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進步,我國財政收入中,企業所得稅的比重正逐步加大,目前已經是國家的主要稅源之一。但是由于發展不夠成熟的原因,在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核算中,還存在著包括隱瞞收入,虧損彌補不規范,相關會計法不夠完善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展開分析,為我國企業所得稅的會計核算的進步提出相關建議,以供交流。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 會計核算 問題 建議
一、企業所得稅的相關概念
企業所得稅,是國家對國內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其他方式所得依法征收的稅種。其會計核算的產生于會計和稅法的區別差異,包括永性差異以及時間性的差異。因為會計核算的利潤和稅法計算的應稅所得存在兩種差異,在核算過程中往往通過“應付稅款法”以及“納稅影響會計法”解決。兩種方法對應稅所得的計算結果和方法基本相同,但是應付稅款法可能使企業凈利潤產生劇烈波動,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形象。而納稅影響會計法的當期所得稅經常與應交所得稅發生矛盾。本文下面針對我國目前企業所得稅的會計核算面臨的一些問題展開分析,提出幾條具體的建議措施。
二、我國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中的一些問題
1.部分企業隱瞞企業收入。一些企業隱瞞收人的情況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包括;a.通過“預收賬款”銷售,使得商品在發出后不能及時計入銷售記錄;b.廢品和邊角料不計入收入,被納稅人存入私人賬戶,部分用作員工的福利。c.返利銷售。商家接到這些現金和物品后,既不入賬也不計入價外收人,而是進行賬外經營。還有一些其他的情況,這些情況的發生使企業所得稅的核算嚴重失真。
2.所得稅匯算過后的賬務處理工作不到位。有很多企業在所得稅匯算清繳后會忽視對賬務處理進行的調整。而企業不按稅法規定調整賬務,將會給未來的賬務造成不良后果。比如發生已經納稅處理后的利潤在后面的年度又被連續征稅等問題,使企業經濟負擔增加。
3.不能正確區分永久性以及時間性的差異。永久性差異在不會在本期發生后轉回,而時間性差異則可能在以后的一個或多個會計期間后轉回。會計核算提出各項資產的減值準備,會在計算當期利潤總額時被扣除;但按稅法規定則不能在計算當期時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由此產生了可抵減的時間性差異。同時,在被投資企業中分回的收益在會計和稅法中由于對固定資產折舊計算的方法不同也會造成時間性差異。目前,一些企業由于對永久性和時間性差異不能正確區分,致使本期所得稅的費用計算失真。
4.不能通過會計核算有效查補查補所得稅。在企業所得稅得到匯算清繳后,應對需要進行補退的企業所得稅進行必要會計處理。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1)有些企業相關部門直接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進行科目核算,這違背了所得稅會計改革的要求,將企業應繳納所得稅看成企業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這也違背了《企業會計制度》有關規定。(2)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原則進行科目核算,因為企業所得稅的查補一般是在本期查上期,所以應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進行核算。企業不仔細分析查補的所得稅,對應補和應退所得稅合并處理,致使處理方法出錯。
三、提高我國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水平的相關建議
1.嚴格稅法的有關規定界定收入范圍。我國的稅法明確規定了收入范圍和內容,與會計結果口徑不符,進而產生永久性差異。根據我國法律有關規定,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以及報告都有符合《企業會計制度》,而在納稅時則按稅法規定計算。所以會計工作者應嚴格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確認收入,期末計算預繳(或匯算清繳)所得稅時再按照稅法規定進行調整(應納稅所得士永久性差異)。經調整后可認為是按稅法的規定確認了“收人”。會計上的調整主要是針對“視同銷售”行為,即稅法規定為“銷售”而會計上不確認收人的事項,如工程領用企業自己生產的產品;企業將自產的產品對外投資、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
2.正確區分永久性和時間性的差異。永久性差異包括(1)按會計制度核算時未計入報表,而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需要交納的所得稅;(2)按制度核算時算作收益,而在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算的;(3)按制度核算忽略的費用或損失,計算時允許扣除的;(4)前者確認為損失而計算時不允許扣減的。時間性差異包括(1)按會計制度應以后確認,但按稅法則需當期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企業收益;(2)按會計制度確認的當期收益,按稅法規定則要以后期間確的應納稅所得額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形成的時間性差異。判斷永久性和時間性差異的依據就是本期發生的差異能否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內轉回,若不能就是永久性差異。
3.實施會計核算時遵守財政部門的相關規定。對大中型企業和上市公司應盡可能使用納稅影響會計法,將本期由于時間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影響金額遞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更能體現了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的運用,也更符合企業持續經營的會計假設,使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加客觀。對于我國的《小企業會計制度》明確規定“小企業應采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這既符合我國漸進式會計改革,也更符合目前小企業的實際情況。
4.加強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加大稅收執法力度對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人,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是對現有的稅法中有關免稅或者減稅的優惠政策條款進行逐條梳理,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稅收法規。二是財政、稅務、審計等政府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同作戰,做到違法必究。三是提高稅收執法人員素質。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和規章制度進行合理收稅,不能假公濟私,中飽私囊,讓納稅人能夠信任執法人員。
5.提升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最近我國的會計制度和準則變化很大,但很多會計人員不注重對新的會計事項和稅法進行學習,導致處理特殊業務效率低下,還有的會計人員進行偷稅漏稅。所以,必須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稅法知識的學習,使會計人員只有懂守法。同時還應強化會計職業道德,使會計職業的道德規范和傳統深人人心。
四、小結
企業所得稅問題對于國家財政收入和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相應的措施,提高我國企業所得稅稅收質量,對于企業和國家都是大有益處的事。
參考文獻:
[1]田麗宏.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探討[J].財經界.2010年12期.
[2]劉志遠.論新會計準則中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及對利潤的影響[J].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