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真正上好一節音樂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學生自身具備很高的素質,老師要不斷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關鍵詞:音樂課;提前預習;保證樂器;識譜視唱;興趣愛好
【中圖分類號】:J6【文獻標識碼】:A
目前,我國的教育形式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更應該體現素質教育這一特點,那么,如何對中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呢?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課堂教學這一有效途徑,但反過來說,評價一節音樂課成功與否關鍵也要看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幅度。
當前,我國各地都在實施素質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是素質?什么樣的人才才是高素質的人才呢?在這里,我們把人的素質看作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質,在后天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并發展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結構和教育質量水平。因此說高素質的人才必須適應大生產的需要,具有廣泛的興趣,多方面的情感和較強的時間觀念等等。
要想培養出高素質人才,教師本身的素質就不言而喻了,參加工作以來,我深深體會到作為合格的音樂教師,尤其需要具備廣泛的興趣和愛好。
一、要想上好音樂課,預習是前提
筆者認為要想上好一節課,無論什么課,學生都必須做好充分的預習,這樣教師在講課時,學生才不會有生疏感,尤其是音樂課學生必須把本課的新歌曲進行簡單、初步的識譜視唱。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教唱曲譜,那么學生會永遠停滯不前,只有通過課前預習,找出歌曲中的難點,才能在教師講授時更加深刻地領悟。例如:教學歌曲《祖國祖國多美麗》時,學生只有通過預習才能感到小結的難唱點,但他們會通過以往老師教的知識自己視唱,從而提高其視唱水平。
二、要想上好音樂課,樂器須保證
“樂器進課堂”現在已勢在必行,這不僅僅是教學的需要,更是教師的需要。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小學生的穩定性比較差,尤其是在低年級,如果每節課只教他們唱歌,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厭煩,但是要給他們一些打擊樂器,他們的情緒頓時就會上來,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例如,在教授《草原贊歌》時,有一半的同學彈奏電子琴,另一半同學拿打擊樂器,這樣,所有的同學都得到了鍛煉,做到既鞏固教學內容,又烘托了課堂氣氛。
三、要想上好音樂課,識譜視唱是關鍵
一個學生音樂素質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其識譜視唱能力的高低。前面說過,人的素質是以先天稟賦為基質,在后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因此人的素質主要取決于后天的培養,而學生的識譜視唱能力主要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班里的優秀學生琴彈的非常突出,但唱歌跑調的現象很嚴重,我認真分析原因:不能排除先天性音不全的可能,但更主要的是平時缺乏識譜視唱鍛煉,所以以后無論哪節課,我都不失時機對他們進行識譜視唱的訓練,結果他們進步的非常快,到現在為止,他們已經能夠視唱書中的大部分歌曲,由此可以看出識譜教學的重要性,特別是低年級,一定要讓他們在充分視唱的基礎上再進行填詞教學,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音樂素質的正常發展。
四、要想上好音樂課,情緒是動力
所謂情緒是內在情感的外在表現。這里所說情緒主要是指教師的情緒。一節課的情緒如何,直接取決于教師,因為學生的情緒是教師情感的直接反饋。在這方面,我的體會很深,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僅需要活潑開朗的性格,尤其需要你有激昂豐富的情感。例如在學習歌曲《草原贊歌》之前,教師需要借助電教手段聲情并茂地把大草原展現在學生面前,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在講授時,教師必須將自己置身于大草原中,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達到以情動人的良好教學效果。
上音樂課容易,但要想真正上好一節音樂課卻很難,它尤其需要自身具備很高的素質。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