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組合作探究”是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經常運用且非常具有實效性的一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一個活動主題,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匯報成果、交流感悟。
關鍵詞:合作;互評互學;共同成長
【中圖分類號】:D523.34【文獻標識碼】:A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很多小組活動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的課堂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合作探究的效果,這一問題引起了筆者的深思。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探索,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科學分組,激發(fā)合作意識
小組的組建原則包括男女生比例分配適中,學生的性格搭配與互補,座位安排的合理等。小組通常由6至8名同學組成。首先從全班同學中挑選出幾名學習成績好、組織能力強、性格外向、在同學中威望較高的學生擔任每組的組長;然后按照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從高到低分別將學生編排到每組,最后教師再統(tǒng)一協調,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結構進行組間平行微調。
為了使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能夠正常運行,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合作探究更富有成效,還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1.創(chuàng)設組名:要求能體現小組特色或創(chuàng)新意識。
2.形成組訓:要求積極向上,有感染力、號召力,20字以內,朗朗上口。
3.確定子課題:發(fā)揮小組優(yōu)勢或集合小組興趣,圍繞活動主題選擇最適合本組探究的子課題。
二、資料充分,做好活動鋪墊
再美的花朵也要根植于泥土之中,再好的創(chuàng)意也要有充分的資料做基墊。小組在選定子課題后,要圍繞子課題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活動,這就需要搜集大量的相關資料并且要對這些資料做適當的整理。而這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通常我會在學生真正動手搜集資料之前,為他們上一節(jié)“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的方法指導課,方法大致如下:
較長資料——刪減法(復雜→簡要)
雜亂資料——整合法(分散→集中)
晦澀資料——轉化法(書面→口語)
數據資料——統(tǒng)計法(數字→直觀)
教師的有效指導,可以幫助活動小組掃清合作探究過程中出現的障礙,保障小組活動順利有效地進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1.講清活動要求:主要包括活動內容、活動方法、活動紀律、小組成員責任劃分、活動時間、獎懲條件等。
2.隨時監(jiān)控活動情況:對活動完成好的小組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對有問題的小組加以引導規(guī)范。
3.適時指導:對活動中出現的普遍問題,要及時暫停活動,進一步指導,待學生明確后再繼續(xù)活動。
三、時間充裕,積極探究合作
在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一定要根據探究內容給予學生充裕的活動時間,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時間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商討、決議,最后達成一致,形成最佳方案。尤其是在為匯報做準備工作的小組活動時,則要求的時間更要充分,為了能達到最佳的匯報效果,學生可能需要制作條幅、名簽、道具、編動作、想臺詞、創(chuàng)作詩歌、順口溜等等大量的準備工作,這就更需要有充沛的時間來完成了。
四、精彩匯報,建立展示平臺
各小組同學在經過前期組內合作之后,所獲得的資料已經進行了大量精心的準備,那么教師就要為學生搭建展示匯報的平臺,匯報的形式多樣,教師鼓勵各小組有創(chuàng)新,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是朗誦、詩歌、順口溜、講故事、讀資料、情景劇表演、畫圖、演講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賦予學生盡情發(fā)揮的可能,通過各組成員之間淋漓盡致的展示,互相補充、整合、升華,學生不光能夠展示自我,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了與人合作的愉悅,收獲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小組的凝聚力和榮譽感。讓學生們在激情中學習,培養(yǎng)主動學習、共同探討、合作完成的好習慣。
五、互評互學,提升合作效果
評價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一定要細化、到位。對每個組、每個人、每一種情況的出現都要及時、細致地進行評價。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互評,即每一小組展示完畢之后,其他學生自由指出這個小組的閃光之處或存在的不足。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往往觀察都比較細致,從而能夠積極點評、取長補短。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進一步指導,為下一次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2.評價對象既面對小組,又要落實到學生個人。我為每班都建立了小組活動評價表。在表格中,表現好的小組會得到更多的紅蘋果,而在小組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會加上更多的星,這樣既激勵了小組整體,又激勵了具體同學。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不僅要關注到優(yōu)秀生的出色表現,更要關注到后進生的進步。
結語: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既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