巖約束的那部分混凝土,如果外部環境和混凝土內部出現比較大的溫差時,就會導致內部熱的混凝土約束外部比較冷的混凝土的收縮,這樣就會出現深層裂縫,可見溫度是產生裂縫的一大因素。此外,混凝土強度低,抗裂性就低,容易產生裂縫;基礎不均勻,導致混凝土產生沉陷裂縫;混凝土中骨料含有某些活性物質,同水泥中的堿發生反應,使混凝土體積膨脹,導致混凝土產生堿骨料反應裂縫。
4.2 預防措施
通常情況下,在混凝土澆筑初期容易在表面形成裂縫,這主要是因為混凝土內外溫度差距較大而引起的,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如何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環境是無法改變的,我們應該從混凝土施工自身開始改變,拆模后混凝土溫度就會突然下降,產生內外溫差,所以應該做好保溫工作,同時注意混凝土施工后期的養護工作,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4.3 處理方法
裂縫補強處理可分為三種,即表面修補、內部處理、錨固處理。表面修補主要是進行縫口封閉,防止滲漏和鋼筋銹蝕。處理方法包括沿縫、鑿縫、嵌縫、縫貼橡膠皮板和做防滲層、縫1∶1涂刷環氧玻璃絲布、高分子聚合物縫口浸漬等。內部處理主要是恢復結構的整體性,用于深層裂縫及貫穿裂縫。常用方法為水泥灌漿和化學灌漿。以堵漏為目的的,常選用丙凝、水玻璃、水溶性聚氨酯漿材;以恢復結構整體性為目的的,常選用粘結強度高的環氧、甲凝類漿材。錨固處理主要是恢復結構整體性和原受力狀態,主要方法是采用預應力錨索加固措施。
5 結束語
為了保證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混凝土施工質量,我們必須嚴格地按照相關的工程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吸取前人施工經驗,對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重點控制,實現經濟、高效、安全的施工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鄒建平,萬立.丙乳在水利工程混凝土缺陷修補中的應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8.01.
[2]吳玉龍.關于對水利工程混凝土抗腐蝕的認識與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