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重要位置。十八大后,中央又把城鎮化定位為中國未來最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小城鎮建設中的園林綠化在城鎮化發展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城鎮園林綠化關系到小城鎮的長遠發展和規劃,在小城鎮園林綠化設計、施工、養護等環節都必須堅持一定原則。文章主要闡述了當前小城鎮預案論綠化所應該堅持的原則。
關鍵詞:園林綠化;原則;標準
1 堅持科學規劃的原則
小城鎮園林綠化是一項涉及城鎮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它關系到小城鎮的未來發展,因此,城市化進程中的小城鎮建設,要正確處理好發展經濟與園林綠化建設的關系,更好地發揮其綜合效益,即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聘請城市規劃、園林綠化等方面的專家,科學規劃、統一設計,要有長遠的眼光,克服盲目主義和短期行為。在以往的工作經驗和教訓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汲取的,如:有領導主觀意志強加于綠化設計當中,使綠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或者推倒重來,給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也使群眾對此不滿。因此,全面、科學、統籌規劃,是搞好小城鎮園林綠化的關鍵所在和長久之計。
2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小城鎮綠化關系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最終的目的是讓老百姓在園林綠化中感受到生態環境帶給人們的思想、品味和層次的變化及提升,使他們能夠享受到城里人享受的美好生活和美麗生態環境。要根據各地的不同民俗和特點進行設計,體現人文關懷,貼近居民生活。要考慮植物配置與建筑構圖的均衡,樹種選擇應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五彩繽紛的效果,樹種搭配應做到喬、灌、草、花、藤相結合。要通過美麗小城鎮的建設,改變原有的臟、亂、差的環境。
3 堅持質量為先的原則
在城鎮建設上,要建設園林城鎮、宜居城鎮。營造綠色和諧人居環境,建設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幸福城鎮和宜居社區;在城鎮環境上,要建生態型城鎮,走節能低碳之路。把低碳目標與生態城鎮建設相結合,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適宜居住、運行安全、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生持續改善的生態城市;在配套設施上,突出配套相應的休閑公園、主題公園等公共休閑空間和休閑游樂設施,打造休閑宜游城鎮。
4 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
小城鎮綠化要以滿足群眾生活、為人們營造接近自然、生態良好的溫馨家園為宗旨,本著經濟實用的原則,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盡可能地將原有的有價值的自然生態要素保留下來并加以有效利用,用最少的投入、最簡單的維護,達到設計與當地風土人情及文化氛圍相融合的境界,避免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對原有的自然環境破壞。同時,還要根據城鎮自身特點,充分利用劣地、荒地和不宜建筑的地段及零碎地形地塊,宜高則高,宜低則低,能多栽則多栽,能少栽則少栽,借勢而上,因地制宜地與自然環境結合到一起,體現自然和諧的美。
5 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
適地適樹是指在樹木栽植與管理中使樹種的生態學特性和栽植地的環境條件相適應,達到在當前樹木栽植與養護技術、經濟條件下生長發育的較高水平,以充分發揮所選觀賞樹種在相應立地上的最大生長潛力、生態效益與觀賞功能。首先,要掌握各地的不同立地條件,選擇不同的樹種類型。肥沃的土壤栽植什么樹種都適宜;貧瘠的立地條件就要選擇耐貧瘠、抗性強的鄉土樹種,如:銀中楊、樟子松、紫丁香等;鹽堿地就要選擇耐鹽堿的樹種,如:檉柳、枸杞、沙棗、山杏、家榆等。其次,要考慮不同類型樹種的搭配。喬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適當搭配及果樹、藥材、觀賞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的結合等多種手段,使綠化設計豐富、適用。第三,關于鄉土樹種的使用問題。近年來,不少我省非適應樹種、新開發的樹種不斷引進,這些樹種大多生長速度快、彩葉,一些設計人員或個別領導只顧樹木外觀好看、生長快,不惜一切代價引進,一旦遇到極其寒冷的冬天或遇到倒春寒的現象,就會發生凍害,凍害嚴重的整株死亡。2012年的冬天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第四,關于大樹進城的問題。有的領導喜歡好大喜功、立竿見影,不惜花費高出當地樹種價格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錢從外地、山上購苗,移栽到當地,外觀上看,大氣、粗壯、觀賞性強,可很多樹種不適合當地的氣候立地條件,在管理上,有的又給樹木打營養針,又是掛吊瓶,有的還有病蟲害,過不了幾年還是死掉了,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得不償失。
6 堅持突出特色的原則
園林綠化工程是小城鎮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小城鎮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每個城鎮都有每個城鎮的特點和優勢,要根據不同的經濟發展、人文情懷,設計不同的綠化效果圖,體現城鎮的品牌、品味及檔次。如:某個鄉鎮的經濟是以蔬菜為主,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將含有蔬菜圖案的設計突出在最顯赫的位置,某個鄉鎮的經濟是以養牛為主,在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將含有奶牛圖案的設計突出在最顯赫的位置,使人們在看到這個綠化小品的時候,會聯想到地方經濟的突出特色。同時,綠化形式也要多樣化,力求豐富多變,不拘一格,以適應人們心里變化的需要,做到視移景變,充分體現小城鎮的園林特色。
7 堅持持續管護的原則
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栽樹容易管護難,特別是農村,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成了懶、散的不良習慣,毀樹現象時有發生,不愛護、不管護樹木,使很不容易栽活的樹,由于人、牲畜、機械的破壞而死亡。一是在難管的地段,設管護設施,如圍欄、挖護林溝等;二是將所有的牲畜分類進行集中圈養,既解決了人畜分離的問題,又使樹木管護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三是對廣大居民進行宣傳教育,形成愛護樹木、人人有責的良好風氣,各鄉鎮、區要定期表彰護林積極分子;四是成立園林綠化管護中心,以企業行為提高小城鎮綠化的建設,有償管護,既對樹木及時養護又對樹木進行了管護,有了一支專業隊伍,就保護了綠化成果,避免了以往只栽樹不成林的局面,栽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總之,小城鎮的園林綠化關系到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小城鎮面貌的改善與提高,百年大計,設計先行,設計是基礎,施工是重點,管護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