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改變生活,也改變了現代會計事業,過去人們從簡單的結繩記事發展到如今的廣義會計,這一過程是漫長的。隨著現代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會計理論已經開始形成了一套能夠滿足經濟管理需要的體系,如今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各自的職能既有聯系又有區分,雖然他們的源頭是一樣的,但是發展至今,職能和服務對象都有了不同的重心,文章就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作出簡要的敘述。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差別
1 在服務對象主體上的區別
1.1 作為“對外報告會計”的財務會計,其主要服務對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企業在資金市場上籌集資金時,所產生的企業與股票持有人的凈資產所有權關系;發行長期債券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以及由于企業與企業股票、債券持有人發生了一系列的財務關系,財務會計根據不同的職能來講這些財務活動進行整理和歸納,通過報表的形式定期在證券市場將結果公布出來,這樣企業股東和債券人在作出決策投資的時候才有所依,企業和債券人就是企業財務會計服務的主要對象。除了以上職能,財務會計需要把最新的財務信息向上級主管部門、財政部門進行報備,這些上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這些信息對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有所了解,能夠起到統籌規劃的效果,方便政策的調整以及一些計劃的部署和開展,按照當地的特點和條件針企業的某些投資方向進行引導,也能掌握企業資金運作情況,方便辦理銀行結算業務,以此來審核銀行貸款的發放和債務的期限擴展。綜上所述,財務會計的職責只要是用財務報告的形式,讓上級財務、稅收和管理部門以及企業和銀行獲得服務,他們是財務會計的主要服務對象。
1.2 作為“外部會計”的財務會計主要服務于企業外界各階層,而管理會計作為“內部會計”其主要服務對象則是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隨著市場的發展,擇優而入的市場機制以及逐步的完善,一些企業因為管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效益不佳,最終破產的事情不占少數,過去財務會計只是為了將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反映和監督,而現在的企業對于財務活動更傾向于管理,為了能夠滿足現代企業管理者的需要,管理會計就逐漸的發展起來了,特定的產生前提要求管理會計的職能是彌補財務會計的不足,為企業提供一定的決策信息,進而進行決策活動。
2 會計主體不同
會計開展一系列活動為其進行服務的對象,我們稱之為會計主體,會計主體的確定就意味著會計核算內容和范圍的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會計主體。因為會計主體明確了,后面開展的工作才能清晰明了,工作才有方向和側重點,對于經濟活動中的一些不在核算范圍內的就能夠不去計算和確認。財務會計主要核算企業整體的經濟業務,其會計主體為整個企業。而管理會計對企業的經濟業務是按各級管理單位進行預測、決策和控制。
3 約束依據不同
財務會計面對的主要群體是適用報表的各類人群,所以需要對公布的資料有所規范和統一,國家為了對企業會計行為進行統一規范化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方便對企業的會計程序進行管理,這是對投資者以及債權人和國家政府的一種保障措施,能夠給適用會計信息的人群一個統一規范的信息,便于對比;企業過往的經濟業務也能從中一目了然。因此財務會計應嚴格遵守公認會計原則(主要體現為《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各具體會計準則),同時受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約束。管理會計則比財務會計要輕松不少,沒有那么多的約束,會計原則和制度無法對其進行約束,因為管理人員的需要和成本效益原理是其服從的根本對象。
4 在會計程序及會計方法上的區別
4.1 經注冊會計師審核后向外部報表使用者定期發送報表
管理會計則不同,它沒有一個固定的處理程序,給予了充分的自主空間,一般不會與填制憑證和復式記賬相聯系,格式方面也比較隨意,管理者一般都是根據需要來進行設計。
4.2 在中國資金市場迫切需求完善的情況下,為了體現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原則,更有利于比較分析不同期間的會計資料,從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出正確的判斷、進行正確的決策,就必須要求財務會計方法的正確規范性。并且按照財務會計的一貫性原則的精神,財務會計在選用會計方法時必須在同一會計年度內使用同一會計方法,選用的會計方法主要有:在選擇材料計價方式是按實際成本計價法還是計劃成本計價法,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時是先進先出法還是后進先出法等。都要按照一貫性原則選擇適合于本企業的方法,以便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會計方法上的另一重大區別是在成本計算方法及成本的分類項目上的分歧,在財務會計實際成本法下,成本項目按經濟內容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動力和制造費用,而管理會計的變動成本法及標準成本法下將成本項目直接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而將實際成本法下的制造費用的一部分分離出來形成變動制造費用,這將導致由于成本計算方法不同而收益結果的相異性。
5 會計工作時間周期不同
財務會計前面提到了,是面向外部會計信息使用的群體,并且在許多方面都有限制和約束,所以會計工作相對就會形成一種規范和規律。一般在繪制會計財務報表的時候都有相應的劃分,分為月、季、半年和年這幾類,而是用最多的是月、半年和年,在制作報表時也需要遵循相應的法律法規,比如說,《證券法》里面明確規定了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公布半年報告和年度報告。管理會計面對的群體是企業內部管理層,是為他們決策提供依據的,所以繪制報表的周期變動比較大,短則1天2天,長則10年20年,會計期間的要求不具有統一性,是按照管理者的需要來確定的。
6 信息特征及信息載體不同
從信息特征來看,財務會計因為本身就屬于報告類型,所以它的信息都是制作成財務報表向外公布,能夠系統、連續、綜合的將財務和成本信息傳遞出來,在格式上需要規范化;管理會計則沒有這些約束條件,它主要是供內部決策使用的報告,在信息上面具有可選擇性,并且不向外傳遞,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從信息載體來看,財務會計主要是通過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這三種途徑,而管理會計的信息載體主要為企業的賬簿資料及各類數據報表。
7 對會計人員素質要求的不同
財務會計本身受到法律、政策以及規范的約束,所以在工作當中程序化合規范化是其必備的,所以財務會計人員除了擁有會計知識和經驗積累以外,還需要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于心,在日常的會計工作當中用認真的態度來對待,保證會計數據真實、準確、及時的。管理會計更多的責任是為管理階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所以需要有前瞻性,能夠預測前景、規劃未來,對責任單位的經濟活動起來控制和考核作用,法律對其約束性比較小,但是仍然有很強的實效性,面對的信息量和信息渠道也是繁多,所以要求會計人員除了具備管理會計專門方法之外,還要能夠對經濟現象進行解讀,從中發掘信息。管理會計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和數據處理打交道,那么一些現代化數據處理方式就成為了必備的工具,用現代科技來解決這些復雜的過程,其他領域的知識也需要涉獵。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雖然都是同一源頭發展而來,但是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的區分點,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和促進的關系,共同屬于經濟管理服務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