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務分析廣泛應用于對企業會計報表的數據分析,財務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財務分析指標。一些常見的財務分析指標廣泛使用,例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應收賬款周轉率等。這些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的強弱,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處,如何克服這些不足之處,使這些財務指標能更為準確的反映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的強弱,顯然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財務分析指標 基本原理 完善
一、財務分析指標存在的不足
1.流動比率指標存在的不足。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反映企業利用流動資產來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流動比率高表示利用流動資產來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的能力強。但其中存在的問題有:(1)流動資產中包含長期未收回的應收款項,存放較長時間的存貨,這些資產的變現的能力較差,用來償還債務的能力就較差。(2)人為因素也能影響流動比率的高低,企業期末前用銀行存款提前償還短期借款,下個月月初在借入一定的資金。造成資產和負債期末同時減少相等的金額,流動比率就會提高。這樣一來,各企業流動資產分布及質量不同,單一的用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計算出來的數值結果,評價短期償債能力強弱難免不符合實際情況,不足之處是顯而易見的。
2.速動比率指標存在的不足。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其中速動資產等于流動資產減去存貨,這樣將變現能力最差的存貨從流動資產中減去,得到速動資產,從而計算出的償債能力比流動比率更有說服力。但其中存在的問題有:(1)同樣也存在應收賬款不一定能按期收回變現。(2)期末用銀行存款提前償還短期借款來提高速動比率等。所以用單從賬面上計算的速動比率來反映短期償債能力強弱,仍然有局限性。
3. 利息保障倍數存在的不足。利息保證倍數=息稅前正常營業利潤/利息費用=(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反映企業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總額與支付的利息之間的關系,指標越高表示支付利息的能力越強。但其中存在的問題有:(1)支付利息要用貨幣資金支付,如果企業存在大量賒銷收入時,利潤總額也會很高,但是并不一定代表貨幣資金較多,所以支付利息的能力不一定強。(2)如果存在大量的非付現費用(如折舊費等),由于這些費用在當期收入中扣除,會造成利潤總額較小,便會出現利息保障倍數較小的情況,但是此時企業的貨幣資金不一定少,所以支付利息的能力不一定弱。
4.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存在的不足。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反映企業賒銷銷售的回款速度,指標越大表示賒銷銷售的回款速度越快。但是賒銷銷售收入往往不太容易得到:原因是(1)賒銷銷售收入屬于企業內部資料,外部人無法取得;(2)即便是企業自己想計算賒銷,由于要逐筆統計才能得到,工作量巨大。因此,一般都用營業收入來代替賒銷收入。這個指標往往變為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則存在的問題有:(1)若營業收入中有大量的現銷收入,則計算出來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比較大,實際上應收賬款的回款不一定快速。(2)根據財務報表取得的應收款余額是減去減值準備后的金額,提取的減值準備越多,則應收賬款余額越小,應收賬款周轉率越大,這種原因造成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大是不說明應收賬款回款快速。(3)有些銷售取得的是應收票據,這是延后取得的回款,其實也是一種應收賬款,但是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時并不考慮應收票據,當企業有大量的應收票據時,僅僅依據應收賬款余額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顯然是偏大的,并不能說明銷售回款快速。
二、財務分析指標的完善
1.流動比率指標的完善。計算流動比率指標時,可以完善的地方有:(1)在流動資產中扣除其中包含長期未收回的應收款項、存放較長時間的存貨,以比較客觀且易于變現的流動資產來修正資產負債表中的流動資產金額,修正后的流動資產才能客觀真實的反映能用于償債的流動資產金額。(2)如果存在期末前用銀行存款來提前償還流動負債的情況,下個月月初在借入資金的情況,則需要按償還流動負債前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金額來計算動比率,這樣計算出來的流動比率不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2. 速動比率指標的完善.計算速動比率指標時,可以完善的地方有:(1)在速動資產中扣除其中包含長期未收回的應收款項,以比較客觀且易于變現的速動資產來修正資產負債表中的速動資產金額,修正后的速動資產才能客觀真實的反映能用于償債的速動資產金額。(2)如果存在期末前用銀行存款來提前償還流動負債的情況,下個月月初在借入資金的情況,則同樣需要按償還流動負債前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金額來計算動比率,這樣計算出來的速動比率不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3. 利息保障倍數的完善。計算速利息保障倍數時,可以完善的地方有:(1)在計算息稅前利潤時,要減去賒銷收入,這樣計算出的息稅前利潤,是能帶來現金流的利潤,利息保障倍數就會比較客觀真實的反映支付利息的能力。(2)在計算息稅前利潤時,從成本費用中扣除非付現費用(如折舊費等),這樣計算出的息稅前利潤,是比較接近真實現金流的利潤,利息保障倍數就會比較客觀真實的反映支付利息的能力。
4.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的完善。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時,可以完善的地方有:(1)如有大量的現銷,則最好只用賒銷收入才計算,可以用應收賬款貸方發生額來替代賒銷收入。這樣可以減小大量現銷對該指標帶來的影響(2)公式中的分母可以改為單純應收賬款賬戶平均余額,即不減去壞賬準備。這樣一來,公式中應收賬款的金額不會因壞賬準備而變小,應收賬款周轉率更有說明力。(3)應收票據實際上也是應收賬款,計算公式中分母應該改為“應收賬款平均余額+應收票據平均余額”,可以比較全面的反映應收款項的回款情況,更能應收準確計算應收款項的回款速度。
參考文獻:
[1]尹恩鳳.淺析財務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J].會計師.2013.(2):38-39.
[2]沈婷.論財務分析指標的局限性[J].經濟研究導刊.2013.(1):109-110.
作者簡介:安洋(1982- ),男,東北財經大學畢業,經濟學碩士,講師?,F為沈陽工學院(原沈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專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