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語文能力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是人們溝通交流的重要保障,是中國學校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的、重要的學科。從多年的中考考試結果的情況來看,中考學生的成績往往語文分數會拉開距離,導致一些孩子沒有考上如意的高中,尤其是一些理科比較好的孩子,或者是在男生這個學生群體中,容易出現語文成績不好的現象,作為家長要尤為注意,作為老師也要努力尋找解決學生語文成績難提高的問題。
筆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結合著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通過本文主要來談一談如何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膚淺意見,僅供讀者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語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H09【文獻標識碼】:A
“語文”這個概念是由葉圣陶于1949年提出的,并作為學科名稱。1949年的8月葉先生草擬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也就是此時,用“語文”取代了當時小學的所謂“國語”,中學所謂的“國文”,正式地提出了“語文”這個新概念。
在我國的教育上來講中學包括初中和高中,學生初中語文的水平和能力直接決定著高中語文的學習,因此不應忽視,語文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德育教育學科,因此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教育事業的關鍵所在。從語文教學上來講,聽、說、讀、寫,樣樣都很關鍵,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是基礎,閱讀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就主要如何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充分形成師生互動,增強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往往都是以老師為主體,形成了講授、灌輸、傳達,學生來接收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積極性不高,被動性強,閱讀教學效果不好。其實,課堂的閱讀教學本身就是兩者共同協調、參與完成良好溝通效果的過程,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老師應該想盡辦法引導學生積極踴躍地發言,從某種角度講,我們,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是,因為往往學生是被動的。在這一點上,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是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還要變被動為主動,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機械記憶,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熱情,調動課堂氣氛,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質量,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有效地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為將來的學習過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的設計梯度化,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閱讀教學,閱讀對象是文章,簡單地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節。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新,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因為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不同,都各自有自己的長處,作為老師就要激發每一個讀者的長處,讓他們去發揮,用心地感受和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缺點,取長補短,讓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教學設計梯度化,可以使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可以借鑒其他同學的優勢,取長補短,使整個課堂氣氛活躍,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這樣學生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結語:初中語文是孩子們學好高中語文的基礎,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筆者通過以上兩點,能夠充分形成師生互動,增強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與教學的設計梯度化,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兩點,對如何進行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程文軍.初中語文課內閱讀教學淺議[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0).
[2]胡艷萍.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年01期.
[3]曹姨華.淺議在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培育學生創新能力[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年01期.
[4]古永司.學校組織創新氣氛、教師教學效能感和教師教學創新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黃榮.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年36期.
作者簡介:邱紅(1992年—),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方向:文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