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亞軍是吉林省一位有些名氣的劇作家。他的戲劇舞臺,以斑斕的色彩直面生活,其清新的格調,詩韻的氣息,簇擁著舞臺人物走向審美價值,厚重地演繹生活激情,使我們進一步走近他藝術根性的睿智視角和心性表達。
關鍵詞:舞臺;戲劇;演繹
【中圖分類號】:I286.3【文獻標識碼】:A
對于王亞軍來說,澎湃的激情,向上的精神,是其戲劇創作取得成就的決定性因素。他的劇目以其樂融融的談吐制造氛圍,用神采飛揚的歌聲感染他人,進而以充滿激情的心靈,打造屬于自我的藝術舞臺,呈現出古今呼應、辭采菲然的景觀,使我們感到劇作家很有本事,正在舉起現實生活中的一把燭火,點燃戲劇激情中的干柴,喚醒我們心靈深處的智性。
沒有激情就沒有戲劇,就不可能有創作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說,缺乏激情的人,不配走近戲劇。戲劇藝術的根性特質,是那些變化的、跌宕的、突轉的現實,那種對抗性鋪陳,總是讓人充滿激情,激發起人的天性以及使命感、責任感,促使我們去拼搏、探索、前進,求得自我的突破和超越。王亞軍能夠在劇作中自由地表現自我的心靈與感悟,從生活時事到悠悠千裁,從主旋律到荒誕久遠的傳說故事,應有盡有,形成多姿多彩的風格,《小橋人家》睿智幽默,《百姓書記》凝重深沉,《楊九妹與山賊》雋永俏拔,《賣油郎與花魁》清麗流暢,《大雁飛來的時候》質樸淳厚,《一根龍頭杖》爽快深沉,《西施淚》詩性雍容……共同構成追求真、善、美的激情旋律。
我們知道,戲劇是詩與劇的結合和統一。劇是形態,詩是本質。詩的美學觀念就是戲劇的美學觀念,是戲劇藝術最本質、最根性的藝術精神。戲劇像詩一樣,是感性的結晶。沒有感情,沒有激情,便沒有戲劇。二人轉《西施淚》:吳越爭霸戰火飛/臥薪嘗膽刻豐碑/夫差愛美誤國罪/西施清淚品是非……《楊九妹與山賊》:春花春月春夜媚/春風春柳春蓓蕾/幽笛一縷紅塵淚/月影桃花又一回/花園內走出來楊九妹/撫桃花望月影雙目生輝……唱詞詩意盎然,創作主體如果不滿飲人生之杯的豪氣,不真誠熱切地擁抱生活,是創造不出激情感人的作品的。
王亞軍的戲劇不僅是時代的折射,社會生活的縮影,更是激情人生的產物。在這些劇作中,有的是火山爆發的澎湃激情,有的是難以遏止的創新激情,有的是深沉凝重的理性激情。總之,沒有激情就沒有王亞軍的戲劇。用這種人生的激情,激發起觀眾的熱愛之情、感傷之情、懷念之情。因此可以說,王亞軍劇本中蘊藏的智慧潛能令人欽佩。
王亞軍才思敏捷,傾向性極強而又洋溢著恬靜、和諧之美。他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發展,無不躍然于紙上,這都是激情的人生所賦予的。這里說的激情,不是無源之本的虛妄之情,不是泛濫恣肆的矯飾之情,更不是縈繞于庸常情懷的卑瑣之情,而是源于劇作家的生活之愛,源于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源于使命感、責任感和崇高良心,源于他對人生對社會的真誠與瀟灑,以及那種健康而自由的創作心態,博大情懷的千千心結。
激情是一種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也就有了靈感的火花,有了鮮明的個性,有了人際關系中的沖撞與感染,有了藝術展現的魄力和方法。《西施淚》《楊九妹與山賊》《賣油郎與花魁》探求歷史的真諦,將歷史反思與人性思考結合起來,尋求到人性相通之點,也捕捉到氤氳古今的詩意。在現代戲曲《大雁飛來的時候》中觀照現代人生、表達人生情致,通過對我們生存狀態的描繪,探求人生真諦,表現人生價值。作者能夠擺脫狹隘的功利主義及各種非藝術因素的干擾,大膽觸及重大社會問題及各種時弊,《替身》《青山淚》力圖揭示出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弘揚民族魂魄和民族精神,重建符合時代朝流的價值體系。
王亞軍的戲劇成就說明,他是一位勇敢的探索者。王亞軍對戲劇傳統有過否定之否定的揚棄過程,力圖使之上升到古典美與現代美融恰無間的境界,《西施淚》不僅內容刷新、意蘊深厚,風格樣式也更加多樣化,或沉雄、或悲壯、或深沉、或婉約、或清麗。其風格樣式也帶動了藝術方法、藝術語匯的更新和豐富,清麗流暢,凝重深沉,適應觀眾的審美需求,顯現出人性之美和綜合之美。
懂得戲劇藝術的人性之美,就是懂得了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東西,使人以一顆淡泊的心情,來直面人世間的喧囂與浮躁,獲得心靈的安寧。生活中到處隱藏著戲劇性的東西,當觀眾在舞臺上看到演員的表演時,發現這個事是寫自己的家、自己的鄰居、自己的單位和同事時,觀眾的回應是編劇最大的收獲。好的題材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淀,才能對當下生活產生觀照,王亞軍有能力進行這種觀照。他重視生活素材的積累,從不敷衍作品,從不胡編杜撰劇情故事。藝術要給生活以足夠的尊重,藝術家要下苦功夫潛到生活深處去,要被生活打動、感動乃至震撼。
我們希望王亞軍寫出更為鮮活的人物來,寫出人物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寫出人的內心世界,寫出人性最深層的東西來。事實上,戲劇要寫人,要真誠地關注人,表現人,就要敢于承擔,敢于表達,敢于寫出生活中最值得表現的東西,平民生活中很多美好的、高貴的、圣潔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